裁云为信(15)

作者:萧墨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尹信闻言向他颔首:“齐大人质疑的有理。推度制度一开始难以施行,可经十五年的打磨,中间加派人手无数,整顿地方无数,如今已是越发准确起来。但无论东南此次推度数目准确与否,财税都已经理不干净了。”

尹信言下之意,即是推度制度最大的效用——推度能与税收相互印证,倘若其中任何一方出了问题,二者的之间的数目联系必然显得古怪。就此次东南的秋账来看,无论是推度还是财税,都值得好好查一查。

齐阁老稍作思量,哈哈一笑:“维桢王说得有理,是老臣糊涂了。”说罢看向尹元鸿,“虎父无犬子。”

皇帝勤政爱民,太子运筹帷幄,长孙如今小露锋芒。

尹元鸿微微点头,心中对着长孙又是一阵欢喜。

“众卿可以退下了。账目上的问题不一定账目上瞧得出。朕稍作考量,明日再议。”

众人退出九衡阁。

从阶上下来,阁老和陈尚书循着另一侧宫道走远。尹信前面的尹济林便转了身,笑道:“阿信今日好见解,实出皇叔之意料。这夏账,秋账,年账,该不会年年叫你记得如此清楚吧?”

与尹济海久病而虚白不同,早年塞外驰骋灼黑尹济林的皮肤。他生的身材健硕,一对虎目。若是令人单独瞧着,只觉威武。与其说是皇子,更像久经沙场的上将。

一笑起来,眉梢微微下斜,反倒憨厚起来。

“皇叔过奖。”尹信拱手,嘴角上挑,眼里看着清澈,“运气罢了,碰巧解了围。”

“你父亲近来可好?”

“身体已好了大半,皇叔若是实在挂念,可现在便往东宫一去。”

“今日不巧了,府上来了客人。”尹济林抱歉,“不打扰你们父子,皇叔改日再来。”

“我送皇叔。”

“留步。”

尹信瞧着尹济林渐渐行远,变成个黑点。他藏青绣金的外袍与宫道融为一体,红墙也衬不出颜色来。

作者有话说:

有必要解释的(我怕有看文太快的小朋友没看懂)

1.推度制度估算出的银两范围可以理解为现代一个地区的总交易额或者说生产总值GDP

2.所有金钱数据参考宋真宗年间,制度方面大体借鉴明朝,细节自己瞎编。

3.大晋是一个商人立国的朝代,商业增值可以超越各位宝的概念,总之就是它很富。

4.推度制度能够实行,主要一个是数据准确,一个是人员清白。这都是用十几年的时间换来的。大家可以理解为低配版大数据

5.写在最后:尹信同志,你的中二病大家都看到了,你瞒好阿礼。

第7章 夜市

尹信转身大步流星回了九衡阁,跟尹元鸿要来了秋账的明细。

尹元鸿那确实只有一份,奈何欢喜长孙,便给了他。自己再和户部要。

如今是总数偏差,细目里必然藏了些什么。只是隐在繁冗之中,叫人看不出来。

要查账又必得将东南的数据翻个底朝天。做账的人想来必定仔细,不然怎会让户部层层筛查都没瞧出来。皇爷爷毕竟上了岁数,纵使当年在东南行商时算盘打得再响,如今查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户部没办好差事,自然是要再查的。但毕竟近了年关,另外还有京城采买、新年礼庆之事,难免抽不出人手。

尹信不期待他们能查出什么。

他发现总目有问题的瞬间便对户部起了疑。他不信,整个户部没人去留心总目。但细细想来,账是只能从下往上查的,先查细目再查总数。户部底下的人手分批耗在不同地区的细节处,正好缺人跳出来纵观全局。若说户部里有人不干净,那这人必定身处高位,才可能将多方数据改动,将漏掉的税收藏起来。

但大晋改制,对国家上下的财政把控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严厉,最急需的便是财货人员。从七月里接手政事开始,尹信便觉得户部人手不够。户部增扩一事,早便有人提,只是碍于各种原因,一直没能实行。

尹元鸿那句“爱卿这几日辛苦”实非刻意给陈恪面子。陈尚书确实劳苦功高,内阁哪日有元辅告老还乡,他便是第一候补。

再辛苦两年便能入阁拜相,陈尚书犯不着涉这种险。两个侍郎亦是同理。

要么便是户部底下已经千疮百孔,但大晋保持一年考评、三年京察的制度,户部官员变迁年年都有。这种情形,实在不能。

确实是东南地方的账有问题。但数目庞杂,他如今拿了账本,也只能碰碰运气。

心想着便回了东宫。只能一手抄着算盘,跟只没头苍蝇似的在白纸墨迹里四处乱咬。他潦草用过午膳,翻找至申时也没瞧出什么错处来,眼里酸痛得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