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的条件附加了谭帅要在当地建立相当规模的加工厂,以及要雇佣一定比例的俄国工人,但是想到用这么便宜的价格就能在那么大片的土地上种庄稼,黎阳心头无比火热。
土地不仅代表着粮食,还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耕垦和收割,很显然,这个合同不单让黎阳看到粮食满仓,还能想到以后再有人来这里开发,都是他们农机的客户。
西伯利亚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他们承包的只是一小块,其他投资者占有剩下的土地,需要的农机数量可是不小,就算是啃下一部分,这里的拖拉机厂以后的盈利可想而知。
想到以后一手卖粮食挣钱,一手卖农机挣钱,黎阳十分激动,连谭帅头发上的水掉到床单上都没发现。
不用问,单看他的神情,谭帅就知道黎阳在想什么。
俄国动乱这几年,价格失序,燃料和各种工业品价格涨的最快,粮食上涨的速度是最缓慢的,谭帅有别的办法比种地更挣钱,但是他要回国守着农机厂,不能再在这里花太多的精力。
谭帅的动作很快,刚和当地政府达成协议,就开始做准备。四万公顷的土地暂时分成几个农庄,计划是集种植、养殖、仓储加工和深加工为一体,工程不小,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逐步完成。
因为这是新政策的第一个大的项目,双方都很看重,黎阳跟着去参加了几次会议,听到谭帅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忍不住替他摸了一把虚汗。
明明兜里没有一毛钱,张嘴闭嘴就是百万千万的投资……黎阳听了两次就不再去了。
虽然黎阳不跟着,他也没逃过,拖拉机厂这边俄方股东找到他,希望谭帅能继续加大出资,帮助拖拉机厂走出现在不温不火的境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来俄国现在经济就不好,发展国内的农机厂才是谭帅想要做的,谭帅并不打算在这里继续花钱。
这事已经不是第一次提起了,谭帅早就说清楚了,担心拖拉机厂的未来,一些俄方股东想要退股,谭帅答应的十分痛快,花了五十多万美元收购回来许多股份,现在拖拉机厂的股份在他手里的超过了九成以上。
这笔钱谭帅也没借,他把在莫斯科的剩余货物折价给了大毛和一个蒙古商人,准备把这边的事情了解就回国。
海城那么一大摊子事情,谭帅早晚要回去,大毛他们也早就知道,他们也想回去,但是又不知道回去能干啥,俄国这边做了几年,还算是很挣钱,只等着国内那边再有啥营生,他们再回去。、
谭帅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黎阳一直在拖拉机厂,他同一些技术人员一直交流沟通,有几个年轻的愿意跟着去海城。
这几年俄国的变化老百姓最清楚,明白再也回不到过去,海城那边有新型发动机,以后的发展肯定比现在的拖拉机厂好,与其以后再经历一次动荡,不如抓住这个机会。
黄立安小朋友暑假末,黎阳等人坐飞机回国,正好赶上侄女的满月酒。
左敏生了个小丫头,虽然夏天坐月子,但也没受什么罪,母女两个的脸一样圆润有精神。
作者有话要说:
先别看,攒多了再说= =
第138章
桐桐是黎阳小侄女的名字, 小丫头才刚一个月大,每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 小小软软的一团, 牵动着一家子人的心。
因为黄立安中学要开学,黎阳他们在B市就待了两天, 然后回到了海城。
自从收购农机厂, 谭帅一直到处奔波,这次俄国的事情交给了其他人, 专心搞农机厂,厂子的工人们照旧上班下班,邵然他们可是高兴的厉害。
今年农机厂招进来不少大学生, 黎阳所在的技术部分人数最多, 谭帅一回来连开了几次会,然后就一直往银行跑,张嘴闭嘴就是借钱。
谭帅这一回来,黎阳得到了解放,除了手里的活什么都不管了, 所以行政部的主任送过来一堆信件的时候, 他很意外。
一摞信, 十几封, 收信地址是他们农机厂没错, 寄信地址不详, 这些都是举报信。
翻开看里面的内容,黎阳就知道这信为啥拿给他看了。
这十几封信都是举报孟继的, 举报他生活作风有问题, 最后几封信里更是指明了孟继和男人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希望农机厂予以重视。
孟继是黎阳挖回来的人,这事行政部的人一直没有声张,把举报信放下就走了,以后怎么处理就看黎阳了。
看着这些信,黎阳一时有点茫然,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想到了杨瑞。
虽然断断续续跟孟继只共事几个月,黎阳觉得他是个十分可靠又认真负责的人,举报信上虽然写的大义凌然,但是黎阳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不知道哪里来的匿名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