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198)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若此夜济水扁舟上的这番君臣对谈,能广而告之,那是要天下震动的。

时间拨回到乌巢大火烧起之前一炷香时分。

当曹昂从皇帝口中听到刘寿的名字时,他原本就苍白的面色,竟然又白上了一分。

“陛下……”曹昂颤声,在舟上不敢做大的动作,只能缓缓由坐姿改为跪立。

刘协上前一步,将篙竿搁在船侧。

两人在一叶舟上,悠悠荡荡往东而去。

沿岸的郎官骑马追随。

刘协在曹昂对面坐下来,摆手止住他还未出口的请罪之语,望着他身后的半江清辉,有些出神,轻声道:“朕从前总是觉得,话语是最苍白无力的。所以当有臣子背叛朕的时候,朕从来不会给他开口解释的机会。朕只会看他行事,然后心中自有决断。”一旦他有所决断,对方总是要死的。

背叛这个词实在是太重了。

曹昂从来没有想到过他的行为在皇帝眼中,会与“背叛”挂钩,他先是如遭雷击,继而细思回想,竟觉无可辩驳,一时只觉耳中隆隆作响,几乎听不清皇帝的话——虽然皇帝的话,一字一句,仍是清晰有力传到他耳中来。

“陛下,臣绝无背叛之心……”曹昂连唇色都惨白,目露哀戚之色。

刘协将目光从江上清辉收回来,落在曹昂面上,点一点头,低声道:“好。”他改了那个太过惊心动魄的字眼,“那你便是欺瞒于朕。”

欺瞒。

曹昂不知该如何面对皇帝的目光。

刘协轻声而平直道:“朕将刘寿这等密事托付给你,乃是信你,重你。你却欺朕,瞒朕。难道你要说,这是你的忠君之举?从来欺瞒于朕之人,必然另有所图。子脩,此间只有天地明月与你我二人,你告诉朕,你所图者为何?”

万籁无声。

曹昂抬眸,迎着皇帝的目光,明明胸中有千万般话语,可是此时此刻竟然体会到了皇帝最初那一句话。

言语是这世上最苍白无力的。

纵然他有无数的话语,有为皇帝好的动机,可是那些话如果封存在他胸怀之中,是有分量的;可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旦吐出口来,真的也成了假的,赤诚的也成了谄媚的,重逾万钧的也成了绵软虚浮的。

曹昂口唇微张,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刘协望着他,以罕见的耐心等待着。

曹昂扭过头去,望向那江水中的明月清辉,若人得如明月一般,万般心事,都皎洁可见,该有多好。

他终于发出声音来,涩然的,勇决的,“倘若陛下果疑臣,臣实不知该如何自辩,只能举身投于济水,寄心于明月。”

一片静默。

半响,刘协哼笑一声,道:“气性倒大。”

他顿了顿,又道:“平时看你在外面办事儿,不也能言善辩吗?说啊,说是因为刘寿的存在,给了小人可乘之机,给了袁绍反叛的借口,威胁到了朕的安危。你若请示过朕,再去除掉刘寿,难免要陷朕于不义,最好就是你私下行事,既除掉了刘寿,又不用朕手上沾脏,以后实录本纪也好写这一笔,是也不是?”他此刻说出口的,都还是从最好的情况去想的动机;在初知此事时,那些在他脑海里翻涌过的可能动机,肮脏阴暗,即便是此刻,都是一旦说出口,便再难弥合两人恩义的。

“说啊,这些现成的理由——朕等着你说呢。”刘协话虽如此,但原本紧绷的脊背稍微放松了些,显然曹昂的无法自辩,只能以死明志,比之滔滔千言,更能叫他释疑。

曹昂却始终腰板笔直,跪立在对面,不发一语,听到皇帝催促的话语,紧绷的身子微微一颤,仍是唇色惨白,不肯开口。

刘协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透着一种深切的疲惫,他轻声道:“子脩,连你也欺瞒于朕,你如何忍心?”

曹昂动容,他亦轻声道:“臣此后永不欺瞒于陛下。”他又问道:“陛下如此回护,是要留待来日,复归帝位于刘寿吗?”

刘协摇头,在四下无人的夏夜江心,轻声道:“何必归于刘寿?”顿了一顿,又道:“何必归于刘氏?”

何必归于刘氏!

曹昂几乎跪立不住,心神一动,险些栽入江中。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完毕。晚安。

本章点题。感谢在2020-12-27 15:27:41~2020-12-27 18:02: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大莉水手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颜颜、光明灭 10瓶;快乐咸鱼伞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3章

刘协话音才落, 就见北方乌巢大火冲天而起。

早在岸上等候的淳于阳,此时领兵而出,只留两百郎官与一千士卒守着皇帝。

而此时, 曹昂的全副心神都被皇帝方才一语占据,非但无暇去看那火光, 也未曾看一眼马蹄声纷杂中离去的淳于阳等兵马,惊怔之下, 颤声问道:“难道陛下欲追随尧舜圣德, 行外禅之举?”

禅让,又分为让给同氏的内禅, 与让给旁人的外禅。

皇帝既然说出“何必归于刘氏”这等话,那非但是否决了后继者一定是刘寿的情况, 连高祖子孙都全盘否定了。

以曹昂在同时代算得上进步的思想来说,当下能想到的,便是上古五帝时的禅让制度。本朝虽然也有皇太子刘婴禅让给王莽之事, 但后人历来是不认的, 只说王莽篡汉。

“尧幽囚,舜野死。”刘协一哂,淡声道:“天上哪怕会落金子, 都不会落皇权。”

不管后人怎么修饰,儒家怎么著书称赞,说上古禅让是大贤大德;但根本上乃是坐在帝位上的人, 已经失去了国家的实控权,不得不让出位置来。禅让听起来谦恭有礼, 然而揭开礼义廉耻的遮羞布,底下仍是血淋淋的政权争夺与赤|裸|裸的野心欲望。

曹昂从震惊中慢慢回过神来,直直望着皇帝, 目光中难掩担忧,关切道:“陛下为何会作此想?”既然从来禅让,都是在位者不得已之举,可如今皇帝实权在握,怎么会生出这等想法。

风华正茂的大汉天子,虽然生在动荡的时局下,但聪慧果决,已然收复帝国西部,就算是与袁绍大战在即,可皇帝一直表现得信心满满,怎么会想出皇位不必留给刘氏这等事情来。

难道是皇帝信了道家又或者佛家的话?还是信了术士?

曹昂匆匆在记忆里搜罗着,生怕是他错过了什么蛛丝马迹,然而他印象中的皇帝,非但不信幽冥之事,甚至有些不敬鬼神。

那怎么会,想到这样的事情呢?

刘协望着静静的济水,再开口时,一一数道:“炎帝传位八世,历时五百三十年。夏朝传位十四世,历时四百七十余年。商朝传位十七世,历时五百余年。周朝传位三十二世,国祚得享近八百年。秦二世而亡,至于本朝,至朕已传位二十九世,近四百年光景。这两千七百年的岁月里,共计百余位的皇帝里,真正有能力有手腕,坐在帝位上能利国利民的皇帝有几人?而满脑子脓包,只凭沾了一个好姓氏,实则除了祸国殃民,什么都不会的皇帝又有几人?”他沉沉一叹,“后者比之前者,倍矣。更不必说其中浑噩者。”

桓帝与灵帝,荒唐旧事,还在眼前,此话无可辩驳。

曹昂感到自己已经摸到了皇帝的用意,可这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以至于无法开口,只能听皇帝继续说下去。毕竟就算是农人之家,也会偏重自己的儿孙,要将家中薄产都传给子孙;更何况是富有四海的帝王呢?更何况是富有四海还这样年轻的帝王呢?

刘协出神想着,上一世他为秦二世时,如何做一个皇帝,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未知的挑战。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只是为了活下去保住大秦,已是拼尽全力,根本没有余暇去思考改变政治制度这等大事。但是这一世,他有上一世的经验,他清楚所有的帝王心术,明确掌握了事态的走向,因此夜半无人之时,得以停下来想一想,在做一个好皇帝之上,他还能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诚如孟德斯鸠所言,建国的领导者塑造国家的制度。他如今重整山河,不啻于再建了一个新的帝国。

他轻轻道:“待天下收复,民生渐好,朕选一位最合适的人,为朕继任者,又何必在乎他姓什么?又是谁的子孙。刘寿不会因为他是少帝之子,便不得参与这场竞争;就算是袁绍的后人,只要能担得起这重任,又何妨给他考校一番?”他举了两个极端的例子,虽然声音并不高亢,然而黑眸中却闪着光,那是一种属于理想主义者的热情。这是他几乎从来不在人前展露的一面,但是他自己清楚,心中的火种从来不曾熄灭过,只是因为知道身处的时代恐怕无人能够理解他,所以只能让那火种静默得在他心底燃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