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15)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也不知道,好像就是上面下来的通知。”刘大银回答道:“他们说文件上说的,政策变了,让做小买卖了。”

其实李大银根本就没听到什么人说什么文件,这一切都是她编出来的。

她当时之所以回来晚了,其实是上完厕所出来迷路了。

丈夫是个死脑筋,要想说服他不容易,刘大银只好想了这么一个法子。

这还是她在“江闻钟”的那本书上写的,十月一号以后,中央下来了文件,让做一些小买卖。

李三顺想了想,问道:“十月让做小买卖,那咱们就过年的时候做些烧鸡去卖?”

刘大银:“他们说的十月,是阳历,也就是农历九月。开林八月里不是要去省城做检查嘛,咱们做几只烧鸡,看看好不好卖。”

李三顺还是有些担心:“阴历阳历基本差一个月,阴历八月就是阳历九月,那不是还不能做小买卖吗?万一要是被抓起来咱们怎么办?“刘大银:“抓起来就抓起来,咱们一把老骨头也不怕。”

李三顺还有问题:“那要是不好卖呢?”

刘大银:“那咱们就自己吃。”

李三顺终于松口了:“那好,为了孙子,咱们就拼一把。”

既然决定要做烧鸡,家里的那几只买来的鸡就要精心伺候着。

刘大银看孩子不能去干活,就带着两个孙子到处去挖野菜,捉蚯蚓。

为了鸡能吃好,刘大银主动要求去生产队的玉米地里捉虫子。

这可是公分最高的农活了,就连最费力气的翻地都不如这个活计公分高。

玉米叶子上有许多小锯齿,很容易把人划伤,一旦划伤,伤口就会瘙痒肿痛,非常难受。

在玉米田里干活,需要穿上长衣长裤,脸上要拿布巾包起来,手上还要戴上手套。

三十多度的高温,两人多高的玉米地里一丝风也没有,热的活像一个蒸笼。

在里面要包的严严实实的干活,感受可想而知。

这个活计,就是家里劳动力少,年底公分不够的人家都不愿意去。

这个活一般都是生产队长安排,轮流让人去干活。

就因为捉下来的虫子喂鸡好,刘大银主动要求去。

八月刘大银把自家今年养的鸡都给卖了,凑了八块钱,上县城的药房买药材。

李家的烧鸡方子里,除了常见的几种调料,还要二十多种药材。

二十几年不做这个了,李三顺耳朵手法竟然有些生疏。

从鸡汤熬出香味的那一刻起,李开元和李开林就眼巴巴的守在灶台前。

“爷爷,爷爷,烧鸡什么时候能好啊?”李开元流着口水问。

李三顺笑呵呵道:“要明天才能吃呢。这烧鸡做好了,还要在锅里焖上一宿,味道才好呢,鸡肉也酥烂。”

李开元有些失望:“明天才能吃啊。”

刘大银在灶膛前烧火:“开元,你带着开林先出去,这屋里太热了。等一会儿奶奶给你鸡爪子吃。”

李开元咬着手指头:“爷爷说烧鸡明天才能吃呢。”

刘大银又添了一把柴:“烧鸡明天才能吃,但鸡爪子今天就能吃了。”

李家烧鸡和别家的烧鸡不同,做烧鸡前要先把鸡爪子剁下来。

刘大银把剁下来的鸡爪子也扔进了锅里,等烂了以后就拿出来给两个孩子吃。

李开元留着口水点头,把弟弟领了出去。

李三顺的手艺没有退步,烧鸡还是那么香。

刘大银和李三顺商量了一下,决定八月十一做火车去省城给开林检查。

顺便卖烧鸡。

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了,人们都愿意在节日里吃一点好东西。

一只烧鸡卖七块钱,这是六大银考虑再三订下的价格。

城里一只收拾好的二斤白条鸡卖三块二,一只烧鸡一般五块钱,刘大银家里的鸡一般净重三斤,卖这个价钱并不贵,何况还不要肉票呢。

别的不说,就是不要肉票这一项,就是很大的优势了。

第14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六只烧鸡用荷叶包好,外面缠绕一层草纸,用麻线捆结实。

李大银把一个蛇皮袋刷洗干净,把六只包好的烧鸡放了进去。

火车里面空气不流通,几只烧鸡放在一起,那香味,周围几米都闻到了。

刘大银抱着孩子坐在座位上,李留柱在她旁边站着。

他们的对面,是三个风尘仆仆的中年人,看上去像是一起的。

现在是深夜,周围的乘客都睡着了。

李留柱也靠着椅背睡着了。

李大银抱着孩子睡了一会儿,现在反而不困了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使劲吸吸鼻子,两眼放光地说道:“这是烧鸡味啊,不知道是谁买了烧鸡?咱们下午就睡了一觉,这会儿本来就不困,一路闻着这么香的烧鸡味,就更睡不着了。”

他的一个同伴穿着一件绿色的外套,刘大银眼睛尖,发现男人的左手腕上戴了一只手表,是东方双狮,一块要好几百块钱呢。

戴手表的中年人使劲耸耸鼻子闻了闻香味,说道:“这么香的烧鸡味,肯定不是一只烧鸡。谁这么富裕,买了好几只烧鸡!”

他们的另一个同伴说道:“说起来,我都一年多没吃烧鸡了,每个月发的肉票买肉吃都不够,那还舍得卖烧鸡啊。”

戴眼镜的人笑道:“你一年多没吃烧鸡,我都三四年没吃烧鸡了,谁让这个有钱都买不到呢。”

刘大银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等三人的话题告一段落,才笑着开口道:“你们也闻着我家的烧鸡香。其实我们是去省城的,我这小孙子身体不好,多亏了一个省城的亲戚帮忙。”

“我们是农民,没什么好东西,正好我家老头子有一手做烧鸡的生意,就把家里的几只鸡给杀了,做成烧鸡给亲戚带去,也算是我们的一番心意。”

“送好几只烧鸡,你们的亲戚有口福了。”戴眼镜的中年人用羡慕的语气说道。

“其实也不全是送给亲戚的,”刘大银的身体前倾,声音压得低低的:“我们是想着省城的人有钱,就多做了几只,看能不能卖几只。”

她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孩子看病需要钱,我们地里刨食的总得想想别的办法。”

坐在刘大银对面的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是在商量些什么。

“这位大嫂子,请你跟我们来一下。”很快,戴手表的那个中年人低声对李大银说道。

刘大银点点头,把儿子李留柱喊醒,“我出去一下,你抱着开林。”

李留柱睡眼惺忪的点点头,从她怀里接过儿子。

等刘大银起身,他就坐在了母亲的座位上。

李留柱没有多想,他还以为母亲是去厕所呢。

刘大银背着蛇皮袋在前面走,三个中年人在后面跟着。

列车上有一个专门的吸烟区,现在是深夜,周围一个人都没有。

他们找了个角落,刘大银打开蛇皮袋,把烧鸡拿出来。

怕他们看的不清楚,刘大银解开棉绳,把包裹着烧鸡的草纸和荷叶打开,举着烧鸡在他们三人面前转了一圈。

烧鸡表面泛着一层酱红色的油光,被火车上的不甚明亮的灯光一照,好似一团流动的深色油皮。

没了阻挡,烧鸡的香味肆无忌惮的飘散开来,小虫子似的从鼻子里钻进去。

钩的三个中年人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都颤抖起来。

几个大男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戴眼镜的中年人最先按捺不住,吞了吞口水:“大嫂子,你这烧鸡真香。”

刘大银把烧鸡重新包好,得意道:“那当然了。我家老头子祖上可是专门给宫里做饭的御厨,这手艺传了少辈子了,能不香吗?”

“大嫂子,你这烧鸡多少钱一只?”

刘大银:“七块钱一只,不要票。”

三个中年人没有说话。

刘大银怕他们嫌贵,赶紧解释道:“供销社里一只二斤的烧鸡就要差不多五块钱,我们这烧鸡都快三斤了,这个价钱真的不贵。”

其实三个中年人真的不嫌贵,他们盘算着要几只。

三个中年人是一家研究所的研究员,工资待遇方面非常好,一个月的工资就有大几十元。

他们的爱人也都有很好的工作,夫妻两个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超过百元。

花个几块钱买一只烧鸡对他们根本就不算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