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14)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她心里还抱着那么一丝幻想,李留柱能否认。

李留柱什么也没有说,率先进了派出所。

小孙子刚动完手术,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以前都是江安妮在家看孩子,其余人下地挣工分。

江安妮和李留柱离婚了,刘大银就留在看孩子。

她在家里也不闲着,找出纺车纺棉花。

去年他们家分了十八斤棉花,刘大银都给弹了出来,准备今年冬天给家里人做新棉衣。

现在有空,刘大银把棉花纺成线,拿到集市上去卖。

这样能比单纯买棉花多挣几毛钱。

在家里想了好几天,刘大银决定卖烧鸡。

李家祖上就是就是做烧鸡的,据说还给宫里进贡过。

她刚结婚的那几年,公公就带着丈夫在省城自家的小作坊里买烧鸡和卤味,生意还不错。

后来因为打仗,公公才关了省城的作坊,回了老家。

回家没多久公公就因病去了。临死前,公公还念叨着省城的招牌呢。

公公的手艺,丈夫全都学到了,家里现在还有做烧鸡和卤味的方子呢。

江闻钟的那本书上说了,以后的生活越过越好,人们也越来越富裕,平常都是大鱼大肉的吃着,烧鸡肯定也好卖。

刘大银打定主意,就开始行动起来。

做烧鸡首先要有鸡。

做烧鸡最好用一年以上的鸡。

家里的那几只鸡都是今年的,鸡肉太嫩,不好吃。

还要再买几只鸡才好。

刘大银赶紧把棉花纺好,到集市上卖了十块钱。

她用这十块钱买了六只鸡。

都是公鸡。丈夫随口跟她提起过,公鸡的鸡肉紧实有劲,比母鸡的味道要好上一些。

家里突然多了这么多公鸡,李三顺和李李留心里奇怪,饭桌上就问了起来。

刘大银用筷子敲敲桌子:“行了,吃完饭再说。”

刘大银在家里当家做主,她说吃完饭说,父子两个也就不问了。

吃完饭,收拾好桌子,刘大银坐在板凳上,揽着小孙子,慢慢开口:“我买这些鸡,是为了做烧鸡用的。”

“做烧鸡,做啥烧鸡?”李三顺瞪大眼睛问道:“你不是疯了吧?咱们家里平日里连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你买了这么多鸡做烧鸡吃?”

李留柱也问她:“娘,你怎么想起来做烧鸡啊?”

刘大银叹了口气:“咱们家里为了给开林治病,借了那么多钱,要是靠这地里刨食,什么时候能把钱还上!”

她把孩子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继续说道:“种地不行,咱们还得想着做个小买卖。县城的供销社里的烧鸡,顶多也就二斤,就要五块钱,还要肉票。”

“要是咱们做了烧鸡去卖,不要肉票的话,肯定好卖。”

“我看你是疯了,”李三顺平日里在刘大银面前话都不大声说,这次竟然说了一句重话,看来是气狠了:“你这是投机倒把,要是被抓住,那可是要游街进监狱的,到时候咱们一家子都跟着抬不起头来。”

刘大银声音淡淡地:“那钱还不上,你在亲戚朋友,乡里乡亲面前就能抬起头来?”

第13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江闻钟一推开宿舍的门,本来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的几个人齐齐噤声。

宿舍里的气氛本来是欢快的,现在直接变得尴尬。

宿舍里其他的人相处的都还不错,只有江闻钟一个人格格不入。

自从江闻钟从派出所出来,宿舍里的人无意识孤立了他。

上辈子也是这样,那时江闻钟年纪还轻,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在宿舍的遭遇让他如鲠在喉,坐卧不宁。

这辈子,江闻钟像是没感觉到宿舍异样的气氛,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

高诚坐在椅子上,抱着手臂,满脸不屑的冷笑一声。

他性子最直,当初有多维护江闻钟,现在就有多讨厌他。

今天是周六,学校里没课,大部分同学都忙里偷闲,放松一下心情。

江闻钟一如既往,按照平日里的习惯,六点就起床去读英语。

宿舍里和他关系还算可以的老二好奇:“咱们是工业大学,你天天读这个英语干什么?咱们做技术的一般也出不了国。”

江闻钟漫不经心道:“说不定以后就能出国呢。”

高诚在一旁冷笑:“想的倒美,国是你想出就能出的。”

江闻钟早就习惯了他这样阴阳怪气的语调,一向不放在心上。

江闻钟不搭理他,高诚感觉就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自己反而更生气了。

江闻钟习惯一边早读,一边跑步,现在正是夏天,回来就是一身汗。

知道宿舍里的人不怎么待见自己,江闻钟自然不会拿热脸去贴冷屁股,拿了自己的洗漱工具就去了水房。

今天他把自己打扮的清清爽爽的,换上一件白衬衫,趁着左右无人时,对着镜子调整一下脸上的表情。

一个有着忧郁眼神的男人出现在已经不怎么明亮的镜面上。

这是他对着镜子练习无数次的结果。

做这个表情的时候,他会微微低头,露出光洁的额头和自己超长的睫毛。

比别人多活一辈子的江闻钟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吸引那些情窦初开的小姑娘们。

一个有着一张帅气皮囊的年轻男人,在无人处脆弱忧郁地茕茕孑立,很容易激起年轻姑娘的保护欲。

有了保护欲,非常容易就能转化成怜惜,再由怜惜变成爱。

江闻钟也早就找好了自己的目标,就是那天在湖边遇到的赵安安。

第二次见到赵安安时,他记起了这个姑娘。

赵安安的家庭很富裕,他父亲是工业大学的领导,母亲是外语大学的老师。

她有一个大伯在海外,是一个大富豪。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爷爷奶奶为了保护家里人,就谎称她大伯早就已经死了。

等到她大伯找来的时候,一时还在学校里引起了轰动。

因为赵安安的大伯为学校捐了一台价值一百多万的设备。

江闻钟在这一段时间里,有意识的关注着赵安安,终于发现她有空就去人工湖那边读书。

江闻钟每到周末就去那边等着和赵安安邂逅。

总有一天能和赵安安遇上的。

江闻钟对着镜子露出了一个志在必得的笑容。

那个笑容转瞬即逝,江闻钟又换上了一副忧郁的表情。

李家把饭桌收拾干净,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会议的内容就是到底要不要卖烧鸡,做小买卖。

刘大银坚持,李三顺反对,李留柱不发表意见,表示听父母的。

“三顺,”自从孩子大了,她好久没叫过丈夫的名字了,“咱们外面欠了这么多的债,就靠着地里挣工分,什么时候才能还上?省里的医生也说了,开林的这次手术时成功了,可等几年还要再动一次大手术。到时候,钱从哪里来?”

李三顺喉头微动,慢慢低下头,看着地面不说话。

知道丈夫有些意动,刘大银再接再厉:“咱们家的开元今年就五岁了,等两年也要上学了。平常咱们开元就聪明,他娘教他的什么诗啊歌的,两遍就能记住,说不定咱们家里也能出一个大学生呢?”

“开林要养好身子,得吃些好的,两年后还要一笔手术费;开元上学也要钱;咱们家里还有外债,你说说,咱们要怎么办?”

李三顺佝偻着背,生活早就已经压弯了他的腰。

刘大银的话有如同一把重锤,砸在了他的心上。

他的腰又弯了几分。

“你说的这些我也都知道,”李三顺嗓子沙哑:“可做买卖,是犯法的啊。”

外面的大门早就已经锁上了,屋里也只有自己一家子。

刘大银还是左右看看,确定没有别人擦放心。

“三顺,你还记得在省城派出所的时候,我去解手,回来晚了吗?”刘大银问道。

李三顺有些茫然:“记得啊,我当时还问你怎么去了那么久,你也没说啊。”

“我去解手的时候,听两个警察闲聊,说上面下来了文件,等十月过去,就能做买卖了。”

刘大银抛出了一个大消息。

“真的,假的?”李家父子异口同声地问。

刘大银:“我还能胡说,就算是胡说我能知道什么是文件?”

“对啊,文件是什么?”李三顺问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