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是门技术活+番外(81)

叔侄两个便去了书房。

黄伦不喜欢读书,然而对黄梁的教育却不曾落下,六岁时便请黄伟给他启了蒙,又专门为他辟了这一间书房,供他进城时读书习字之用。

“说吧,这么急匆匆地来找二叔,是为了什么事?”黄伦笑问道。

这种时候,若不是有要事商谈,喜姐儿是不会随意出门的。

黄宜安笑应道:“还是为了去西北种棉花之事。如今边境晏安,不知二叔还有没有这个打算?”

黄伦惊讶地看向黄宜安,问:“你就这么看好此事?”

以至于都过了这么久,还如此上心,甚至比他这个正主还要执着。

黄宜安笑着点了点头。

这不是看好不看好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去做的问题。

黄伦见状,沉吟片刻,道:“二叔当然也不想轻易放弃,只是你也看到了,你二婶如今的情况,我实在是走不开啊……”

况且,如果不是试种长绒棉的话,利润肯定不丰,未必值得花费这么多的功夫。

黄宜安点点头,道:“二叔有没有信得过的人,可以帮忙打理此事?”

说罢,便将张澜来信的事说了。

黄伦惊喜道:“张四少爷弄到了长绒棉的种子,军中还要俘虏的高昌农户?这可真是太好了!”

有此二项,此事便可放手一试。

不论最终成功与否,他都没有遗憾了!

黄宜安点头,道:“张四少爷还说,若是需要,便可去军中寻他。名帖张姐姐已经给我送来了。”

说着,黄宜安从袖间取出张澜的名帖,递给黄伦。

有了名帖,就能够便宜行事了。

黄伦大为欢喜,连忙接过名帖,珍而重之地收藏好,点头应承道:“如此甚好!我这便从庄上选出一二可靠之人,先去西北探明情况!”

西北棉花三月间便要播种了,现在派人去西北买地试种,又有张澜帮忙,应该赶得及。

黄宜安见黄伦应下了,又道:“二叔,我这里有四千两银子,准备也拿去西北种棉花。算作入股也好,算是请二叔帮忙置地种棉花也行,还请二叔看着操办。”

若不是那道立后的诏书,她原本是打算亲自去一趟西北的。

说起来,前世今生加起来,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京郊了。

然而眼下,也唯有如此了。

走遍名山大川之类的梦想,还是留着梦中再实现吧……

第103章 折其臂膀(三更)

黄伦听罢十分惊讶,竖起四指,愕然道:“四千两银子?”

这么多吗?

他家全部的积蓄都加起来,也没这么多!

黄宜安点点头。

黄伦便有些不赞同地说道:“若是宫中的赏赐,你可不能这么胡来!”

若是因此被人看轻了去,甚或是招来什么罪过,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黄宜安连忙笑着安抚道:“二叔请放心,这些都是五丈风送来的酬劳。”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刘季对她这个未来皇后的孝敬,否则单论酬劳,至多也就三千余两而已。

黄伦闻言更是惊愕不已。

他知道黄宜安凭借做纸鸢赚了不少银子,可远没有想到竟然挣了这么多!

黄伦不禁喃喃道:“做个纸鸢而已,这么赚钱的吗?”

就连他这个只喜欢种地的人,听了也忍不住想要改行了。

事关五丈风的生意经,黄宜安不便多说,遂只是笑笑。

黄伦回过神来,正色问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你跟大哥大嫂说了吗?”

虽然是要做皇后的人了,可毕竟也才刚十四岁而已,这么大笔的银子,哪里能说拿去西北种棉花就全部都投进去呢!

黄宜安笑道:“五丈风送来的酬劳,爹娘一向是全都由我自己做主的。”

不花女儿赚的银子养家,这是黄伟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

黄伦听罢,仍旧觉得有些不妥。

毕竟那么大一笔银子呢!

思索片刻,黄伦道:“要不这样吧,你先拿三百两出来,我找人去西北试一试。别一下子把钱全都投进去,否则若是失败了,可没地儿后悔去!

“另外,也别算作入股了,就算是你自己出钱购置的产业,将来若有出息,就留作你在宫中的花用,岂不便宜?”

皇宫可是个销金窟,打赏宫人、孝敬太后,或是自己添置物什,哪一样少得了银子?

总之,不论在哪里,有钱财傍身总是好事。

“二叔,三百两银子是不是少了些?”黄宜安迟疑道。

谨慎行事固然是好,可是三百两银子能办成什么事?

“你小孩子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三百两银子已经很多了!”黄伦摇头叹道,“这要是搁在寻常人家,都够花用半辈子的了。”

当初他一咬牙,也不过是下决心拿出三百两银子去西北置地试种棉花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方才决定替黄宜安另外置地种棉花,而不是算她入股的原因之一。

银子没别人多,实在是不敢当大佬啊……

黄宜安见状,便也不再坚持,笑道:“如此,就劳烦二叔操心了。若是可行,那明年便将剩下的银子全部都投进去吧。”

黄伦笑叹一声,应道:“好。”

心里却想,这孩子比他还魔怔呢,那可是四千两银子啊,不是四两、四十两、四百两,竟然如此轻易地就决定全都拿去种棉花了……

待叔侄二人议定此事,戚氏也午觉醒来。

黄宜安便陪着戚氏说了会儿话,眼见着天色不早了,这才起身告辞。

等将来进了宫,亲人之间再想要见面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

等再和张溪见面的时候,黄宜安便向她说明了此事。

张溪听了,立刻道:“若是此事可行,那我也拿出这些年攒的积蓄,跟你一起去西北种棉花!”

盈亏什么的她都不在意,只要让边关将士不再受冻戍边就行。

黄宜安点头笑应了。

张溪想了想,又道:“此事只怕你二叔派一两个人去也办不来。要不这样吧,我请母亲派个管事,同你二叔的人一起去西北探探情况!”

能够被英国公夫人选中的管事,能力自然不容小觑。

黄宜安十分惊喜,连忙道谢不已,欢喜道:“那就有劳张姐姐了!”

张溪笑叹道:“谢我做什么吗?我这也不仅仅是为了你。”

西北边关的将士,大多从土木堡之变起,便世代追随历任英国公,同袍之义堪比兄弟亲人。

等回了英国公府,张溪便向英国公和英国公夫人禀明此事。

英国公夫人立刻便答应下来,开始斟酌人选。

英国公却有些摸不着头脑,道:“你不是帮黄小姐的叔父打听的吗?怎么如今你和黄小姐两个也都掺和进去了?”

张溪便将黄宜安愿天下无寒和自己想为边关将士做点事的愿望一一都说了。

英国公听罢,长叹一声,道:“有如此深明大义、心怀天下的皇后娘娘,实乃大齐之福啊……”

只可惜,这么好的姑娘,和澜哥儿是此生无缘了。

英国公夫人想到远在边关的张澜,禁不住心中酸涩,连忙岔开了话题,问英国公道:“冯永亭之事,查得怎么样了?”

英国公收回心思,皱眉道:“此人浸淫宫中多年,如今又大权在握,深得太后和陛下的信任,想要抓他的把柄可不容易。

“不过,你放心,他的那些干儿子、干孙子却不如他那般老奸巨猾、做事半点不留痕迹。如今我正派人盯着冯林,早晚就会有结果了。”

动冯永亭是不容易,但是动个冯林还是没有问题的。

冯林是冯永亭安插在皇帝和李太后身边的一颗极得用的钉子,拔除了他,也能对冯永亭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让他不敢再拿随意前事要挟勒索英国公府。

……

英国公回京,惊动了不少人。

作为硕果仅存且手握重兵、深得皇帝信任的开国功勋,想巴结或是心生忌惮的人自然不再少数。

又正值年下,因此前来投帖拜访的人非常之多。

等到应酬往来毕,已经出了正月。

而冯永亭近来也很消停,未再派人上门勒索财物。

英国公每次上朝或是被皇帝召见,难免有和冯永亭碰上的时候。

两个人见了面,表面上都客客气气的,同先前没有什么分别,然而心里却都对对方存了猜忌与防备之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