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是门技术活+番外(70)

只是当时明缃败于对方之手,个中详情不愿意细说,所以他也未曾留心记住。

“既是如此,那为何黄小姐还要参加选后?难不成是和英国公府的婚事有变?”明达皱眉不解。

还有张潭上次特地去礼部找他,问起此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明达百思不得其解。

“女儿不知。”明缃垂目答道。

明达收回心思,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明缃,眼神里充满的估量,如同打量一件待价而沽的货物。

如今黄氏女意外被册立为皇后,不能再做张家媳,说不定明缃可以趁机借着与英国公夫人的这层血脉关系,嫁入英国公府。

国丈既不可得,英国公的连襟兼亲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明缃很不喜欢明达的眼神,遂捏紧帕子,侧身避开。

对于有利用价值的女儿,明达还是很愿意表现出几分慈父的和蔼的,见状遂笑道:“缃儿不必气馁。立后之后,还有选二妃嘛。”

二妃选不上,不是还有个张池可以再努力一把嘛!

再不济,也还可以靠着英国公夫人,嫁得高门嘛!

总之,早逝的原配留给他这么个女儿,维系住与英国公府的关系,也总算对得起添在明家家谱上的姓氏了。

明缃屈膝应诺,心中却冷笑不止。

就算是被选为二妃之一,又能如何?

还不是一样要被黄宜安踩在脚下!

不过,黄宜安竟然弃了英国公府,直奔后位而去,不知她的好姨母,若是知道自己千挑万选的儿媳妇原来是这个势利眼,又会作何感想呢?

明缃不无恶意地揣测道。

……

英国公府,四下岑寂。

张潭等人围着呆坐着的英国公夫人,十分担忧。

张溪哭红了眼睛,伏在英国公夫人的膝头,哀声唤着“母亲”。

好半晌,英国公夫人才回过神来,抬手摸了摸张溪的脑袋,叹息道:“那孩子,和澜哥儿没缘分呐……”

说着话,就红了眼圈。

“母亲,都是孩儿办事不利……”张潭哽咽请罪。

“这怎么能怪你呢?”英国公夫人打断他,喃喃道,“冯公公只怕是记恨池哥儿和澜哥儿率领一千御林军驰援西北之事,故意借此为难咱们呢。”

冯永亭一向和张圭关系甚厚,张池和张澜率兵驰援西北一事与张圭力主固守的主张背道而驰,冯永亭要借故报复,拿钱不办事,没有将黄宜安的名字从末等名册上划去不说,甚至还有可能故意在两宫太后面前推举黄宜安,这本该是提前预想到的事情。

如今事情果然如此,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只是可怜了澜哥儿,好不容易死里逃生,一心盼着回来娶亲成家,若是得知此事,该有多难受啊……”英国公夫人说着,眼泪就落了下来。

可是再难受又有什么用呢?

两宫太后已经派内官去黄府宣读了立后的懿旨,天下广而告之,不管是为了黄宜安,还是为了英国公府,两家曾经相看的事情,都只能死死地瞒下。

好在相看之事只有两家人知道,未曾外泄,否则还不知道得如何费神去堵住这悠悠众口呢。

第89章 泪洒边城(二更)

郑府,郑玉烟得知黄宜安被册立为后,气得差点儿把帕子都绞碎了。

凭什么?

凭什么她黄宜安那么好命?

先是张溪与她亲厚非常,后是寿阳公主对她青睐有加!

好不容易赏雪会上她努力拔得头筹,夺取了寿阳公主的关注与赞赏,自以为胜券在握,谁知一转眼,得到的却是黄宜安被册立为后的消息!

黄宜安不是要嫁入英国公府吗?为此让黄宜宁还搅了明缃的局,使得明缃被撵出英国公府。

可是为何一转眼,黄宜安却又来同她们争夺皇后之位?!

黄宜安就这么见不得她们好吗?

郑承宪对此倒是看得很开,劝解郑玉烟道:“乖女儿,不做皇后,还可以做宠妃嘛!你看宪宗皇帝,还不是一生独宠万贵妃一人?名号能得固然好,若是不能得,咱们还可以想法子捞些实惠嘛!

“你且再耐心等等,等册立皇后的诏书正式下达,便是选二妃了。说不准,我儿的荣华就在那时呢?”

郑玉烟下意识地排斥入宫为妃做妾,然而事到如今,她只能暂且按捺下来,静候选妃的消息。

……

十一月二十日,立后的诏书正式下达,传布天下。

明缃、郑玉烟等人不甘之余,也都悄悄地等待二妃的人选公布。

然而让她们没有想到的是,她们等来的竟然是皇帝体恤边关将士浴血奋战、抵御外辱,因此躬自深省,克己勤政,决定暂不选妃的消息!

进宫梦想破灭,不知多少人家失落幽怨。

……

皇帝暂不选妃的诏书下达之后,黄伟和王氏虽然不知何故,却也悄悄地松了口气。

自家女儿自家了解,是最不耐烦那些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阴私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因为明缃和张池的纠葛,而对和张澜的婚事心存疑虑了。

要论这世上哪里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得最厉害,那自然是后宫了。

后宫佳丽三千人,为了争宠固宠,少不得要使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毕竟不是谁都能如孝宗皇帝一般,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人。

为了宽慰女儿,王氏连忙将皇帝下诏暂不选妃的消息告诉了黄宜安。

黄宜安得知后愣了愣。

前世,可是立后诏书一经下达,紧跟着皇帝便依据祖制宣布了二妃的人选。

今生为何会有这番变故?

难不成真如诏书上说的那样,是因为皇帝怜惜西北边境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不敢贪图个人之乐?

可即便是有了这般变故,那又能如何呢?

她不想做皇后,根本就不是因为皇帝选妃的早晚,而是厌恶皇后这个身份所代表的生活。

漫长的岁月、无尽的孤寂。

战战兢兢、夜夜难安……

再说了,前世郑氏本就在此次立后选妃中落选,直到天佑九年才进的宫,又过了两年,才得了皇帝的青睐,余生专宠。

所以,皇帝是否立即选取二妃,对她来说,并没有任何意义。

……

表彰战功的诏书和立后的家书,同时抵达了西北。

英国公看着薄薄一页却重若千钧的家书,不知道该怎么向身体尚未痊愈的幼子说明。

为免两家曾经议亲的消息传到别有用心的人耳朵里,徒生事端,英国公夫人在信中只说宫中下诏册立黄宜安为后,并未提及两家相看,以及担忧劝慰张澜之事。

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了,总不会没有任何痕迹,尤其是在当事人的心里。

英国公犹豫良久,终是站起身来,踱出公房,去了后院。

张澜自打被从乱军之中救回之后,就一直在这里养伤。

英国公推门进去时,张澜正拄着双拐,在屋子里来回锻炼。

“怎么不好生歇着。”英国公皱眉道,上前扶张澜在椅子上坐下。

张澜笑道:“孩儿已经好多了。当初那一箭,也并未伤及肺腑……”

说到这里,张澜脸上的笑容暗淡下来。

那一箭,若不是王校尉舍命相救,只怕就是大罗神仙来了,也救不回他了……

英国公叹息一声,道:“你放心,王校尉为国捐躯,朝廷抚恤优厚,并恩荫其长子充入御林军,也算是免了他的身后之忧。”

张澜点点头,心里却很难受。

朝廷给再多的抚恤封赏,都换不回王校尉的命了……

“对了,陛下赞你英勇无畏,特提拔你为正五品的武德将军,连升三级。”英国公又道。

张澜冲京城的方向抱拳,勉强笑道:“多谢陛下龙恩浩荡。”

这份军功,有一半是王校尉的。若是没有王校尉舍命相护,他也没命享有这份荣耀。

英国公点点头,踌躇片刻,终是开口道:“西北平定,陛下大婚在即,海晏河清,百姓们都能放心过个好年了。”

张澜讶然问道:“陛下大婚在即?皇后的人选定下来了?”

问罢,不待英国公回答,又自言自语道:“正月下诏选后,如今已经将近一年,也是时候定下来了。”

又随口问道:“只是不知,是哪家的小姐?”

说着话,执壶给英国公斟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