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是门技术活+番外(39)

他在弟妹和孩子们面前给二弟留面子,可不是为了让二弟在媳妇面前耍威风的。

看他在穗娘面前,从来都不说这些自大又伤感情的话!因此尽管两个人成亲多年,连孩子都大了,却依旧如胶似漆的……

黄伦嘿嘿笑了笑,只点头不说话。

他刚才也不是存心埋汰妻子,这不是话赶话么。

“况且那客商你也不了解,对方长年往来于高昌和大齐之间,万一要是高昌国派来的细作呢?那你岂不是犯了里通外国的不赦之罪?”黄伟半是担忧半是吓唬地说道。

“不至于吧……”黄伦愕然,喃喃道,“若是细作,英国公能把人给放进来?”

“英国公又不是神仙,能透过皮相,把每一个途经嘉峪关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黄伟瞪了他一眼。

“大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黄伦极力辩争。

眼见着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黄宜安出言调停道:“爹和二叔不要争执了。要不,我去问问张姐姐西北是个什么情况,是否适合种植长绒棉,也省得二叔亲自涉险,再白跑一趟了。”

“真的?”黄伦喜出望外。

黄宜安笑着点头。

黄伦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这次来,二叔也有这个打算的……”

只是没有想到,还没等提出来,就先和大哥杠上了,两人你来我往的,他倒差点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还好大侄女善解人意,主动提及此事!

黄宜安笑道:“一家人,本来就该相互帮扶嘛!”

“对对对!”黄伦一叠声笑道,不住地夸赞,“喜姐儿说得对!”

这么一闹,大家便都笑了起来。

笑罢,黄宜安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若是此事可信,到时候二叔可要让我也参一股。”

众人闻言俱是一愣。

黄伟更是轻声呵斥道:“胡闹。你二叔不听劝也就罢了,你一个小孩子也跟着瞎胡闹。”

“喜姐儿虽然年纪小,可不是瞎胡闹!”黄伦连忙维护盟友,抬起下巴骄傲地道,“五丈风送来的那些银子,难道大哥没瞧见?我这个大侄女,可能干着呢!”

俸禄低微的黄伟轻哼一声,没有说话。

王氏便笑着打圆场:“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呢,你们兄弟俩倒是先吵上了,多不值当的!”

戚氏也连忙笑道:“就是就是。多不值当的!”

再加上黄梁和黄栋两个在花厅里跑来跑去地闹个不停,这件事情便暂时掀过去了……

等送走了黄伦一家,黄伟正色叮嘱黄宜安:“你二叔这主意,我看是不行。你问归问,可不许跟着他一起瞎胡闹!”

黄宜安笑吟吟地应道:“爹,我办事,您放心!”

心里却不以为然。

……

黄宜安自觉此时不宜登门拜访,便依旧写了帖子,将张溪约了出来。

两人仍是在陶然居碰面。

茶过一巡,黄宜安说明来意。

张溪讶然道:“你二叔打算去西北种棉花?”

黄宜安点点头,将事情的原由说了,道:“所以我才特地来问你,对于西北那边的情况是否了解,地方是否太平,又是否适合种植长绒棉。”

张溪沉吟片刻,道:“从父亲的来信看,关内还是比较太平的。只是西北地区粮食出产一向不多,当地的人种粮都吃不饱了,又怎么会大面积种植棉花。

“因此到底适不适合种棉花,且还是高昌高的长绒棉,我得写信问过了父亲才知道。”

英国公虽然常年驻守西北边境,但不是在军营就是在巡边,这些稼穑之事,一向是当地的官员负责的。

黄宜安点点头,笑道:“多谢张姐姐。”

近来劳烦张溪颇多,她都不好意思了。

“你跟我还客气什么。”张溪爽然笑道,“就算是没有澜弟,单凭咱们俩的交情,这点事儿算什么!更何况……”

张溪挑眉,冲黄宜安笑得意味深长。

黄宜安哭笑不得,张溪还真是时时刻刻不忘记把她“拐”回家去做弟媳呢。

……

第50章 念旧专情

从京城到嘉峪关,一路山水迢迢,往来一趟颇费时日。

张溪回府后,将此事一禀明,英国公夫人便道:“你父亲那里要去信问,京城这边你也可以先帮着打听打听。

“陕西布政使章大人的夫人,是你二嫂是远房表姑,早先两家没什么往来,等你二嫂嫁进来,两家这才又序上了亲戚。你可以请你二嫂帮忙问问。”

章英作为一高官官,对于所辖之地的民政自然十分了解。章夫人或许因此而略知当地稼穑之事,也未可知。

“多谢母亲提点!”张溪欢喜道,“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英国公夫人笑道:“你是英国公府的嫡小姐,打小锦衣玉食、婢仆成群,又成日里只想着舞刀弄剑的,针织女红的尚且嫌麻烦,又何曾想过这些。

“不过,往后这些事情你都得学起来了。省得将来嫁了人,糊里糊涂的,反倒被底下的人糊弄!”

说到最后,语气已然严肃起来。

张溪头皮发麻,正想着打个哈哈混过去,就听英国公夫人又道:“这样吧,从明日起,你便跟着你大嫂,学着管家!”

张溪连连告饶:“母亲,您就饶了我吧。我去不是给大嫂添乱吗?”

谁知英国公夫人一听,愈发坚定了,道:“正因为如此,你才更要去!你看看人家黄小姐,比你还小两岁,就已经这般能干、思计长远了。你成日里‘安妹妹’长、‘安妹妹’短的,怎么半点都没有见‘近朱者赤’?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知女莫若母,溪姐儿确实沉稳聪慧,可却从来都不肯在这些事情上用心。在家时尚有父兄护着,等将来出嫁了,执掌一府中馈,再这么懒散惰怠的,还不知道得吃多少亏呢!

她宁愿女儿在自家多吃些苦,也绝不愿意她嫁去婆家再吃苦头!

张溪没有料到自己帮人帮到最后,把自己给折进去了,十分无奈,却又不得不从。

母亲一向慈爱随和,但若一旦决定做什么事,便是父亲也阻止不了。从上次母亲因五丈风之事对明缃严加管束,并且私下里已经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明缃的婚事就可见一斑。

胳膊拧不过大腿,她还能怎么办呢?

老老实实地学呗!

学好了,她才能继续与安妹妹并驾齐驱嘛!

“是,母亲。”张溪说服了自己,乖顺地应下。

英国公夫人满意地点点头,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打明儿起,让缃姐儿也和你一同去!”

反正大儿媳妇带一个也是带,带一双也是带。且这两个孩子打小儿争到大,由着她们暗中较劲儿,说不定学得更快。

况且她近日在给明缃选夫婿,个个都家世颇好,明缃将来若是嫁到那样的人家,单靠着英国公府的庇护是不够的,首先得她自己能立起来。

……

如此过了半月,已是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

五丈风已经筹备起纸鸢秋榜之事,黄宜安也不得闲。再加之心里想着种棉花一事,开脂粉铺子的事便暂时搁置了。

这日,黄宜安刚到五丈风,便见刘季如骤逢救星一般迎了上来,口中欢喜道:“黄小姐您可算是来了。”

“出了什么事?”黄宜安愕然不解地问道。

“这里不方便,还请黄小姐到后堂一叙。”刘季伸手做请。

黄宜安环视一周,见店里满是前来选购纸鸢的客人,确实不便说话,便点点头,迈步去了后院。

刘季连忙喊了刘秀,兄妹俩一并去了后堂。

双方刚分宾主坐定,未等茶过一巡,刘季便迫不及待地道明缘由:“宫中方才派人来传旨,说是两宫太后有诏,让五丈风进贡纸鸢,以作贵主们重阳节之用。我正要派人去请黄小姐呢,可巧您就来了。”

黄宜安不解,问道:“这些原本不就有旧例吗?刘少东缘何如此忙乱?”

春风徐来、秋高气爽,本就是放纸鸢的好天儿,宫里一向会在这两季采购纸鸢的。五丈风作为老牌进贡的纸鸢店铺,原不该如此忙乱失措才对。

“旧例是旧例,可如今不是不同了么。”刘季笑着解释道。

黄宜安看刘季一脸的高兴自得,蓦地想起为李太后献寿的那组“海晏河清”纸鸢,以及皇帝御笔亲题的“天下第一纸鸢”来,恍然大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