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覆三千年(30)

作者:柳柳柳柳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常路心跳如擂鼓,不敢松懈。

这时,一个人半弯着腰从帐子里踱步出来。

大家都手脚迅速找好了藏身地。常路拉着贾达村躲在一丛矮灌木里。

而魏不亮一路都软软趴在贾达村的背上,此时事发突然被一下子跌在了地上。

他发出了一声闷哼。尽管贾达村想捂住魏不亮的嘴巴,可是已经迟了。

远处,对方一双清亮的眼睛缓慢地探视着三人的方向。

常路硬着头皮匆匆瞧了一眼,后知后觉那营地上这人服饰装扮着实熟悉。十有八九是自己人退回原地了。细细琢磨一下,逃兵路阻,难度加番,退守弃营,不无可能。

他安静等待了一会儿,感觉没什么动静了,又半撑着身体向前眺望。

营帐前却已经没了人,只有一张拉开的帐门,证明大伙儿刚才所见确凿发生过。

旁边的贾达村喘了口气,靠近常路,刚发出一个音节“你……”。

常路耐着性子等不到他的续言,看了一眼贾达村。只见他的视线仿佛被什么东西黏住了似的,用力探究自己身后什么物件。

常路顺着贾达村的目光看向自己身后。

二十来米开外的桑树边,一个身形瘦削、眉眼灿烂的正当年纪的少年双手抱胸,斜倚着树干。亚麻的兵服穿在他身上,硬是拗出了一股翩翩公子的气度。

“好久不见啊!近来可好,两位?”这个年轻人露出了一口糯米般瓷白牙。

“高乔?!你怎么在这里?”常路控制不住叫起来。这还是他人生中少有的几次失态。忽感背后一团风,却见贾达村已经飞快地向前奔去,操着一股一探究竟的劲儿。

“各位,没事了!这是之前和我同一个营帐的兄弟!他应该也是跟我们一样返回故地了……不用躲了,大家休息休息吧!”常路喊道。

四周躲得近的、远的士兵们都探出头来,不疑有虚。这些天常路带头带路,在二十几个人心里都有了一定号召力。

看着前方交谈的两人,常路终于展颜一笑,心中多日堆砌的疲惫和忧思暂且有了净化的出口。跟匈奴人比起来,自己人之间就算有再多嫌隙也好歹还是一个阵营。

贾达村跟高乔交流了一会儿。之后贾回过身,一面摇动他的右手,一面大声地笑道:“常路,走吧!我们就住在这儿!这小子,可真是了不得!”

常路蹲着身子拍了拍魏不亮的肩膀,一手已经将魏不亮的半个身体搭在了自己的背上。

魏不亮在他的肩上艰难地嘟囔了一声:“怎么了?找到回去的路了吗?”

常路的声音没有一贯的丧气:“人多力量大。快了!总会找到出路的!”

……

皇帝笑眼弯弯,止不住地夸赞道:“丞相,你真是聪明过人啊!有尔幸哉!”

丞相的高挑身姿背着光,使得他的面部尚看不清楚。他缓缓说道:“为皇上分忧,是臣子的责任。而且此计一出,还可稳民心。百利而无一害。”

皇帝细细品味他之前从丞相那儿听见的只言片语,低低地重复道:“天下粮仓……好主意!在百姓丰年的时候征民粮,储民仓,在灾年开仓赈粮。一来一去,朝廷空得了个好名头……妙哉妙哉!”

宰相俯了俯身,打趣道:“若是积累下来连年的盈余,也可充作公用。就是应对国库虚空的窘境,凭此法,我们也有了对策。”

皇帝为难地问道:“只是举国上下已经贫瘠多年,乡户之间哪有闲余的油脂可揽?真把那些村野鄙夫逼急了,前段时间的民间反动又要卷土重来了吧?”

宰相不耐烦地皱了皱眉,但是很快掩饰下去:“只是收粮,又不是缴钱税。再紧巴巴的农户,一口吃的还省不下来吗?再来,就是我们变卖了粮资,也是用以对付凶年洪水大旱等不可抗灾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宰相回府没多久,褚桑就上门求拜。

宰相心情颇好,也没让他久等就允了进门相见。

褚桑瞄了一眼宰相,拱手奉承道:“看来丞相您已经把在下前几日手书的计策献与皇上了啊!”

宰相勾起一抹冷冷的微笑:“哦?”

褚桑隐隐地带着点得意:“否则您今天怎么刚从宫殿回来就允了我的拜见?……自从三年前宰相您外出一趟,回来后不仅免了所有近身人的职,还鲜少再与府里人主动接触。在下心里就是有千万个点子,也没处可使。还好,您还愿意翻阅在下陈上的书信。”

宰相不发一言,好久才说:“若是此次领十一万出征的高家全军覆没,你怎么看?

褚桑摸不准宰相的话题怎么忽然跳跃得如此远,他沉思片刻说道:“若是在下,难免猜疑其中有诈。”

“高家带兵往年也很有些神勇,再者是打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即使战场凶险难测,大抵我军也不会全军折没了。民间的反叛力量日趋强大,特别是西南一派……他们估计大肆宣扬大长朝已经气力耗尽、无力转圜,再是纠结各方势力,完成他们口中的肃清朝廷奸佞。若是大长朝的汝汝众生,应该是失望和无奈吧。敌军来袭,从今唯有缴械投降,朝廷失去了最后的强权后盾……”

“对于长朝,他们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支声势浩大的官兵……了。”

宰相露出了久违的真心实意的笑容,继续道:“若是匈奴人不费一兵一卒不战而胜,中原兵四散而逃不驱而降,这可就更令人期待以后会如何发展了……”

褚桑打了个寒颤,情不自禁地说道:“那我大长朝危矣!”

宰相透过窗户看着远方,目光里有浓烈的眷恋。

流落街头数十载,苦心经营朝和夕……被人凌驾于头顶的形势不会持续太久,他总是这么告诫自己,总有一天,大长朝也好,匈奴也罢,都要成为自己的掌中之物!

宰相的目光有些吓人,惊得褚桑低下头,咽下了自己胸中的疑虑。

☆、第 25 章

高恒远在这些个山坳里转悠已有月余。

山川迭立,日月更替。

他和他的一队子弟兵虽然避开了匈奴人把持的各个关口,却最终不得不迷失在这层层叠叠的树木当中。马匹已经陆陆续续被宰杀,就剩手头这点口粮,很快也将消化在了他们没日没夜的行路中。

匈奴兵仿佛就卯上了他们,一日愈比一日地加增人马,却不搜山,铁了心要耗死他们。

内外交困,加上连天来承受的精神压力,一行人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高恒远尽量避免同庶长子高仲的眼神交汇。

当初临行前,确是为父的将儿子的身家性命绑在自己身上;现在生死存亡之际,高恒远多少还是为儿子如此年纪,如此际遇感到可惜和愧疚。

散发干粮时,高仲坐到了高恒远身边。

赶在高将军找借口起身前,他开口道:“父亲,都这时候了,您还在怪我逼你那夜带队伍逃亡?现在,至少我们还有一线生机,无论这生机多渺茫……要是那时我们去了,以匈奴兵的人数气势和时机……到现在我们的尸骨都化了吧?!”

高恒远停下脚步:“仲儿,我没这么怪你!这几日我也常在想,我戎马半生,即使死得不够体面,也不愧于天地。死节容易,难的是谋生。”

高仲的眸子跟高恒远很像,严肃起来带着不怒自威的霸气:“父亲,跟匈奴硬闯无益。实在不行,我们回去之前的军帐吧。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之前遣兵突然,很多器具等都还在原地……我们先去那儿修养几天,养足精神再走,也许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高恒远遥望远处,估量距离也不长,遂同意了。

将去下指令前,高将军慈爱地看了一眼高仲:“你平日里也没少钻研兵书……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用正面强攻守的方法已然是愚钝。诸葛亮这般人物尚且空城计避敌锋芒,留得青山在。哪怕是用些非比寻常的法子,也好过枉死一场。为父没有你想得那么迂腐。京都的高府,凭着高乔的背景和其他人的相助,也会平安无事的。天佑我高家!”

听到高乔的名字让高仲一愣,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

“父亲,那夜出逃我已派上一个小兵去乱敌营。就是日后得幸归朝,我们也可佯装已夜袭了匈奴营,机缘巧合,才捡回一条命。不管怎么,给老皇帝切断给我们再下杀手的念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