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何华结果然后打开,洛尚书的大名赫然在目,再往下翻,倒是看到了不少周丞相那派的官员,而武将寥寥无几。
“将军们大多常年在外,向来不懂京中权贵这些弯弯绕绕的,此次也大多是家中夫人前来。这上边几位,是平日里远离京城,这次却送了厚礼的,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便将他们的名字都写了上去。”
封何华又翻看了一阵,记住了上边几个大略的名字,将册子交还给花容,“回头另抄一份给左悠之送去,叫他去逐一排查便是。”
然后说道,“届时把王济生的名字从上边抹去,关于王济生,让红间亲自去查探。”
王济生,是把守断魂峡的老将军,亦是有爵在身的世代将门,向来不与朝臣来往,由朔皇直接节制,他送来贺礼,着实怪异。
花容答应着,带封何华进了库房,“昆吾先生送来的礼,我们打不开,何华你可有法子?”
昆吾先生,即是封何华的舅父,礼单第一列清清楚楚写着他的名字,昆吾子都,后边的礼品一栏却是空的,只因他送的礼封的严严实实,花容带人想尽办法都打不开那两个小木盒,只得交予封何华亲自处理。
两个小木盒做得十分精致,小巧玲珑,一只手便可以拿住,四四方方,各个角都雕镂着不同的纹样。
封何华拿起来只是看了看,便明白了过来,“这是我外公家独特的法子,一般人也难以打开。”
她说着,按住其中一个角,那盒子的一面居然就可以转动了,封何华把这面转了半圈,接着又拿起另一个,以同样的法子转后,将两个盒子按到了一起,紧接着,榫接到一块的两个盒子接着的那面居然就脱落了下来。
看花容目瞪口呆的样子,封何华解释,“这个盒子用的是合心锁,我母亲曾教过我。”
花容拿起那两片来回翻看着,还是没看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17章 朔皇
两个盒子里,其中一个装着一枚坠子,是晶莹剔透的红色,色泽莹润,封何华把它对着太阳看,这坠子立刻折射出了血一般鲜亮的色泽,美得惊心动魄。
封何华眼中闪过一丝迷醉,惊叹道,“这究竟是何等的异宝,舅父竟将它交予了我?”
又想到此物本该是交予自己母亲的,她便稍稍想通了些,去看另一个盒子里的东西。
一枚玉扳指,很明显是男子用的款式,虽说也是奇珍异宝级别的东西,但有了那坠子珠玉在前,这扳指就显得逊色不少。
封何华把两样东西塞到衣袖里,走到桌边提笔在礼单上昆吾子都的名字后边写下“坠子玉扳指一枚”的字样。
一看时间也不早了,封何华便准备入宫,左悠之早已等候多时,两人乘了车就往宫里去。
外边有车帘子挡着,左悠之便又去握封何华的手,封何华堪堪避过,左悠之只碰到了他的衣袖,摸到了里边硬硬的东西。
“是什么?”他隔着布料捏住。
“舅父送来的礼。”封何华从袖中取出那两样东西,“你要哪个?”
封何华交予他先挑,不曾想,左悠之竟是看都没看那坠子,从她掌心取过那扳指便戴在了手上。
看封何华探寻的目光看着自己,似是不明白为何自己会选择这明显价值较低的一个,左悠之便伸手从领口中扯出来一条银色的细链子,上边挂着的吊坠与封何华掌心那个几乎一模一样,“昨日太后予我的。”
封何华纠正他,“你当唤一声祖母。”
“京中不比外头,稍微一个称呼错误都有可能会叫你万劫不复。”封何华小声说道,“时时刻刻都有人盯着你呢。”
“这我知道,只是眼下无人,称呼也没那么快能变过来。”左悠之应允,“太子殿下尽管放心便是,我做事向来注意分寸。”
封何华低头看了眼自己被他紧紧抓着的手,“这便是分寸?”
左悠之只顾笑,也不答话,封何华白他一眼,又说道,“在父皇与祖母面前,你喊我乾罗。”
左悠之嗯了一声,拿起那枚坠子要给封何华戴上,转而说起了自己关心已久的一件事情,“你当年为何仓促离开紫衡?竟是不辞而别?”
封何华不答话,左悠之心知自己似乎问错了,也不再说话了,好半晌封何华突然开口,“我被我外祖家的人绑回去了。”
她不欲说更多的细节,左悠之不敢多问,只好就这样沉默着,好在外边宫廷侍卫的行礼声打破了僵局,“我等参见太子殿下,恭祝太子殿下与太子妃新婚。”
是到宫门口了,两人下了马车,驾车的小厮去放车驾,守卫都对封何华投来感激的目光。
内府那王公公也是个会办事的,在昨日退下后,就先去了一趟天门卫驻处,痛哭流涕向天门卫众人好一顿赔罪,只说自己办事不力叫天门卫众人受了苦头,又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太子殿下是如何在陛下面前据理力争最后使得陛下同意放缓太子殿下的冬衣缝制先为天门卫赶制新衣,天门卫不是傻子,虽是对这些话并未完全相信,到底是对封何华有了些感激的情绪。
封何华也发现了变化,一路走来,所碰上的天门卫之人对她的行礼问安皆是发自真心的,而不是仅仅因为这个太子的身份。
进了长乐宫,太后端坐上首,乔皇后周贵妃具在,坐着同太后说话。
“孙儿参见祖母,问皇后娘娘、贵妃娘娘安。”左悠之随封何华一道行了礼。
顾嬷嬷端了茶上来,左悠之接过,按礼法一一给在座三人奉了茶。
敬完茶,太后也不留他们,“你父皇此刻应该在静心祠里,去拜见吧。”
静心祠位于朔皇寝宫旁边,里边只供奉了一个牌位,便是封何华母亲,自十六年前封何华母亲病逝,静心祠便建了起来,里边点着长明灯,终年香烟袅袅。里边除了平日洒扫,向来是不准人踏足的,封何华一踏进去,就看到身穿便服,背对着他们跪坐在蒲团上的朔皇。
她不声不响地伸手撕下面上的伪装,走过去跪在了朔皇旁边,左悠之也跟着跪下了。
“母后,他是悠之。”封何华点了柱香,一边说道,“等过些日子,带去给您见见。”
左悠之抬头,看着牌位上“亡妻昆吾子桐之位”的字样,也如封何华那样敬了香,“悠之拜见母后。”
自然是没人回应,朔皇侧头,“子桐生前便备好了结绳,昨晚礼官也是交予你了,你须得小心爱护。”
结绳,便是昨夜成礼时用来束发的那根,左悠之连忙点头,“父皇尽可放心。”
朔皇欣慰地笑道,“何华自小固执,我一度担心她的以后,想不到她竟会主动提出要与你成婚,若你二人能真心相待坦诚以往,我日后就算是退位身殒,也可安心。”
朔皇目光慈祥,这一刻身上没了帝王的威严,好似一个平常的长辈,在对晚辈谆谆教诲。
左悠之劝慰,“父皇切莫说如此不吉利的话。”
“这有什么关系?”朔皇哑然一笑,“人总归是会死的,我早在子桐走时便心存死意……”
“父皇。”话说一半便被封何华打断了,“莫要说如此丧气话。”
朔皇不理她,接着同左悠之说道,“只是当年何华年纪尚小,这些年来朝堂上下虽说对她也是服服帖帖,我还是担心她若是揭露了女儿身,会制不住那些老臣……如今她身边有了你,待到她能稳固朝堂坐稳帝位,我便也能安心随子桐去了。”
他毫不避讳谈论死亡,发现封何华不悦地看自己,苦笑着摇摇头。
“想必母后在天之灵,是不愿意看到父皇如此的。”左悠之继续劝慰。
“你是个好孩子,有你陪着何华,我总归是放心的。”朔皇并未答他的话,“何华也是个好孩子。”
三人在昆吾子桐的牌位前呆了半个多时辰,到了午膳时间,太后遣人来请,又去太后那边用了午膳,朔皇便赶他们二人回府,“到年前,朕都给了何华假,随你们去哪里游玩都可。”
出宫时碰上了正要进宫的永安公夫人,带着一美丽妇人和一妙龄少女,彼此见了礼,永安公夫人指着那妇人,“这是家中荣姨娘。”
“臣妇见过太子殿下,见过太子妃。”这妇人行礼。
又指着那少女,“这是家中二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