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价值看,加班能马上拿到钱。假如不建立一个明确的标准,找到两个选项之间的可比性,就总是会左右为难。
就像我们现在,是先花时间打磨好自己呢,还是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选择不难,难的是两个选择之间的可比性。
这就是我们在评估选项时的第二个思维偏见。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选项混乱偏见吧。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提高选择的正确率呢?希娜认为,最好的方法,不是正面强攻。而是换一条迂回的路径,直捣黄龙。
也就是,只要能够找到一套更高级的选择策略,这两个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就像有时候,说的是我没怀孕的时候哈,我精神不振的时候,喝一杯浓茶临时提提神,就属于正面强攻。
而如果我养成健身的习惯,从根本上提升体能和精力,就属于从另一条途径,直捣黄龙。
我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两种方法,就属于这一类。
第一种,是我从希娜的书里为大家总结出来的,叫选项分层法。第二种,是我从希娜的个人经历中获得的启发,叫创造选项法。
先说第一种,选项分层。有时候选择之所以难,就是因为选项太多,而又没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依据。
比如,我们也与时俱进一下,高考填志愿,全国那么多院校,到底要报哪一所?家里人可能会为此争得不可开交。亲戚朋友都是各有各的说法,每个人的建议听上去都是那么有道理。
其实这种情况在当时我填报志愿是事比较羡慕的,因为我是按照正常孩子来上学的,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盲文学校之类的;所以,填报志愿,我当时也是格外头疼,不过,最后却是选不出来了,随便涂的数字。哈哈。
言归正传,在填报志愿这个事情上,有人看重学校所在的城市,有人看重学校的排名,也有人看重专业。
这时,需要做的,就是给选项分层。把它们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分成几个梯度。
比如,刚才说的填志愿,国内的几个顶级名校,北大、清华、南开、复旦等等。学校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对个人的价值提升很大,它们就应该被列入第一梯队。
只要个人分数允许,不用考虑城市,不用考虑专业,有机会就一定要上。”
第845章 从来饿不着
——“假如分数不够,你可以建立第二梯队。考虑一些分数稍低一点的重点大学。
这时,衡量指标就变了,需要优先考虑的不是学校本身的排名。因为除了几所顶级高校之外,排名相近的学校,师资差距并不大。
这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学校所在的城市。因为一旦选择,将要在这个城市生活四年。而发展迅速的大城市,能够提升眼界,并且在毕业之后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当然,还得考虑风险,万一考砸怎么办?所以,还需要建立第三梯队,作为最后一个兜底志愿。
这时,衡量指标不是哪个学校更好,而是哪个学校在你参考这个城市招生更困难。选那些往年招生都很难招满的学校兜底,这样更十拿九稳。
大家看,给选项分层之后,选择的依据就变得清晰多了。每一层有每一层的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梯度,再按照这个梯度里的标准去对比选项。
其实,类似的方法,在生活中已经很常见了。
比如,早期的商场,都是按照商品划分的。卖服装的在一个区域,卖电器的在一个区域。
但是,现在新建的商业综合体,是按人群划分的。比如二层是儿童区,所有跟孩子有关的商品,衣服、玩具、小家具,全都在这个区域。这其实就是在帮消费者给选项分层。
刚开始说过,希娜很早就失明了。跟健康的人比起来,她的选项少了很多。
对一个高中都没念完,就失明的人来说,通过口述和盲文来写完一本书,这显然不是一个摆在面前的现成选项。
因为很少有人这么做过。但是,她却没有被选项绑架,而是用更大的格局看待选择,主动给自己创造选项。
这听起来有点像心灵鸡汤。但是,当一个人真的建立更大的格局,用更大的视角看待选择。你会发现,这种思考方式,确实很实用。
比如,有个段子说的是,有两个机会让你选。选第一个,你可以马上拿走500万。选第二个,你有10%的概率拿走5亿。但也有90%的概率是一分钱没有。你们会选哪个?
假如只看这两个选项,各有各的缺陷。但是,聪明人会主动创造出第三个选项。那就是,选5亿的机会,然后再高价转手卖出去。因为5亿的中奖率是10%,所以只要你转让的价格不超过5000万,大概率上是有人愿意买的。
顺着这个思路,往前走两步,你还可以卖掉这个选择权,你用500万的首付款卖给他,同时签订合同:如果他中了5个亿,那就要再分5000万给你,这样你就有可能赚5500万。
往前走三步,你可以把这个选择权做成公开发行的彩票,2块钱一张,印5亿张,能进账10个亿。就算头奖分走5个亿,你还能赚5个亿。
再往前走四步,利用彩票这个商业模式,你可以筹划好几个抽奖游戏,让它成为一门生意,你就能赚超过十个亿。
你还能往前走五步,你把这项生意做上市,估值20个亿,没准儿公司市值能过100亿。
再往前,就看大家脑洞有多大了。哈哈。
大家看,这不就是主动创造选项吗?只要建立一个更大的思考格局,凡事多想几步,选择反而会变得简单。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其实不让人退缩,而是让一个人适当拉开距离,用更大的视角,去审视事物的全貌。
其实,我们刚才提出的下次解决问题,也同样可以运用这些选择的原理。
我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特长,喜好,一一罗列,筛选出可以做的事情然后再从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更愿意去参加的工作。
还有一点要注意,不要总是把自己当残疾人,盲人。其实,把自己当个正常人,真的挺好的。
我一个人也算是做到了走南闯北,虽然中途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那并不是不能克服的。
像希娜,像我们的成员尧里瓦斯,都是我们的好榜样!
说了这么多。我做个最后的总结,怎么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我们一起了解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我从书里为大家总结的,叫作选项分层法。也就是按照需求,把每个人自己的选项分成几个梯度,为每个梯度建立不同的衡量标准。
第二种方法是我从希娜的个人经历中获得的启发,叫作主动创造选项。也就是,用更大的观测视角去看待选择,不要被现成的选项绑架,要主动创造选项。”
那个唱歌的女孩率先开口,“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讲的一本书,一个故事。它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这些选择的方法,其实就可以用于我们自己对自力更生这件事上。
就拿我来说,我最喜欢的是唱歌,也比较擅长唱歌。那我的选项应该就从从事唱歌相关的行业去进行一一的筛选。
比如说我知道的,就可以当民族音乐家,可以当音乐老师,可以当音乐制片人;再不济,还可以当流浪歌手,驻场歌手。
然后,我再从中去挑选对视力要求不高的,其实除了看歌词,看曲谱的时候大多都是,对视力的要求并不高的。”
楚丽华带头鼓起了掌,“看,这就是活学活用,我们的每一次出发和相聚。都是会有收获,有启发的。
这位甜美好声音,我脸盲,说白了就是看不清你可以再做一次自我介绍,让大家都重新认识你一下吗?”
女孩笑了,“当然可以。我是21号,我的名字说了以你们汉人的用语喜欢,肯定记不住。不如叫我三七二十一吧。”
兰芝捧场,“好!这个叫法有创意,估计这下没有人不记得你了,三七二十一!”
孟宪祥连忙说,“三七二十一确实好记。不过,寻兰遇灵芝,祥逢正当时;也特别好记,大家说是不是啊!”
——“哎呦!撑死我了。我觉得楚楚除了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之外,他最能耐的就是给我们带来了狗粮生产机,从来没饿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