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盲女的英雄之旅(598)

作者:青薇筱语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是的,但这其实除了人工智能的影响,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物质财富的极大充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走过了物质匮乏的时代。

我们平常去超市都能感觉到物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洗发水多少种,牙刷有多少种,只要有钱就不怕买不到东西。

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选择困难期,以前我们买东西追求的那是实用性,马桶盖就是用来坐的,手表就是用来看时间的。”

第800章 我们的希望

——“可现在呢?马桶盖也不是马桶盖了,不但要好用,还得好看,还得进口。

人们已经从追求实用性转到了追求美观、追求品质、追求款式,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东西。

越来越多的东西,它是不追求实用性的。比如说蜡烛,按理说现在谁还用蜡烛?

它的存在最多就是一个装饰作用,但是蜡烛企业每年的销售额依然非常高。

换句话说,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如果你只能提供具有基础功能性的东西,没有办法用你的右脑给这个东西赋予更多的价值感,那可能你的商品就会举步维艰。

这样的进步是必然的。就像婚姻,以前最开始的婚姻,就是为了繁衍后代。可是,后来呢,婚姻要有爱情,要有相合的三观。

就连最开始的需求——生养孩子,都已经不再是必须的了。”

楚丽华停顿一下,看向青云飞的方向,唇角微微上扬。

良久,尧里瓦斯才说。“听着是有些道理,那第二第三呢?”

——“第二就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更为低廉的人力劳动成本。现在的通讯成本几乎为零,这就产生了大量的知识外包型业务。

以前中国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市场现在东南亚国家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

比方说美国的一个电脑程序员的年薪通常会达到七万美元以上,但同样的一个活,印度一个年轻人就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价格呢,还只有这个美国程序员的125,你给他300美元,他就能把活给干了。

那这些美国的企业当然是愿意把这个工作外包出去了。这以前本是中国人的机会但是现在,给中国人这么低的价格,肯定没人干。

通用电气印度分公司的CEO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任何英语国家的工作都可以在印度完成,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象力。

不仅仅是印度,全世界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大量的知识型业务都在被外包。

比如英特尔也在俄罗斯设立软件公司,匈牙利建筑师正在为加尼福尼亚设计公司画设计图,菲律宾的会计正在为欧洲的咨询公司做审计,我们中国大量的设计师正在给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做设计。

同样的工作其他国家只要110的价格,这样的事情当然会被外包出去。

所以说,如果你还在注重做左脑的工作,那你的竞争对手可不是邻居家的小明,而是另外一个国家的比你更勤奋、要价更低的那个小明。

当然,第二点可能和我们的关系不是那么大,但第三点关系就非常大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

你们发现没有?任何的需要记忆的逻辑性工作,电脑都比我们做得更好。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软件就是头脑的铲车,它会把大多数需要左脑的工作全给铲掉。

比如我们以前认为,程序员、医生、律师,这都是高端职业吧,但是这些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使用逻辑能力。

医生在诊断的时候都需要遵循一系列决策式的判断,你是有没有流鼻涕,有没有感冒,有了要怎么办,没有要怎么办,你的各个指标是高还是低,然后再对结果进行推理,诊断出病情具体是什么。

这些其实都是电脑擅长的,所以现在大量的医疗软件开始出现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人们用软件就能给自己诊断病情。

简单来说,有三种力量让左脑思维变得是越来越不重要了。一个是物质的充裕,一个是全球化的知识外包,还有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

这三种正在发生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们从信息时代推向了概念时代,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右脑思考。

那要在这样一个概念时代想找到我们的谋生手段,就必须要清楚地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个,我们能做的工作是不是外包人员比我们的成本会更低,这个外包人员可能不是我们周边的人,可能是另外一个国家的竞争者。

第二个,在未来,我们的工作电脑是不是会比我们做得更好更快,我们是不是在和电脑抢工作。

第三个,在这么一个不追求实用性的时代,我们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超越了实用需求,能够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用户在享受我们的服务的时候,能不能激起一个场景想象。

如果我们做事同时满足了上面的条件,那么,我们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好,就好像坐上了一个向上的电梯一样,我们稍微地再努点力就会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就好像坐了一个下行电梯一样,即使我们非常努力,也依然会上升得很慢,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就像盲人按摩,以前是很火热的。可是后来,很多健康人冒充盲人做按摩。更要命的是,现在各种人工智能的按摩仪器,不光会按摩。还会各种磁疗远红外线理疗等各种功能。

如果我当时去学习了盲人按摩,或许,以后科技越来越发达,我的饭碗迟早有一天会保不住。”

——“原来你之前也考虑过盲人按摩啊?我以前也想过后来没去是因为我对文学更感兴趣,我读了很多盲人的故事。我知道,不能随大流。”

尧里瓦斯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

——“嗯,那时我最主观的想法是女生学按摩,会不会吃亏。哈哈,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太狭隘了,但也给了我不一样的新方向。

如果我去学了盲人按摩,就会随着分配去按摩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会一直那样平凡的生活下去。”

楚丽华很是感慨。

——“那如果说以后人工智能会取代很多行业那么我们这群人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楚楚,怎么运用右脑?可以说得具体一些吗?”

康旭明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楚丽华挠了挠头,把脑海里的思路整理一番,才接着开口,“总结出来就是三感三力。三种感觉,三种力量。

三感,指的是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三力,指的是故事力、交想力和共情力。”

第801章 一点点渗透

——“三感三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和故事力、交想力、共情力。我觉得我的共情能力肯定是最好的。共情能力就是真正的感同身受吧?”

坐在康旭明旁边的一个人说。

——“而我要发展的就是娱乐感,意义感和故事力。”

尧里瓦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

——“楚楚,那个交想力是什么啊?不如,你把这些三感三力都一一给解释一下吧。”

兰芝也听得入了迷。

中间放着的零食没什么动静了,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用心听着,思考着。

——“那好,我就先抛砖引玉,都一一说说,到时候集思广益,大家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争取我们给自己开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第一种,设计感。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资深的设计师,他平时喜欢给孩子们作公益演讲。

在演讲之前,他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是艺术家?请举一下手。

这个时候他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是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大家都会举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艺术家。

如果是三年级的学生,举手的只有一半。到了六年级,基本上没有一个孩子会举手。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正在扼杀一个人天生的设计感。

以前,我一直觉得设计师都是比较专业的职业,以后又不做设计师,我干吗学设计呢?

但其实,这里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做设计师,设计其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有很高的审美标准,去不断地追求新颖和美感。

可以放眼望去,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所有的东西都是被设计过的,毫不夸张地说,人们不会为了物品买单,只会为设计买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