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番外(121)

杜嘉贞看他一眼,嘴角轻扯,“苏桐,听说你为书肆抄书赚取钱钞,抄书能赚几个钱?费时费力,浪费了你的好才学。”

苏桐不语。

杜嘉贞笑了笑,“我有个差事荐于你,不知……”

不等他说完,苏桐一口剪断他的话,“多谢杜兄美意,我家中人口少,寡母长姐又素来节俭,嚼用不多,抄书虽然赚得不多,但足够敷衍家中所需,而且抄书还能顺便温习功课。我这人不善交际,其他差事我干不来,还是抄书适合我。”

杜嘉贞收起笑容,“苏桐,我看你和傅云虽然以表兄弟相称,实则关系疏远。傅家人将你们一家扫地出门,你还处处维护傅云,可他好像不怎么领情啊!他整天和袁三、钟天禄那些人称兄道弟,有什么好事先想着他们,却从来没关心过你……”

“杜兄,云哥叫我一声表哥,这就够了。”苏桐淡淡道。

杜嘉贞双眼微眯。

“杜兄。”苏桐的脸色一点一点冷下来,缓缓道,“那晚我人虽不在书院,但书院发生了什么,瞒不住我。周大郎没有甲堂的钥匙,怎么顺利把其他堂的帮手带进甲堂?又是怎么支开其他人偷偷溜进我的斋舍,从里面反锁院门?他们只是想让傅云受皮肉之苦,有的人却躲在背后挑拨他人,妄想不费吹灰之力便渔翁得利,世上没有这么轻省的事。”

他瞥一眼强做镇定的杜嘉贞,一字字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杜嘉贞面色阴沉。

苏桐道:“杜兄认为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

杜嘉贞看着他,眸中寒光闪烁。

苏桐面无表情回望。

半晌后,杜嘉贞从齿缝里吐出一句冷冷的“好,好一个苏桐!”,转身拂袖而去。

庭间种植的花木渐渐凋零,露出枝干原本的青绿色,枝丫伸向碧蓝天空,浮云朵朵,几排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列飞过,仿佛能听见扇动翅膀的声音。

苏桐驻足庭阶前,视线越过枯萎的美人蕉花丛,落到北屋的窗格间。

廊下挂了两只大灯笼,每晚天一黑王大郎就把灯笼点起来,夜夜烧蜡烛,一个月下来得好几百钱。她分明不怕黑,但因为傅云启随口胡诌,她刚好需要一个理由谢绝热情的同窗不断提出的秉烛夜谈、抵足而眠的邀约,顺水推舟说自己怕黑而且认床,待在自己住的北屋才能睡得着,每晚早早关门,既不出去拜访其他人,也不接待访客。

她到底想做什么?当真要一辈子当男人?成天和一帮半大少年混在一起,同吃同住,同进同出,以后谁敢娶她?

他默默想着心事,忽然听到一阵鬼鬼祟祟的脚步声靠近,余光扫过去,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笑容,“赵兄。”

“桐哥,刚才你和杜嘉贞起争执了?他的脸色是真好看,都能拧出水了。”

赵琪拍拍苏桐,“杜嘉贞那人别的都好,就是心眼小。堂里很多学生不服他,可每次考试都是他排前三。”

苏桐淡然道:“他想对云哥不利,又不想被人抓到把柄,挑唆周谕如不成,就来撺掇我。”

“撺掇你?”赵琪扬了扬眉。

苏桐不说话。

赵琪停顿了片刻,含笑道,“说真的,你和傅家闹翻了,犯不着为傅云得罪杜嘉贞。杜嘉贞毕竟是秀才。”

见苏桐皱了皱眉,仍旧不开口,他接着道,“傅云年纪比你我小,可他入院以来风头最盛,现在书院的人都只知道他傅云的名字,早把你这个并列头名忘到爪哇国去了。苏桐,傅云行事太张狂了,迟早要吃苦头,你和他非亲非故,傅家还把你们母子几人赶出黄州县,你没和傅云、傅云启闹翻已经仁至义尽,何必为傅云操心?”

赵琪满腹牢骚,入院读书之前,他筹划利用书院广积人脉,然而没等他闯出什么名堂,傅云先声夺人,把新生的注意力全夺走了。现在书院学子尤其是附课生成天跟在傅云屁、股后头跑,谁还记得他是赵家大公子?

为了什么?

苏桐掀唇微笑,为了傅云英一直以来虽然防备着他但也一直善待他吗?为了傅云英和自己相似的身世?还是为了讨好远在天边的二哥?

他自己也不清楚。

如果……如果傅云英不姓傅,那该有多好……

他眼底倏忽掠过一丝阴冷之色,薄唇轻抿。

英姐,这一次考课,我绝不会和你并列。

…………

长春观。

小道士们日复一日在梅花桩上练拳,时日久了,踩在高高低低的木桩之间腾挪闪跳,如履平地,动作优雅从容。

傅云英站在回廊里旁观了一会儿,道:“张道长,我还是跟您学炼丹罢。”

她每天练拳,不怕吃苦,但每个月只有一天工夫来道观,一个月踩一天梅花桩,练到什么时候才能练出师?

还不如炼丹。

张道长哈哈大笑,“我告诉你,炼丹可是我的拿手绝活,别人我还不教呢!”

他说着话,眼神示意徒弟们搬来炼丹的丹炉,先带着傅云英熟悉器具。

“晓得为什么庙里的和尚多,道士少吗?”张道长一面一一揭开大捧盒里几十枚带盖子的瓦罐,让傅云英嗅闻里面药材的味道,一面絮絮叨叨,“一半是大和尚嘴巴子利索会诓人,一半就是那些和尚太穷了!想当道士,没钱不成,光我们穿的道袍,戴的帽子,还有丹炉和炼丹的材料,一般人家供奉不起!所以历朝历代修道的人比不过念经的和尚多。”

道家高深,需要具备一定财力才能入门,光是这两条,修道的人就永远比不过钻研佛道的。

“张道长,我对于炼丹真的一窍不通。”傅云英老老实实道。

张道长大手一挥,“没事,我告诉你一个窍门,炼丹嘛,就和煮面疙瘩一样,一股脑往锅里甩,水少了加水,水多了再丢几个面疙瘩进去,搅一搅,加点盐,加点醋,就好啦……”

傅云英不说话,心中暗暗腹诽,真这么炼丹,那长春观早就被炸为一片平地了。

张道长卸下仙风道骨、洞察世事的皮子,和喜欢唠叨、吹牛的傅四老爷没什么区别。她拿出在长辈面前的恭顺乖巧,认真听张道长胡言乱语一通,虽然心中不认同,但始终跪坐在蒲团上,坐姿端正,表情认真。

“你比你二哥强,你二哥坐一刻钟就不耐烦……”

张道长演示了一遍炼丹的流程,看傅云英依旧乖乖坐在角落里看着自己,既没有走神打瞌睡,也没有露出狂躁焦急之色,满意地点点头。

“二哥或许是看张道长炼丹,心生羡慕,想自己动手学习,才会让您觉得他不耐烦。”

傅云英微微一笑,道。

张道长哼了一声。

这时,一名小道童拿着把亮闪闪的长剑冲进堂屋,大声道:“师父,姚家人来了,他说姚大人瞧着不好,请您快过去。”

姚文达时常生病,十天里有七天躺在床上下不来床。

听说他病危,傅云英忍不住要站起来。

张道长却不慌不忙,低头整理丹炉,慢悠悠道:“晓得了,我这就过去。”

…………

姚文达病病歪歪,瘦得都脱相了,好几次差点一口气提不上来。但他老人家可能太不招阎王爷待见了,几次眼看就要咽气,不知怎么又缓过来了。

姚家老仆三天两头一边大哭官人不好了一边奔出门去请郎中,周围的邻居街坊天天盯着姚家的动静,随时预备上门帮着治丧,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后院腊梅花开满枝头,姚文达还硬朗着。

去姚家的路上,张道长告诉傅云英,姚文达这人命硬,寿数还有几年。

姚文达这些天能下床了,自觉身体已经痊愈,昨晚在书房看了半夜书,老仆怎么劝都不听,今早就头晕眼花起不来,连熬了一夜煮得米粒开花的粥都吃不下。

张道长帮他开了副药方,“以后别劳累,年纪大了,该好生保养。”

老仆唯唯诺诺应下。

傅云英留下几锭银子,老仆千恩万谢,推辞不要,“府上天天送柴送米,不敢再让少爷破费。”

“您拿着罢。二哥信上嘱咐我替他孝顺姚翁,您不要,二哥回来会骂我的。”

老仆迟疑了一下,收下银子,听到房里姚文达似乎在扯着嗓子叫人,屏息细听,“傅少爷,老爷想见您。”

罗青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