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901)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司马攸察觉到了这种令司马炎尴尬的氛围,于是便结束了和刘渊之间的交谈,转而将话题扯到了司马炎的身上:

“对了,大哥,父王已经设宴款待世子,还有安乐公作陪,我们赶快过去吧。”

司马炎点头说道:

“说的也对,一直站在这里对世子来说也太失礼了,我们快过去吧。”

等到司马炎兄弟将刘渊引到晋王府时,安乐公刘禅以及关内侯郤正等原蜀国的降臣已经先一步赶到了,而身为东道的司马昭也在王元姬的陪同之下走了出来,接受众人的参拜。

司马昭对着众人抬手说道:

“今日乃是寡人以私人饮宴的形式邀请诸位前来,一者是为了弥补安乐公进京以来没有亲自招待的疏忽,二者也是为了左贤王世子刘渊接风洗尘,大家都随意一些,不要太拘束。”

刘禅和刘渊见状纷纷上前向司马昭行礼致谢:

“多谢王上厚恩款待。”

司马昭先将自己的目光投到了刘禅的身上,他笑道:

“安乐公,这应该是我们第二次见面了,先前我在诸葛丞相身边之时曾经和你有过一面之缘,只不过当时还身为蜀国皇帝的你,并不知道我的存在,其实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要是当时让你知道我就是司马昭的话,恐怕现在的局势就会不一样了,不是吗?现在我们就当重新认识了,您说如何?”

对此刘禅根本毫无印象,不过既然司马昭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只能赔笑说道:

“上天赐福于王上,这也证实了王上天命所归,才能屡屡化险为夷。”

司马昭也笑道:

“安乐公进京也有些时日了,不知一切是否还习惯?我想总归还是不如你在成都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想念故土呢?”

表面上看司马昭是在对刘禅表示关心,询问他是否有思乡之情,但实际上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对刘禅持怀疑态度的解释,而众人也在等待着刘禅的答复。

很快刘禅就十分肯定的回答说:

“回王上,下臣在这里很快活,以后这里就是下臣的家,因此并没有乡愁。”

这样的回答让在场许多的原蜀国旧臣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但这样的回答却令司马昭感到很满意,他也被刘禅这幅憨傻的姿态给逗乐了,发出了很少出现的爽朗笑声:

“哈哈哈哈!你能够喜欢这里可真是太好了。”

之后,司马昭又将目光投向了一旁年轻的刘渊身上,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不知为什么,司马昭一看到刘渊就感到有一个很不寻常的气息,相同的气息他曾经在自己的父亲和兄长身上也曾经看到过,这也加深了他要进一步关注和提防刘豹父子的决心。

不过表面上司马昭对于刘渊的到来还是很欢迎的:

“要让世子长途跋涉至此,还让你们父子二人分隔两地,真是辛苦你了。”

刘渊拱手回答说:

“王上言重了,家父都很清楚您把下臣找来是为了提携和保护,想让下臣将来能够为大魏、为王上尽心尽力,效犬马之劳,所以家父在临别之际特地嘱咐下臣,在见到王上的时候一定要代他向您再三致谢。”

见刘渊对自己的话应对如流,司马昭会心的笑了笑:

“当初王浑在信中大力夸赞你,我还以为他言过其实了,现在看来他所言果真不虚,有世子这样的青年才俊在,也是朝廷和天下之幸,说不定将来有能力改变天下的人之中,也包括了世子你啊……”

这番夸赞对于刘渊来说实在太过沉重,他也向司马昭推辞了这份夸赞:

“下臣万万不敢当,王上膝下有两位公子在,又有诸多贤臣良将辅佐,下臣与他们比起来实在是太过寒微。”

看着刘渊一副无所适从的模样,司马昭也不再和他继续这个话题了,他转而指向了两侧对刘禅和刘渊说道:

“好了,不要站着了,快请入座吧。”

(廿四):塌前会(二)

宴席结束之后,略有三分醉意的司马昭在司马炎和司马攸的搀扶之下站起身,并且在王元姬的陪同之下回屋休息。

在给司马昭宽衣之余,王元姬开口问道:

“今天见了刘渊和刘禅,你是怎么看他们的?”

司马昭笑着反问道:

“愿听夫人高见。”

王元姬会意的笑了笑:

“刘禅看起来是个没有廉耻之心的亡国之君,竟然丝毫不念及自己曾经也身为三足鼎立之一的蜀国帝王,可是实际上他这么做也可以理解为故作庸迂实为自保,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打消你对他的猜忌。”

这一点司马昭和王元姬想到了一起:

“今后恐怕世人都会以亡国之君来唾骂刘禅,是个就连诸葛亮和姜维都扶不起来的阿斗,可是我想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他,刘禅不是个纯粹的昏庸之君,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只能到这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能够平衡蜀国之内主战止战两派的势力,以至于蜀国在没有诸葛亮的情况下还能够稳定这么长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

随即王元姬又问:

“那夫君你打算怎么处置刘禅呢?”

对此司马昭付之一笑:

“既然他想要继续装傻充愣的活下去,那我也没有必要拆穿他,就继续让他做一个安乐公好了,如果要动他的话反而会招来非议,对将来降服吴国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王元姬认同司马昭的判断,她也注意到比起刘禅,司马昭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另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刘渊:

“那……那个左贤王的儿子呢?”

一提到刘渊,司马昭的心里总感觉有些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思绪:

“老实说他给人的印象和刘禅一样,都是以谦恭的姿态来让人对他降低戒心,可是觉得自己看透了他,却又觉得是他故意让我认为自己看透了他,虽然没有任何的根据,但是我就是有这种预感,这个刘渊比起刘禅来说可复杂太多了,绝不能小看。”

自从司马昭被封晋王以来,有一个问题是他必须要面对,可他却始终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看法或是决断的。

那就是立嗣的问题。

身为他人生伴侣的枕边人,王元姬很清楚事实上早在数年之前司马昭就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了,或者说早在司马懿去世之前,就已经为司马家第三代的掌舵人物色人选了。

而之所以司马昭至今为止都没有提过这件事,一者是他还没有拿定主意,二者是他故意不作回应,想要看看群臣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反应,站在哪一面旗帜的后面……

不过就算是司马昭再能拖,这个问题也必须要着手去处理,因为王元姬看得出来,自从邓艾父子死后,他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急转直下,继承人的问题刻不容缓,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去慢慢想了……

一个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个是自己比亲生儿子还要疼爱的养子,同样作为他们母亲的王元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他们兄弟二人之间为了王位而争斗,这也是她最为担心的。

所以她有好几次想要找司马昭谈这个问题,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立场,她只能将话又咽了回去……

为了进一步巩固时局,司马昭先前就已经下令由荀顗制定礼仪、贾充修订相应法律、裴秀则负责管制方面的改革,值得一提的是,五等爵制度的恢复就是由裴秀提出来的,但这仅仅是他们三个人需要做的繁琐工作之中的一部分。

几乎每天他们三个人都会前来向司马昭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

听完了众人的汇报之后,司马昭单独让贾充留了下来,然后问他道:

“那个人现在怎么样了?”

虽然司马昭并没有明说那个人是谁,但是贾充很清楚他所指的是谁,便答道:

“炎公子将他秘密羁押到汉中之后,按照王上您的吩咐,已经以‘吴明’的假身份将其投到了廷尉之中,并且杜绝任何人与他进行接触,只代王上您的裁决。”

司马昭沉思片刻之后起身说道:

“过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时候应该去会会这个老朋友了。”

幽深阴暗的廷尉地牢之内,几乎一个守卫都看不见,这里曾经关押过桓范和夸父,就连廷尉司的狱卒之中到过这里的也是极少数。

在贾充的陪同之下,司马昭朝着地牢深处的监牢走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