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情形也是司马昭之前所没有想到的,而这时荀勖领着自己的小女儿从后面走了过来,看到这幅情景,也忍不住感叹道:
“原本只是想要来凑个热闹的,没想到人居然会多到这种地步,看样子大将军您的号召力还真是无与伦比啊……”
司马昭父子和王元姬回过头,荀勖并没有向司马昭行礼,只是微笑致意,这也是司马昭给他的特别待遇。
但是荀勖的女儿就显得很有礼数,她十分恭敬的向司马昭、王元姬以及司马炎行礼:
“荀姀给大将军、夫人、炎公子请安。”
一看到荀姀如此乖巧懂事、惹人怜爱,王元姬当即十分欢喜的伸手去摸了摸荀姀的头顶,同时也对荀勖笑道:
“公曾,你可真是生了一个好女儿啊……”
王元姬之所以如此喜欢荀姀,正是因为她在荀姀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为此她甚至毫不顾忌的拉着荀姀的小手,就像是自己的女儿一样朝着宜阳侯府的大门走去。
见王元姬如此喜欢荀姀,荀勖不禁笑了笑:
“难得小女如此讨得夫人欢心,只可惜她现在还只有十一岁,赶不上安世的婚事了,否则的话我还真想和大将军您攀个儿女亲家,也好光大我荀氏门楣呢。”
司马炎听荀勖拿婚事打趣自己,不免显得有些尴尬,而司马昭则意味深长的对荀勖说道:
“不要急,说不定到时候我们还有机会的……”
由于司马昭在魏国无可取代的身份,他的出现引起了所有人的瞩目,就连身为主角的贾充夫妇与之相较也逊色许多,为了凸显司马昭一家的重要性,贾充也特地将他们安置于最为瞩目的位置。
酒宴进行到一半,大家都在推杯换盏、相谈甚欢之际,突然端着酒樽的司马炎隐约听到了有琴瑟之音,而很快琴弦的旋律越来越清晰明显,大家都为这美妙的音律而被感染。
司马昭觉得奇怪,便问贾充:
“怎么?你府中还有乐姬吗?”
对此贾充摇头笑道:
“此女非乐姬,乃是客居于寒舍的一名官家女子。”
“官家女子?”
贾充的话引起了司马昭的兴趣,而贾充见时机成熟了,便对司马昭说道:
“下臣这就让她出来拜见您和夫人……”
说罢,贾充对着身旁的郭槐小声嘱咐了几句,随后郭槐便起身朝厢房走去。
不一会儿,郭槐便领着一名妙龄少女走了过来。
一看到郭槐身后的这名女子,王元姬立刻就认出了她就是先前在城门口所遇到的杨艳。
在郭槐的指引之下,杨艳向司马昭和王元姬行了礼:
“小女杨艳,拜见大将军、拜见夫人……”
见这名女子果真是端庄秀丽、文静有礼,司马昭颇为满意:
“不错……”
而此时司马炎虽然也注意到了杨艳,但是却并没有对她有太深的印象,毕竟现在的他要说保留男女之情的话,也只会想着已经离他而去的胡芳。
酒过三巡之后,司马炎觉得胸口有些发闷,于是便起身想要去庭院中吹吹冷风。
当他来到小桥扶手边的时候,胸口被压抑着的憋闷终于爆发了出来,他双手抓着扶手呕吐着。
吐完之后,忽然从他的身旁有一双手给他递过来一方锦帕:
“公子,你不要紧吧?”
司马炎顺声望去,只见方才刚刚见过面的杨艳就站在自己身侧。
看着那双充满柔情的眼眸,又低头看了看杨艳递给他的锦帕,司马炎犹豫了一会儿之后还是缓缓伸出手将锦帕接了过来:
“谢谢……”
在擦拭嘴角的同时,司马炎闻到了锦帕之上所传来的淡淡幽香,这种一点也不浓郁、似有似无的香气,反而让人感到很舒服,以至于司马炎方才莫名而起的胸闷得到了很好的舒缓。
看着司马炎满脸心事的模样,杨艳便主动和他搭起了话:
“公子满目愁容,可是在为最近的婚事而烦忧呢?”
杨艳的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和司马炎提过,但却直接说到了司马炎的内心深处。
还没有等司马炎回应她,杨艳便也将双手轻轻放在了扶手之上,凝视着倒影在湖面上的月牙:
“其实小女看得出来,那些云集于公子面前的大家闺秀们都不是您所喜欢的,小女也听过您和胡芳小姐的事,身为王侯之家的子弟的确是有很多的无奈,我想你们只要是有心的话,将来总有机会再续前缘的……”
说罢,杨艳便转过身仰头看着司马炎,结果她发现司马炎用无比惊异的目光俯视着自己,她意识到自己的话可能有些出圈了,于是赶忙向司马炎赔罪:
“方才不过是小女作为一个局外之人所说的个人臆测,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公子见谅!”
可是司马炎并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反而对杨艳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不,你是第一个和我说这番话的人,我很感谢你……”
打那之后,司马炎便和杨艳的往来日趋增多。
而司马昭也注意到了杨艳的家室虽然曾经辉煌,但现在基本处于没落的境地,这与司马炎所要求的择偶标准也比较吻合。再加上通过调查,他发现杨艳不光是善于琴棋书画,就连女工也非常熟练,为此她这样一个聪明贤惠且天生丽质的女子,也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虽然王元姬也觉得杨艳很有大家闺秀的模样,但是她总感觉这一切好像有人刻意安排似的,为此她不得不多留一个心眼儿。
然而她在和杨艳的几次接触之中,并没有察觉到杨艳是个心机很深的女子,所以王元姬猜想这很有可能是贾充想要通过杨艳来进一步博取司马昭和司马炎的欢心。
若仅仅是这一层的关系,那王元姬认为暂时还不需要如此紧张,更何况就算是有人故意安排,司马炎和杨艳的关系也越走越近了,这个时候拆散他们也不合适,所以她在司马炎和杨艳的婚事问题上采取了沉默的态度。
最终令司马昭拍板定下来杨艳就是司马炎夫人之唯一人选的原因,就是他所找来为他们二人测算姻缘的方士,认定了杨艳将来必定有天下女子都无法与之媲美的显贵和福气。
接连找了好几个人,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
最终司马昭在和王元姬商量之后,决定正式向杨家下聘。
面对大将军司马昭想要迎娶杨艳这种光大门楣的事情,早就和贾充达成共识的杨骏又怎么会拒绝呢?所以这桩婚事很快就达成了。
之后司马炎正式迎娶杨艳进入高都侯府,然后不久司马昭便委任其为中抚军一职,从此可以完全以朝廷官员的形式参与大将军府的一切军事决策。
(十七):清君侧
刚刚平息了蜀国、吴国以及诸葛诞的同时进犯之后,魏国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可是司马昭是个懂得居安思危的人,他很清楚姜维想要北伐的意志是绝不会动摇和改变的,所以西方的隐患始终存在。
在大将军府召开的军议之上,司马昭向参加军议的人谈到了这件事,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时刚大婚没几日的司马炎,在第一次参加军议的时候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依下臣之见,蜀国的姜维在连续十次北伐失利之后,必定会在国中遭到巨大的反对力量,这会迫使他不得不暂时搁置北伐的战略计划,而转为防御状态;至于吴国方面就更加不用担心了,这些年来吴国基本都是受困于内部的勾心斗角,而将帅乏人的他们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挑得出像周瑜、陆逊那般的人物,所以不必担心这两国两年之内会领兵来犯。”
同时,司马炎也针对吴国内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孙綝率军返回吴国之后,因为无端诛杀朱异和领兵北进徒劳无获却损耗巨大,引起了吴帝孙亮的不满,虽然在和孙綝的争斗之中落败被废,可新继位的孙休也只是和孙綝面和心不和罢了,两者之间必定会为了争权夺势而勾心斗角,这样一来对我们东南一带的防线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好好整饬淮南一带的战争创伤,尽快恢复军力。”
听了司马炎的话后,在场的许多人都对他的见解颇为赞赏,贾充微微凑到了裴秀的耳边小声说道:
“真可谓是虎父无犬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