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612)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曹爽笑道:

“搞了半天,原来你司马昭也对权势有着非凡的渴望啊……”

司马昭也笑了笑:

“若非对您这次坦诚,恐怕您也不会全心全意的相信我……”

说着他将手中的硬弓挂回到了马背上,随即转过身直视着曹爽的眼睛说道:

“不过说实话,您是否相信我这一点也不重要,关键的是目下我们利益是一致的,等到您大败了蜀军之后,魏国朝野上下会对您刮目相看,那时的他们会知道,魏国并不是只有司马懿会打胜仗,还有您,而到了那个时候,司马懿自然就会失去自己唯一的优势,进而会彻底丧失在朝中的立足之地,想要对付他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阻力了……”

虽然还没有完全对司马昭予以信任,但曹爽可以确定的是,眼前的这个男子,对曾经为了权势而抛弃自己的父亲到底怀有多大的怨恨,毕竟从先前搜集到的情报来看,自打年幼起司马昭便和司马懿的关系非常紧张,水火不容到司马懿将他送到了雍州,最后被诸葛亮所劫走,在蜀国呆了整整十年的光景,而回到洛阳之后又因为曹爽的设局陷害,使得父子之间的关系裂痕不断加深,最终是闹得彻底分道扬镳的地步……

基于这些理由作为参考,再加上司马昭在伐蜀的问题上给了自己面面俱到的指点迷津,所以曹爽终于是打消了对伐蜀之事的重重顾虑,决定同意邓飏的建议,正式着手伐蜀大计……

当曹爽将这个想法告诉邓飏、何晏和以及李胜等这些心腹时,他们都对曹爽态度的转变感到意外,尤其是伐蜀计划的发起人邓飏,他感觉似乎在背后策动曹爽伐蜀的人不止是自己。

尽管心中有疑虑,但好在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邓飏心想能够向曹爽提议将司马懿支开到庐江那么远的地方的人,应该也不希望司马懿留在洛阳,从而继续对曹爽产生威胁,也就是说这个人的利益需要和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不需要去想那么多,也没有桓范提起这件事。

(五)

公元243年(魏正始四年)七月,曹爽默许洛阳县令李胜向魏少帝曹芳上书,以吴国将领诸葛恪屯兵舒县威胁边境安宁为由,奏请曹芳批准太傅司马懿再度领兵南下,将诸葛恪彻底赶出魏国边境。

蒋济深知李胜是曹爽的心腹,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司马懿再度立下军功,这么做或许真像司马懿所说的那样,有调虎离山的可能性,于是他想要站出来就此事表示反对的立场,却在刚刚准备有所动作的时候,被司马懿暗中的一个眼神给阻止了。

曹爽也在一旁支持了李胜的奏请:

“是啊,毕竟先前在襄阳力克吴寇的正是老太傅您啊,如今孙礼被调往冀州,而车骑将军王凌又要严防东兴的全琮,再去分兵攻打诸葛恪实在是分身乏术,也就只要让老太傅你再辛苦一趟了……”

对此曹芳是感到犹豫的,虽然在他心目中司马懿的确是最为可靠,同时也是最为忠诚的军事统帅,可毕竟他已经一把年纪了,先前千里南下解襄樊之困,立下了盖世奇功不说还没有得到应有公正待遇,现在又要让他远去庐江征讨舒县,他感到既不忍又愧疚。

正当曹芳为此而犹豫之时,在曹爽等人的重重压力之下,司马懿终于站了出来表明态度:

“启禀陛下,洛阳令李胜大人的话不无道理,吴蜀两国往我之心不死,诸葛恪此举就是为了择机再度北伐我大魏,老臣愿意为陛下再度领兵讨伐,还望陛下恩准。”

见司马懿自己也愿意领兵南下,曹芳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好同意。

在出师之前,司马师就料定这场仗必然是不战而胜:

“纵然诸葛恪有心要和父亲您掰一掰手腕,可他要面临的困境可不是一星半点,吴国此刻没有人会希望发生战事,那样会令他们的朝野乱上加乱,在没有得到后方支持的情况之下,诸葛恪焚城撤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司马懿笑了笑:

“若非如此,曹爽又怎么会让我去呢?他是怕我到时候会影响他的伐蜀大计,所以才会让我去庐江吓跑诸葛恪的,然后再以巡视屯田为由将我留在那里,真是用心良苦……”

然而邓艾却对此感到很不理解:

“太傅,既然您和长公子都能够看出曹爽的用意,那为什么还要答应领兵去攻打舒县呢?”

司马师露出了神秘的笑容拍着邓艾的肩膀说道:

“不这么做,怎么能够看到曹爽被费祎、姜维打到落花流水的惨样呢?”

可能是任谁都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司马懿和司马师、邓艾率领大军启程向庐江进发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前来为他们送行,洛阳的南城门口显得格外冷清。

但有一个人却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司马昭,他像是早就等候在那里一样,比司马懿等人还要早的来到了南城门。

“昭弟?”

司马师和邓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尤其是司马师,他认为这个时候司马昭是绝对不会和司马家再扯上任何关系的,可他偏偏就是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的眼前……

“听闻太傅大人要远行,下官身为洛阳典农中郎将,负责此次粮草的调配,所以特地向您呈报粮饷的册目,顺便给太尉及两位将军送行……”

从司马昭彬彬有礼却远非亲切温和的口气来看,他此来完全没有要和司马懿和解的迹象,反而让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儿。

“辛苦新城候了……”

司马懿也在态度上和司马昭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命邓艾接过粮饷的册目之后,他又转而问司马昭说:

“说起来还真是要谢谢你了,老夫之所以能够有幸再为陛下和朝廷奔波一次,恐怕新城候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吧?”

对此司马昭浅浅一笑:

哪里哪里,太傅乃是我大魏的国之栋梁,正所谓能者多劳,还希望太傅此行不要辜负陛下和大将军的一片厚望……”

听着司马昭那副已然沦为曹爽鹰犬的口吻,司马师冷冷笑道:

“呵,你这一口一个大将军的称呼还真是熟练啊,虽然现在你现在和我们所走的道路已经截然不同,但是念在曾经母亲和兄弟一场的份上,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你终归是姓司马的,就算你再怎么献殷勤,曹爽也不会完全抛却对你的芥蒂,他身边的人更是不容小觑,你不要以为自己是这个世上最精明的人,小心到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面对司马师的冷嘲热讽,司马昭并不感到羞怒,反而异常平静的回以平和的笑容:

“多谢中护军的提醒,在下一定谨记在心……”

见司马昭的态度较之先前没有任何的转变,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都觉得没有再和他继续对话的必要了,于是他们扬起马鞭从他的身旁快速通过,飞扬的尘土溅撒到司马昭的头顶和身上,弄得他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

目送他们消失在自己视野之中后,司马昭伸出手掸了掸发丝和衣衫上的灰尘,面色平静的转身向城门口走去……

两个月后,即公元243年(魏正始思念)九月,司马懿的大军一路南下穿过了安丰郡后,又马不停蹄的直插六安,向舒县方向火速行军。

听闻司马懿亲自率领大军到来之后,诸葛恪顿时有些慌乱,但当时的他还没有想要撤军的意思,反而向建业的孙权发出紧急奏疏,请求向舒县速派援军。

接到诸葛恪的奏疏之后,孙权便立刻向群臣征求意见:

“诸位爱卿请说说,如今司马懿率领三万大军向舒县进发,诸葛恪将军又向朕请求增援,你们看朕是派兵增援呢?还是下诏令诸葛恪退军呢?”

虽然也不希望和魏国大规模交战,但鲁王孙霸认为司马懿的兵马并不算多,若是能够逼他主动撤军的话,那么逼退司马懿的功劳也是非同小可的,所以他听后马上站出来对孙权说:

“启奏父皇,儿臣认为司马懿率领的不过是区区三万人而已,而王凌又被全驸马牵制在东兴,诸葛恪将军的手中拥兵五万,兵力上司马懿占不得任何的优势,在得不到任何支援的情况之下,司马懿乃是孤军,只要父皇派遣几万兵马前往舒县给诸葛恪将军壮大声势,那么司马懿必然会知难而退,所以舒县绝对能够守得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