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604)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看桓范这样的说话口吻,邓飏知道他一定是有后招了:

“原来如此,看来我又白替你担心了……”

公元241年(魏正始二年)七月,曹爽采纳了邓飏的谏言,担心此次御吴作战中表现出色的胡质和司马懿之间存在勾结,所以迁任胡质为东征将军,将其调到青州,改派同样在御吴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孙礼就任荆州刺史,同时兼任荆州诸军事的都督。

同时以回京述职和接受封赏为由召回了司马懿和曹彦,再度暗中免去了司马懿的兵权。

对于曹爽的这点小伎俩,司马懿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但也正是因为他对局势是有着如此清醒的认识,所以才会做出更加准确而有清醒的判断:

将兵权交给孙礼,然后奉诏返回洛阳。

很快被调到荆州就任刺史一职的孙礼就到达了襄阳,而司马懿和胡质也遵照曹爽的意思,在曹彦的亲眼瞩目之下将兵符和印绶移交给了孙礼,没有出现任何抵触的情绪。

对于司马懿遭到这样的不公正对待,孙礼看在眼里,内疚在心里。

在司马懿即将动身离开襄阳的前一晚,他的临时住处突然来了一个神秘的访客,这个人身披黑色斗篷,利用斗篷上的宽大帽子遮住了鼻子以上的部分,常人根本看不出他是谁。

然而司马懿却一眼就识出了此人的身份,同时拱手笑道:

“不知德达(孙礼字德达)将军深夜来访,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孙礼见司马懿已经识穿了自己的身份,也就不加以隐瞒了,他缓缓抬起双手掀开了罩在自己头顶上的帽子,随后拱起双手对司马懿回礼说:

“哪里哪里,在下深夜搅扰还请太傅不要见怪……”

对于孙礼特意前来拜访自己,这有些出乎司马懿的预料,但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虽然先前没有和这位自河北时就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老将,但关于他的心性和人品,司马懿早就调查的一清二楚,也自然就得知了孙礼是个刚正无私,同时富有正义感的人。

邀请孙礼入内堂之入座后,司马懿一面给孙礼斟茶一面口吻温和的问道:

“德达将军这个时候来找我,想必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犹豫了一会儿之后,孙礼叹了口气对司马懿说:

“末将深知此次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收拾了荆州的残局,全都要归功于太傅您,可大将军却如此着急的将您调回朝廷,还让末将这个外来的人坐享其成,这让末将的心中实在是有些过意不去……”

面对孙礼如此诚挚的态度,司马懿感到非常欣赏:

“德达将军不必如此,您原本就曾经就任过荆州刺史,对当地的军情、民情都很熟悉,芍陂一战以寡敌众更是扬名天下,我毕竟已经交出了兵权并且身居太傅之职,若不是荆州的残局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这个已经处于半隐退状态的人是不会来到这里的。”

其实孙礼之所以采用如此隐秘的方式来面见司马懿,不仅仅是出于敬仰和歉疚,更重要的是他对曹爽把持至下的魏国朝政感到深深的担忧:

“太傅果真要坐视大将军继续祸乱朝纲、败坏社稷吗?”

(二)

一般来说如今曹爽的地位已经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魏少帝曹芳面对涉及到曹爽利益的大事也基本做不了主,自把持朝政以来曹爽积极着手排除异己、提拔亲信到朝中重要的职位上,凡是胆敢忤逆他意思的人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就连身为颍阴候的陈泰也被贬为无关紧要的游击将军,同司马懿一样被挤出了军队的掌控权外,这让朝中反对曹爽的声音越来越少。

原本稍有正义感的臣子还私底下偷偷议论,曹爽得知后派遣了密探潜入这些大臣的家中刺探情报,结果这些在背后非议曹爽的人都遭到了贬职的不公对待,至此再也没有人胆敢议论曹爽的是非了,无论是是在人前还是人后。

这也是孙礼采取这种方式见司马懿的原因。

司马懿听后表示理解,也感到很无奈:

“并非我想要坐视这种情况的发生,实在是情势所逼,若是我拉开架势和大将军争夺朝政的主导权,那么朝廷势必会分成两个派系而激烈的争斗,到时候不管是谁赢谁输都会两败俱伤,不仅拖垮了我大魏的朝政社稷,更加会让吴蜀两国找到可趁之机。”

“太傅能够将个人荣辱放到一边而以魏国大局为重,令末将深感钦佩。”

听了司马懿的一番肺腑之言后,孙礼也对这位首次谋面的太傅有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在他看来司马懿并非是曹爽刻意宣传抹黑的那样,有着非常强烈的权势欲望,反而是一心为大局考虑的贤臣、能臣,这让他对司马懿暗暗生出了一种期待。

说到这里司马懿还不忘提醒孙礼:

“目下将军并没有明确的朝局倾向,而您又在芍陂之战立下的大功,曹爽一定会在近期极力拉拢您,到时候将军可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和态度,就算是不愿意与他为伍,也切不可贸然开罪于他,以免到时候惹祸上身啊。”

对此浑身正气的孙礼可不吃曹爽这一套,当然他也对司马懿的提醒表示感谢:

“太傅放心,我孙礼深受□□武皇帝知遇之恩,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以我大魏江山为重。”

同年七月中,司马懿和曹彦返回了洛阳向魏少帝曹芳复命。

为了表彰司马懿的功勋,曹芳增加了司马懿食鄢、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同时他的子弟共计十一人全部封为列候。

曹芳的这道嘉奖诏书事先经过了曹爽的同意,表面上看司马懿及其身后的司马家受到了格外的荣宠,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司马懿所得到了不过是些有名无实的奖赏罢了,曹爽依旧对权利落入司马懿手中这件事严防死堵。

识破曹爽计谋的蒋济站了出来替司马懿鸣不平道:

“启奏陛下,微臣认为经过此役足以证明魏国的军队离不开太傅的领导,太傅一出马便干脆利落的打退了吴军并震慑蜀军使其不敢造次,为此臣恳请陛下让太傅重掌举国兵权。”

“这个……”

虽然曹芳的内心也是这么想的,可他知道曹爽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自己更加做不了主,所以显得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

这时身为尚书的邓飏站了出来对曹芳禀报说:

“太尉大人有些过度吹捧太傅的功勋了吧?太傅他的确是击退了吴军不假,可试想一下,若非王凌、孙礼两位老将军在淮南战场大败吴军,使得朱然的这支兵马成为了一支孤军,同时曹彦都督在荆州城内牵制了朱然的主力,太傅他又怎么可能会轻易的逼退吴军呢?”

在邓飏否定蒋济的同时,默默站在一旁的桓范也似笑非笑的注视着面无表情的司马懿。

邓飏的话并没有到此结束,或者说他要讲的重点才刚刚开始:

“更何况我听闻太傅他为了能够全歼吴军,居然千里追击直到吴境,结果导致我魏军差点中了吴军的埋伏而全军覆没,这难道太尉大人也要算在太傅的功劳簿中吗?”

见邓飏揪住诸葛诞擅自出兵以至于中伏险些全军覆没这一点不放,站在一旁的高柔、常林等人也站出来替司马懿伸冤:

“弋阳险些中伏这件事乃是诸葛诞的私自行动,太傅在战前就已经严令不许跨越国境追击,是诸葛诞贪功冒进罢了,若是因此就抹杀掉太傅的功绩,实在是太过牵强了吧?”

面对邓飏对自己的公开质疑,司马懿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终于站了出来,他的这个普通的举动立刻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他们都在等待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况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脸色平和的司马懿先是恭恭敬敬的对曹芳行了礼,然后就先前诸葛诞擅自出兵一事向曹芳请罪:

“邓尚书并没有说错,的确是老臣部署不周才会险些酿成大祸,还请陛下降罪。”

“太傅……”

曹芳并没有因此而责怪司马懿的意思,毕竟就算是诸葛诞出兵一事与司马懿有关,但并没有引发实质性的危害,且这些和司马懿所立下的不世之功相比实在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尽管曹芳没有因此而降罪司马懿,但是蒋济关于重新让司马懿参与军国大事决策的谏言,也只好无限期的压下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