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213)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文和先生,我听不懂您的说的是什么意思。”

经过之前几次的照面后司马懿知道贾诩会来找自己,所以心中早已经有所防备,因此这次的回答较之前几次来看明显要沉稳的多。

看司马懿如此镇定,贾诩心中大致也猜出了他早有防备:

“听不懂的话机当我是自说自话吧,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之所以这次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是因为从前几次的军议过程中你已经大致摸清楚了我和程昱的脉络,所以你料到了在对待刘备的问题上我们会出现分歧对吧?”

其实贾诩的话完全说中了司马懿的心里,忍不住攥了攥拳头的司马懿尽量让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其看出破绽,口吻从容的回答:“您太高估我了,和你与仲德先生相比我实在太过渺小,怎么能够洞悉你们心中所想的是什么呢?”

贾诩看司马懿装傻充愣到这种地步,无奈的笑了笑:

“也罢,我说过了不会揭穿你,因为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决定权也在你那里。”

经过长途的水路跋涉后诸葛亮和庞统、鲁肃终于在蕲春登陆,诸葛亮收到了司马懿寄来的书信说曹操已经发信给孙权,让其早作谋划。

于是他们未作停留直接赶赴吴郡面见孙权。

与此同时曹操的书信还是抢先诸葛亮一步送到了孙权的塌案之上,他看完后瞬间明白了曹操的险恶用意,面对堂下站着的诸多文武,孙权还是公开了这封信的内容:

“曹操给我的信中名义上没有针对我,但是实际上却透露了两个消息,一者是向我表明此刻他正在全力准备进攻江夏的刘表和刘琦,让我不要干涉。这二么……”

张昭也看出了曹操信中的深意:“这第二则说明曹操已有东进之意,并且还以主人的口吻邀请主公会猎,此用心也是昭然若揭。”

孙权将竹简轻轻放回到了桌案上:“众卿说说吧,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以程普和黄盖等人言辞激烈的劝说孙权力战到底,决不能屈膝受辱于曹操这样的窃国之贼。还没有等孙权有所表态的时候,张昭便反驳他们:

“孙家经营江东已历三世,曹操信中所言带甲百万,其势之盛难以抵挡,我们若是与之对抗江东想必肯定会生灵涂炭,这绝不是主公之父兄所愿意看到的。”

从张昭的话中孙权已经看出了他有主降之意,虽面露微笑,口吻却已有不悦之意:

“那子布先生的意思是……让我向曹操献地投降吗?”

“不……”张昭立刻对自己的说法加以解释:

“在下的意思是请主公和丞相议和,并且做出承诺绝不会干涉他与刘备之事,倘若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协助丞相擒杀刘备,作为议和的诚意。”

面对张昭这样的话,众武将都纷纷露出怒不可遏的表情。孙权看着张昭声音低沉的说:

“先杀盟友……再献土地……子布所言真是替我江东百姓着想,只是……”

说着说着孙权站起身子走到了张昭的面前,露出一丝让张昭感到极不自然的笑容:

“不知道世人是怎么看待我孙权孙仲谋呢?”

这时所有主降的文臣都知道孙权心中已有不满,于是纷纷哑口无言,张昭也意识到自己的话似乎触怒了孙权,赶紧向后退了两步躬身致歉:

“在下失言,还请主公恕罪。”

孙权见张昭如此立刻恢复了往常的笑脸上前将其扶了起来:“子布何出此言?我只是在怪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抵挡曹操而已,哪里会责怪你们这些肱骨之臣呢?”

说到“肱骨之臣”四个字的时候,孙权可以加重了语气,这更加让张昭等人心生寒意。

孙权转身背对着众臣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吧,烦劳大家回去各自想一想,怎么样做才能让我孙权无愧于江东之主的位置、无愧于父兄所创的基业、无愧于江东百姓。”

群臣散去后,孙权看着那帮主和主降的文臣心中顿感不屑:

“一帮苟且偷生之辈……”

就在这时,侍从上来对孙权说:“启禀主公,鲁肃大人和诸葛先生已从江夏归来了。”

“哦?”虽然此时已近深夜,但是孙权仍旧对侍从说:“快快有请!”

在侍从的带领之下,鲁肃和诸葛亮被引进了议事厅。

一见到年纪轻轻的诸葛亮,孙权不以君臣之礼而是十分谦恭的向诸葛亮现行施礼说:

“有劳先生远道而来,我不胜荣幸,昔日曾听令兄诸葛瑾多次提及先生的大名,今日得见真乃平生之幸事,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看孙权如此礼贤下士,诸葛亮凭直觉料定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个棘手的人物,他也予以回礼说:“吴候此举折煞在下了,此次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正是为了此事。”

邀请诸葛亮和鲁肃入座后孙权急忙询问曹操的动向,诸葛亮如实回答,这让孙权内心不觉为之震荡:“曹操纵横南北无有敌手,就连刘皇叔也数次败于他手,方才听先生讲述当阳之战的惨烈,不过我毕竟没有见过曹操,不知他到底是否有意侵我江东领地呢?”

诸葛亮左手轻轻抚摸着扣在桌面上的羽扇,随机笑道:

“我来之时便听到了吴候帐下的谋士们在讨论着战与和的问题,其实依在下之愚见来看,求和跟求降并没有任何的差别,只是说出来好听一边罢了。眼下摆在吴候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战,二是降。如果吴候认为自己不甘于承受失城求和之辱,愿意以江东全力与曹操一搏的话,就断绝和曹操的一切联系并下定决心与之死战到底;如果您觉得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那不如早早下令解除江东士卒的武装,好向曹操俯首称臣以求苟安。”

听了诸葛亮的话,尤其是他最后所说关于投降的言论,让孙权十分不悦可又不好当众发作,于是他耐着性子问诸葛亮:

“诚如先生所言,那刘皇叔为何不降曹操呢?”

诸葛亮从容应答,以秦末汉初的田横为例阐述了刘备身为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天下士族对他无不敬仰。就算最后失败死在曹操的手中也是天意,不可能屈居曹操之下。

站在一旁的鲁肃看得出来诸葛亮的话是在激孙权,并且试探他到底有没有这个胆量和曹操决一死战。这时的孙权勃然大怒,瞬间将从张昭等人那里憋着的怨气全部发泄了出来:

“刘玄德无一城一池尚能和曹操周旋至今,我坐拥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下又有贤臣猛将无数,曹孟德能在官渡以微弱之势战胜了实力雄厚的袁绍,难道我孙仲谋就不行吗!”

鲁肃看到孙权这样的态度心里有了底,为了加强他的信心鲁肃对孙权说:

“主公,在朝议时文臣多主降是因为他们的家业都在,如果投降可以保全自己,就连我鲁肃也是可以向曹操投降的,因为我和他们一样。一旦投降之后如果得到曹操重用还能谋个一官半职,结交士卒之后平步青云。可是主公您投降了之后呢?难道要做第二个刘琮吗?”

说到这里孙权忍不住叹了口气,他拍了拍鲁肃的肩膀低声说道:

“子敬啊,不瞒你说,方才听到子布等人劝我投降的言论时,我感到非常痛心,放眼江东文臣之中,此时恐怕也只有你和我想的是一样的了。”

这时诸葛亮走上前两步对孙权说:

“吴候,您帐下猛将如云且在江东根基深厚,刘皇叔虽然暂时退居樊口,但是陆续归来的兵卒已达一万余人,加之刘琦本部兵马也有一万。而曹操远道而来没有得到过很好的修整,导致所部人马均为疲惫之师,正所谓强弩之末难穿鲁镐,荆州的数万降军大多人心没有完全归附。这个时候与我们作战来说,曹操并没有占太大的优势。”

孙权听后觉得情况似乎离张昭等人说的相距甚远,心中渐渐有了些把握。不过毕竟一旦开战之后就再无挽回的余地,所以他还是不得不慎重:

“先生长途跋涉辛苦了,还请先道馆驿好生歇息,待我明日给先生设宴接风。”

惊蛰(三候):断案齐志同

书信送往江东之后数日过去了,曹操没有得到东吴方向任何的回应。

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曹操并不是什么都没有错,他下令由蔡瑁、张允二人亲自将荆州水师的精锐沿江开赴江陵,随后辅助曹操的五万青州兵进行水战训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