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207)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得知这一消息的刘琦大声斥责蔡瑁等人大逆不道,并且把刘琮授予自己的江夏太守信印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随即他准备召集所部兵马西进襄阳,名为为刘表奔丧,然则行讨伐之实。

身处樊城的刘备自从看到蔡瑁陈兵在外,便已经大致猜出了襄阳内部的情况。

面对这样情势不明的处境,诸葛亮明智的推测出了刘琦可能要铤而走险的举动,为此他劝刘备阻止他:“江夏是荆州东方的门户且兵力有限,就算是刘琦倾巢而出也不可能是蔡瑁张允的对手,所以他必须留守江夏。更何况现在曹操在南阳所向披靡,刘琮可能很难顶得住他的压力,我们在樊城恐怕也待不了多久了,江夏将会成为我们下一个赞栖之地。”

对于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刘备表示赞同,于是他亲自写信给刘琦,劝他此时面对曹操大敌当前应当以荆州全局为重,切不可此时兄弟阋墙让曹操坐视渔翁之利。

在刘备的安抚之下,最终刘琦放弃了攻打襄阳的计划。

除此之外,诸葛亮也为刘备分析了荆州可能将会面临的局面:

“先前刘表在世时,帐下以黄祖为首的将领多数是极力反曹的,官渡之战后与当时蒯越、蔡瑁等人组成的亲曹派形成了互不相让的对峙,后来孙权突袭江夏斩杀黄祖,使得荆州反曹的势力渐渐土崩瓦解。从此以蒯越、蔡瑁等人为首的亲曹派必定成了主导风向的力量。”

刘备询问诸葛亮:“张郃、曹纯已经攻陷了新野,切断了荆州支援宛城的道路,这样一来宛城失守是迟早的事,我怕会加剧蒯越等人怂恿刘琮投降的步伐。”

这时一旁的徐庶专心致志的看着桌案上放置的荆州地图,分析道:

“本以为刘表能多撑一段时间,没想到他这突然已死导致整个荆州的局势都乱了,昨日探马来报:曹操亲率大军已经过了宛城正朝新野而来,一旦当他到达新野势必会让襄阳整个朝野震荡,我想刘琮投降之期也就不远了。”

然而就在此时,不甘心投降的刘琮背着蔡瑁、蒯越,将部署在襄阳以西的军队忽然撤离,并且亲写书信至刘备处,表明了自己不愿将父亲经营多年的基业拱手送人。

得知刘琮打算抵抗到底的决心后,刘备感觉荆州的局势还没有那么糟糕,可是诸葛亮却对刘备说:“纵使刘琮不愿受屈膝投降之辱,可是掌握实权的人却不是他,就算他心中有再多的决心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还需要思考下一步的应对之策。”

思虑再三后,刘备还是决定暂时留在樊城观察情况,他的理由是这样的:

“就算是我们现在撤离樊城又能够去哪里呢?樊城与襄阳成掎角之势,倘若曹操进攻襄阳我们可以为之策应,反之亦然,我想还是有一打的可能心。”

诸葛亮见自己无法劝服刘备,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如此,就依主公之言吧……”

雨水(初候):避危轻附势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新野,坐镇指挥征讨荆州的战役。

不久曹仁、李典的人马也相继从豫州、司隶赶到了荆州与曹操大军主力汇合,至此曹操本次率领军队之总和已达二十余万,其声势远远超过了当初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兵力。

看着声势浩大的的军阵绵延数百里,曹操心中颇为慨叹,他对着身旁的司马懿的说:

“仲达,当初你和我在官渡大营的时候,也没有看过这么大的阵仗吧?”

司马懿听得出来曹操这是在向自己炫耀,他淡然一笑拱手道:

“丞相天威已今非昔比,此次攻打南阳如此顺利,恐怕近在襄阳内的刘琮要坐不住了。”

“哈哈哈哈!”

听了司马懿的话话让曹操忍不住大笑了起来,他将桌案上的一封竹简递给了司马懿:

“你看看吧。”

当司马懿看到这份书简的时候他的内心便已经有了隐隐的不安,结果自然不出他所料:

这是一封蔡瑁、张允、蒯越以及傅巽等人联名签署的密信,其中近乎谄媚的言辞无不透露着对曹操的敬仰和崇敬之情,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在信中向曹操承诺说数日之内必定会劝说刘琮归降,以换取荆州军民的平安。

看完信后司马懿暗自吸了一口凉气,他本以为荆州军队的实力纵然可能不是曹操的对手,但是与之抗衡一段时间以求等待时机转变并不是不可能,没想到刘表的死意味着荆州人心的彻底涣散,也昭示着曹操即将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这战略军事重地。

眼前的局势已经违背了司马懿此行的初衷,为了尽可能延缓乃至阻挠这件事,司马懿对曹操说:“丞相,您的大军还没有打到襄阳城下,这些荆州所谓的名流之士便争先恐后的投降于您,依照荆州本身具备的实力应该不至于如此,在下担心其中是否有诈。”

虽然曹操生性多疑,不过这次他却丝毫没有受司马懿的暗中挑拨,笑着对司马懿说:

“人言我曹操多疑,没想到仲达你的猜疑之心比起我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表面上好像曹操完全没有受到司马懿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司马懿已经大致把握住了他的心态,曹操率领雄兵数十万气势汹汹的南下至此,心中早已经目空一切,再加上司马懿的话暗中一点拨,曹操便依仗自己所拥有的资本开出苛刻的条件。

在回复蒯越的书信之中,曹操首先提出接受投降的要求就是刘琮必须在城门口跪迎,双手奉上荆州牧的印鉴文书,除此之外荆州官员的归属应当在曹操主政荆州之后再行定夺。

不久,当刘琮收到了曹操派人送来的文书后,虽然年纪尚轻的他仍旧怒不可遏的将书信丢到了蒯越和蔡瑁的面前:

“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口中那位曹公所开出的优厚条件!”

为此刘琮以强烈的情绪反对投降曹操,并声称要力战到底。

当程昱和贾诩得知了曹操所向襄阳发出书信受降条款后,纷纷唏嘘不已,程昱连忙劝说曹操赶紧重新写一封书信送往襄阳,一者为先前的言语不当而道歉,二者重新开出条款。

起初曹操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他对程昱说:

“仲德多虑了,我王者之师奉天伐罪,南阳之地仅在一月有余的时间便全部落入我手,可见荆州士卒的战斗力难以与我抗衡,既然他们没有了这个资本,我又何必对这些趋炎附势之徒和颜悦色呢?”

一旁的贾诩听后认为曹操此刻的心态完全和当初的宛城一样骄傲轻敌,只是自己来提醒曹操是十分不妥的,所以程昱很快就理会了他的意思:

“丞相可还记得当初征战宛城之事吗?”

程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曹操犹如醍醐灌顶,他顿时收起了自己焦躁的情绪,转而对程昱说:“仲德,这件事你去办,就说先前那封书信是我酒醉后所写,不是真意。”

这时贾诩看了看曹操身旁的司马懿,似乎是觉察出了这其中有什么不对劲之处。

等到司马懿走出帐外一段距离后,贾诩忽然在他的身后出现了:

“能够以区区一言便能起四两拨千斤,可真是好手段啊……”

司马懿听了贾诩的话后停下了脚步,他知道贾诩的话中有什么样的深意,不过他还是十分镇定的转过身,以晚辈的身份恭恭敬敬的向他行礼:

“见过文和先生……”

贾诩看着司马懿对着自己躬身俯首的谦恭姿态,忍不住笑了笑后直接从司马懿的身旁走了过去,当他的身体即将与司马懿处于一条直线时,贾诩刻意停了下来:

“有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这样会让本来看得清的事物都会模糊不清……”

说罢贾诩便径直朝着前往走去,司马懿起身后久久的看着他的背影……

第二封曹操的书信送到了襄阳后,刘琮曹操开出的优厚条件挑不出大的瑕疵,譬如献城后仍由刘琮担任荆州牧,荆州之地的官员一律维持原职,主张向曹军投诚的人一律优待。

但是他仍旧不甘心:“我刘琮继承父业坐拥荆襄九郡,如今仅仅因为曹操占据了南阳一郡,如今我兄刘琦驻守江夏、刘皇叔屯守樊城,并没有到非降不可的地步,难道我就要将荆州全境拱手送人以换取我的荣华富贵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