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敬亭山(5)

作者:俗名君滢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两军对阵而居,一方试探,一方防守,肃穆不已。

吴端立于城墙之上,两旁站着他的军师与儿子。

“敌军赶路疲累,父亲,此时进攻定能取得胜利!”吴端的儿子吴正目光如炬,如是说道。

军师石梅林却不认同:“将军,于和迪的军队骁勇善战早已天下闻名,此时进攻,未必不会进了圈套。”

吴正年轻气盛,正是激进之年。然而吴端战场厮杀多年,军事石梅林能一直跟随,便是时时刻刻都有不同的观点,吴端只在他与军师二人意见中取舍便是。最后往往证明,这种取舍是最稳妥之法。

而于和迪先前虽已有听闻,却从未交过手。传闻中他又是善诡计之人,此时未必不是他的计谋。

于是吴端便决定以守为攻,观望敌情。

……

然而这一观望,便观望了两日。

将士们时时提着精神,连着两日,便有些许疲惫。

此时许多人回过神来:这于和迪怕是要耗着等玉林军疲惫了。

吴端便同心腹商量对策。

之前就听闻西域今年粮食收成不佳,敌军虽有军粮来犯,但应当耗时不起才对。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又收到了细作密信,说是今年虽粮食收成不佳,但于和迪征战屡战屡胜,于是便收缴了许多,如今军粮充足,怕是能耗上半个月。

这便麻烦了许多,攻守都得多加思量。

然而此时吴端又收到了熙正帝圣旨,大怒西域狂傲,吩咐吴端必得击退敌军,扬我朝之威武!

吴端正是愁绪满脑时,圣旨一到,他必得思虑进攻之事。然将士性命安危之中,这必得在放皇命之上。

将在外,皇命不受。

……

……

第九章

两军相对而耗,这便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

而这一耗,就耗了足足七日。

罔论外界何种说法,反倒是玉林军与敌军,该吃吃该喝喝,神情自若。

城墙往东。

今日是林安与宋敬亭站岗,几十人中,唯有他二人面色轻松,亦唯有他二人,白皙的脸庞在一堆黑不溜秋的将士中脱颖而出。

说来搞笑,众人日日在日下暴晒,但仅有他二人依旧如同刚入军时那般俊俏。

连那出身富贵的王慎真,如今也是黑炭一个。

林安与宋敬亭左右相伴而立,天气虽冷,但日头也强,不过站了半日,眼前便有些炫目。

有些将士昏昏欲睡之时,不远处却忽然传来一阵嚎叫声,众人定睛一看,便看到几个穿着黄衣与沙地将要融为一体的人鬼鬼祟祟在那处前进,哨兵立即将这事儿报给了中郎将朱巡。

朱巡疾步前来,眼睛紧紧盯住那处动静,命人速速将此事报于将军吴端。又令射手架起弓箭,若敌军前来,便射他个有来无回。

沙地中埋的竹刃虽利,但地广风急,过了这么多日,或是有些被埋葬了。即便有贼人被刺穿脚掌,对于前进而来的敌军不过是寥寥无几。

不过几息,敌军已到十米之外!

朱巡立即命将士瞄准贼人,下令:“放!”

一时之间,漫天箭矢穿风而去,一片乌压,划出凌厉的声音,直射贼人。

方才瞧见不过寥寥几人,如今敌军揭竿而起,才瞧见竟有数千之众。

箭矢虽利,但也架不过前仆后继的军马。再说这是城墙之上,箭矢之数多在西东,于和迪这一出其不意,竟叫众人始料不及。而箭矢在射手万箭齐发之下很快用光。

吴端疾步来到东城墙,沉吟两息,下令垂下麻绳。朱巡身先士卒,带着青光大刀便抓着麻绳一跃而下!十条麻绳垂下,众将仿着中郎将的做法,带着刀枪箭矢便一跃而下,虽是新兵见血,仍一往无前。

很快,刀剑乒乓声,布条撕拉声,将士嘶吼声于城墙之下、漫天而响。

林安使狠剑将旁人身后贼人一剑刺死,又划过面前人的脖子,血珠顺着剑划开飞溅至她面上,又一剑,贼人残臂掉落,只余下嘶吼声。

忽而,她耳边划过一阵利风,她定睛一看,原是宋敬亭将她身后贼人一刺而死!

林安不及向他道谢,便跟随着他的脚步深入敌军,二人左刺右砍,将敌军杀出一条血路。

宋敬亭目光如炬、天生神力,挡在他面前的敌军未能使刀将他砍伤,便被他一击而亡。

此时,冲锋叫阵声愈大,匈奴已从背面直朝城门杀去。

城门大开,万将齐出,嘶吼声石破天惊、不绝于耳。吴正坐于马背,领着将士大开杀戒。

一场大战,由此揭开。

鲜血染红黄沙,尸体遍野,许多人来不及喊叫,便砍倒在地上,眼里还带着决绝与惊恐。

一场战争,由日中至日落。短短半日,城门之外由空无一人到遍地尸身。战争不触及错对,不过一场生死,伴随着晚风,将衣衫破烂的人儿胸前未寄出的家书卷出来,而后,薄薄的黄沙将人与书信一同覆盖。

伴随着日落,战争拉下帷幕,悄然停止,

敌军回到敌营,我军用剩余气力将死去的战友抬回城中,会有未出战的将士将他们抬上后山,一一掩埋。

战争过后,没有一人无心力疲倦。

这场战争看似两方都得不到好,然而,却是我军多死去两千人。而这其中大半,都是守在东面的新兵。

不仅如此,这一场战争,竟从头到尾不见于和迪。

敌军虽未破城,但仔细算来,却是他们赢去半分。

……

第十章

此时活下来的将士绕火堆席地而坐,手中是半硬半冷的馒头,送进口中呆呆咬着,目不知所向。

中郎将朱巡由远缓步而来,看着浑身污秽的将士们,声音掷地有声:

“我知晓你们都是头一回上战场,战场凶险,你们活下来都不易,更罔论今日立了功,为国守住疆土。”

“今日玉林军失去许多英勇将士,如今他们都被一一埋在后山,若是想念,待战争结束后便去祭拜吧。”

朱巡面上悲怆,停了两息,又道:“我在西北已有五年,历经战争许多次,每每活下来时身边都是战友倒下的身躯。这便是参军报国,身前是敌军,身后是家国百姓,战争便是如此,无论升迁与否都踩着敌人的刀刃和战友的尸身。”顿了顿,又道:

“经此一战,大家都心有余悸,便好好休息。这一场战争还没完,我们仍要鼓起士气,保家卫国。”

此话说完,朱巡便垂眉离去了。

但这番话让众人心中都有了谱,将馒头速速咬完,手中抓着武器就地歇息了。

这场边关之战无论如何都得报给熙正帝,于是吴端在营中速速写了报信,让人快马加鞭送回京城了。

西北将士彻夜难眠,远在京城的熙正帝亦是辗转反侧。

西北乃大梁守国之要塞,若是一失,莫说西北,怕是很快便能进军中原。

连着几日,熙正帝都收到报令。第一日是稍有差池;第二日是两败俱伤;第三日是中计稍败;第四日是反攻;第五、六日是停战;第七日是死伤过半……

连着收了十日报令,熙正帝头发都白了一半。真定的粮仓每隔三日便要送粮草,南粤之地每日源源不断将箭矢运过去。

直至第十五日收到报令,终于戎狄退兵,退回草原。熙正帝这才在心头松了一口气。

西北此战,实乃举国之大力。

幸而今年中原粮食收成好,才能运来军粮,又因南越树木繁茂,才能拿到箭矢。

然而玉林军本有三万驻军,经此一战,现已一万不足。将士的尸身埋在后山留不出一寸土地。

后山从前不过是将士们玩耍之地,如今却变成草席一裹、离家千里的将士之冢。其中唏嘘,实在让人闻之垂泪。

云息雨歇,漫天飞雪将沙场掩埋,也将后山盖成雪山。

如此漫漫白雪时,林安终于再收到师傅的书信。

师傅担忧她丢了性命,又得知王慎真将回京,不如她跟着王慎真来京看看他老人家,顺带在王丞相面前过过眼。

林安得知师傅一片忧心,但她此时绝不可能进京,莫说如今玉林军死伤大半,她要留下来守城,更别说那王丞相是否真能看她入眼。

而那王慎真自是也收到了爷爷的信件,他与林安道明,玉林军虽勇猛,天下之人仰慕,但他却是京城中富贵人家的公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