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郑家大爷碰到紫茄,太巧了。”
安孝智端直坐着,将石南的话又想了一遍,才开口道:
“第二,不但碰巧碰到了,还能说这么多话,这简直是端起来送到嘴边,太周到了。这是个圈套。
第三,王妃话少,能十天半个月不说一个字,还有其它怪……不同于寻常之处,京城知道的人极多。
话少这事儿,小五有一回问过紫茄,我当时就在旁边,听的一清二楚。
紫茄说,王妃确实话极少,小五又问紫茄,那她侍候王妃是不是很不容易,紫茄说,王妃从来不难为下人,该怎么样,好不好,从来不让人猜,都是明说的。
那一句,王妃不说话,是行还是不行,是破绽。”
石南凝神听着,脸色渐渐缓和。
“女将军的人头,周将军勇猛的名声在外,可周将军……”
安孝智的话顿住,想了想才接着道:“不是不尊重,象王爷说的,周将军是个老兵油子,王妃活着,她不会勇猛赴死。祁伊要是活捉了周将军,我觉得他不会杀了周将军。
还有,小五长得很像先祖,简大公子见过先祖,不只一次。
王妃没在他们手里。”
石南长长吐了口气,桑枝下意识的抬手抹了把额头,看着安孝智笑道:“听四爷这么一说,可不是到处都是破绽。”
“这事儿,您看,要跟大帅禀报吗?”
石南看着安孝智,下意识的落低声音。
“你们找郑家去栎城的事儿,大帅知道吗?”安孝智看着石南问道。
石南摇头。
“那我的意思,这件事暂时不用告诉大帅。
祁伊让人放出这样的消息,只能有一个目的,扰乱大帅的心神。”
安孝智叹了口气。
“关心则乱,当局者迷。大帅听到这样的消息,必定思来想去,想的越多,心神越乱。
退一万步,就算这事真是真的,这会儿,也不该告诉大帅,他这会儿知不知道,与王妃全无好处,与大军只有坏处。
再说……”
“嗯,我们几个也是这个意思。
多谢四爷解惑,这事儿四爷就当不知道,万一……我们商量过了,大帅的责罚,我和桑枝来承担,西青他们,也只当不知道。”
石南冲安孝智欠身以示致谢,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
“这两天你我都谨慎些,不要让这些信儿,通过别的途径,再多搅扰大帅。”
安孝智跟着站起来,跟前一步,贴近石南,俯耳低低道。
“嗯,四爷放心。”
石南应了,和桑枝一前一后出来,各自去忙。
安孝智看着两人走远了,放下帐蓬帘子,转身回到毡垫前,跌坐下去,呆呆的发怔。
王妃真要落到祁伊手里,那周娥他们,只怕是命之不存,小五……
安孝智猛抽了口气,慢慢吐出来。
他刚才和石南桑枝说的,才是有理有据,事牵小五,他有些乱方寸,不要多想,安家人,从来都是以马革裹尸为荣的……
……………………
李苒一行和洪敏分手后,周娥带着众人,避开镇集村庄,奔着西北方向疾行。
这一路急行军,只中途停下喂了两回马,直到天色渐黑,马力疲惫,一行人才找到处背靠着一处陡坡的宿营地,停下歇息。
一路上顺顺当当,众人心情都很不错。
周娥安排警戒哨岗,安孝锐往四周查看,桃浓忙着拿出铜壶铁锅,咸肉干饼,取水烧火。
李苒坐在块石头上,看着篝火红旺起来,从桃浓手里接过碗热水,捧在面前,让热气熏在脸上。
“这是哪儿?”看着周娥坐下,李苒问道。
“不知道。”周娥一句不知道答的干脆无比,“从来没来过这里,我又不爱看地與图。
反正就是奔着西北,方向不错就行,明天再往西北走一阵儿,早点启程,到中午吧,转头往东,一直往东走,就能回到咱们的地儿了。”
周娥接过碗热水,一边说话,一边呼呼吹着那碗热水。
“这一带我来过。”王翠一边和桃浓搭手蒸着饭,一边笑接道:“也是从岷州城出来,径直往西北,跑了两天,到了日连部的王帐。
那一回我们一人带了三四匹马,路上一会儿也没停,脚程比今天快,照咱们今天的脚程,再往西北跑上一天半,就是从前日连部的王帐所在。
再往前半天路程,水草就越来越丰美。
那一回是初秋,离王帐还有大半天路程,两边水草丰美,到处都是野花,漂亮极了,就是牛羊少,人也少。”
“那明天不能再往西北了,往正北走,别万一遇到什么王帐。”周娥赶紧道。
安孝锐巡查了一圈回来,众人吃了饭就歇下了。
今天浑身紧绷着赶了整整一天的路,明天还是一样的赶路,连桃浓在内,都算是老行伍,自然知道抓紧时间休息是大事。
刚刚进了后半夜,李苒就被周娥推醒了。
“出事了?”李苒睁眼就问道。
“暂时还没出大事。”
周娥蹲在李苒面前,看样子也是刚醒,指了指安孝锐。
“让他说。”
安孝锐挪过来些,压着声音。
“半个时辰前,咱们的哨探捉了个哨探,是块硬石头,什么也没能审出来,就杀了埋了。
看打扮,是军中硬探,刚开始他问咱们的哨探,语调生硬,带了一把长刀,两把短刀,都有花押,看样子,是北边过来的。”
安孝锐的话顿了顿,看样子犹豫了下,才接着道:
“这会儿也没什么了,蜀地早就和北边几大部族互通曲款,前一阵子听说结了盟,要和蜀地南北夹击,我大哥和二哥春节前后就往霍大帅帐下,就是为了应付这件事,看样子,几大部族真南下来了。
前天那个掌柜说日连部北撤,只怕不是北撤,而是应了征召,合兵南下。”
李苒看向周娥。
“不能再往西北了,现在就得掉头往东南,直往东也不行,娘的!又回去了!”
周娥骂了句,这赶得也太巧了!
“最好现在就启程。”安孝锐低低接了句。
“嗯。”李苒低低嗯了一声,一只手撑地站起来。
安孝锐和周娥也站起来,两人低低商量了几句,周娥整顿人马,安孝锐带着几个老兵处理篝火等痕迹。
没多大会儿,众人就上了马,转个方向,往东偏南,散开阵形,疾驰而去。
这一天险情频出,众人绷着心弦,从前一天的明快,到这一天的压抑,简直是天渊之别。
第174章 往前
一行人半夜启程时,几乎是径直往东,天将黎明时,哨探远远看到一队三个硬探,周娥急急命队伍掉头往南。
这一路逃奔,直跑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后半夜,才找到个合适的地方,疲惫极了的众人下了马,赶紧躺下休息。
安孝锐睡了一个多时辰,就悄悄起来,带着几个人,往四周打探。
周娥倒头睡的干脆深沉,桃浓缩在李苒上风口,半睡半醒。
李苒缩成一团,睡得很沉。
不过睡了两个来时辰,李苒就醒了。
以前出任务的时候,再累,也只能一次睡上两到四个小时,这会儿不用她警戒,她安心的睡了两个时辰。
“你醒了?”周娥凑到李苒脸前。
“嗯。”李苒立刻撑坐起来,“怎么了?”
“你说吧。”周娥往后退了一步,坐到地上,示意离她两三步的安孝锐。
安孝锐一头汗一身泥,神情却很安然,往前一步,坐到李苒对面。
“咱们象是进到战场里了。”
李苒一下子坐直了。
安孝锐要地上摸了一把石子枯枝,一边说一边往地上摆。
“咱们在这里,离咱们一里半,这里,半个时辰前,这一片,到了至少上千的骑兵精锐,马蹄裹着棉,是过来埋伏的。”
借着月光,李苒看着地上的枯枝石子,听的十分专注。
“我刚才和周将军议过。
伏兵埋在这里,至少上千的骑兵,要伏击的人数必定更多。第一,这场战事很大。
第二,你看,这里是栎城,祁伊在这里,这里是金县,大帅的帅帐,应该在金县一带,那就是大帅在这里。
这是条济远河。
我和周将军的意见一样,他们要伏击的,应该是侧翼,除了这里,这边,应该还有一支伏兵,这样相互呼应,才不至于孤军无援,杀伤力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