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凡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出生并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都是十分封闭的,他们日常所能读到和看到的信息都十分有限,人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就更加有限了。在那个时候,你即使是想偷偷收听海外的声音,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弄得不好的话,随时有可能招来弥天大祸,一旦给你戴上叛徒或反动分子等帽子,那你就可能一辈子翻不了身,从此,成日挨整受□□就成为家常便饭了。一旦落到如此地步,是男人就会娶不到妻子,因为没有女人会肯嫁给他;是女人就会嫁不到郎,因为没有男人敢娶她做妻子,所以,那时凡被戴上地富反坏右或里通外国等帽子的家庭,不少人家因娶不到媳妇而出现绝后情况比比皆是。
更严重的还有,如果他们是城里人,则将会失去赖以维生的宝贵工作机会,因为所有的企业全都归公有,让谁就业不让谁就业,其权利完全掌控在上面手中;如果他们是村里人,由于那时实行的集体化组织,村里人除了干活外几乎一无所有,不少家庭劳作一年,到年终却成了欠粮户,那时,也有余粮户(即年末可以从生产队分到钱的家庭),但为数很少。然而,一旦被戴上叛徒或反动分子等帽子,则他们就可能要么不停地挨□□,要么去修水库、修公路等接受强迫劳动,干得全是最危险和最繁重的活,而其肚子却更加永远别想填饱,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了。
那时,全社会上下犹如被一张密不透风的巨大的网所覆盖,要是有人说了或做了与官家意志相违背的话和事,他将会无地容身,难以活命。你要是想外出谋生以逃避伤害,那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村里人进城必须要有县团级以上单位开出的证明书,才能住到旅店,要知道一名普通农村人特别是还有政治问题的农村人,要想拿到县团级以上单位开出的证明书,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吃饭必须要有粮票,否则,就是有钱也买不到饭吃;城里人也是一样,要想离开所居住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去生活,几乎比登天还难。由于你没有新城市户口,没有吃饭所需的粮票,没有居住所需的证明书,这时,你将会深深地感到虽然天地之大,却无处可容身。所以,那个时代的人,全都被牢不可破地限定在一个指定区域内,要想擅自离开,除非是上面需要,否则想要离开出生地或户口所在之地是绝对不可能的。
生为当地人,死为当地鬼,几乎是大多数人的命数。那年月不同今日,老百姓听到的只有一个声音,这就是:领导都是为人谋幸福的,是大救星,没有领导就没有大家的好日子过,“三座大山”就不会被推翻,老蒋就会回来,大家就会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就会过上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
虽然杨凡思考了一生,也拼博了一生,但综观杨凡的大半人生之路,他的思路历程是:从学习别人的人生观,到认真探索自己的人生观,再到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人生观。正是这样坚持——否定——再坚持——再否定,周而复始,不断变化,以致最终哪是对?哪是错?连他本人也弄不明白了。加上,报纸每天不停地在宣传,杨凡同大多数人一样,是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上面所倡导的观点。事实也是如此,他基本上是按照上面所设计的方向发展的。还在初一年级第二个学期时,杨凡就加入了青年组织并进行了宣誓。进入大学第二年,他加入了高级组织,成为其一名名符其实的正式成员,当他面对旗帜举起右手宣誓时,他毫不怀疑地相信理想有朝一日一定能够在全球实现。按照上面培养接班人的标准,杨凡够得上是一名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
杨凡独自躺在床上,他十分明白,那个年月,像他那样追求政治进步的年轻人比比皆是。杨凡仍记得,当年在服兵役的时候,有许许多多人为了能早日成为一名组织成员,他们在历次抗洪救灾中,真可谓奋不顾身,拼搏在前,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平时训练中,为了加入组织,有许多战士更是使出了自己浑身解数,刻苦训练,讨好上级,以便争取一个好的表现和好的印象,例如,找机会给班长、排长甚至连长洗衣服、折被子、打扫内务卫生等,都是人们争取表现常用的最流行手段,总之,只要能得到领导表扬,能让自己加入组织,许多人是什么事都可以干的。
杨凡还记得,每年年底临近退伍时,由于有不少人即使是苦干了三年仍加入不了组织而心有不甘,有的甚至愤怒难平,有的借离队之机闹事,更有甚者因恨不公平而在枪杀了他的上级之后也饮弹自杀身亡,总之,每年年底有人离队及护送离队人士回乡成了上面一件最为头痛的事。
长期以来上下一个口径的宣传与灌输,或多或少地令杨凡相信,作为专政工具的队伍及各个部门的人都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正如报纸所宣传的那样,他们一个个都有很高的觉悟,很强的责任心和忘我的精神,一句话,他们都应该是群众所信得过的人,他们所打击的应该全是坏人或敌人,因此,应该不会出现如历朝历代那样的冤假错案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有当自己亲自品尝到“铁拳头”的厉害的人,才会真正认识清楚“铁拳头”的真正涵义。
应当承认,杨凡是一名很有抱负的人。从一个偏僻农家的穷孩子,成长为一名正处级大公司总经理,他所为之付出的艰辛相比城里人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但他都做到了。实际上,杨凡对自己的智商和才干一贯十分自负,他常对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在他出事之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杨凡对自己未来前途从来都是信心满满的。他坚信,只要不断地努力和付出,就一定能干出一番功在当代名扬后人的大业绩的。然而,铁的现实却击破了他的梦想,令他几乎一瞬间从对人生充满期望迅速转变为彻底地绝望。
杨凡躺在床上反复思考着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他弄不清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为何会落到今天这种悲惨境地,为何努力了大半生却仍逃不脱“如来佛的手掌心”?难道真的是命运在作弄人吗?
【第五章】开庭:律师心中的客户到底是谁?
1
新的一天又来临了,杨凡听到起床铃声便一个“鲤鱼打挺”迅速坐了起来,他感到今天的气温似乎特别热,于是,光着膀子来到风场,扎扎实实地冲了个冷水澡,才感到浑身凉爽了不少。待一切洗漱完毕后,杨凡立即坐
到自己的床位上,抓紧有限的空闲时间,为自己到时在庭上发言准备辩护辞。他首先简明扼要地描述了自己到任之初奔达公司濒于破产的实际状况。其次,他一一列举了自己为挽救奔达公司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所付出的辛勤努力,终于使公司起死回生。接着,他决定要详尽地阐明自己因大张旗鼓整顿公司而与守旧、自私及心胸狭隘的公司党委书□□发生矛盾的过程,描述了□□为了达到排斥、打击异己的目的,常常不择手段地整人的情况。最后,他要着重向法官们陈述他自己曾主动放弃了上级部门领导颁发的百万元奖金,怎么可能会受贿区区二十万元而触犯法律令自己身败名裂?希望法官们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予以公正明断。杨凡把发言提纲写好以后,小心将其放好。然后,就如往日一样,专心致志地他的收花和质检工作。
大约上午十点左右,高警长来开铁门,他点名要杨凡和黄远昆出去清扫三排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并每人给了一把扫帚。杨凡来到仓外才知道其他仓也有几个在押人员出来搞卫生了,于是,他和黄远昆确定先打扫八仓外人行走道的卫生,然后,再打扫其他区域的卫生。
其实,对仓里的在押人员而言,能够到仓外去劳动,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不是每名在押人员都有出仓外干活的机会的。在看守所里,能够到仓外劳动,往往是警长或管教们有意识地特别关照仓里某些在押人员的一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杨凡在扫地的时候,心情感到特别舒坦。在他看来,同样是空气但仓内与仓外则完全不同,他感到天更大了,空气更新鲜了,连火热的阳光也显得特别柔和可亲。特别是当各仓在押人员纷纷向他朝来羡慕的目光时,杨凡对高警长安排自己出仓劳动顿时充满着万分感激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