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昭君之开挂人生(42)

怡婷,怡芸姐妹俩见过长辈,就躲了出去。

沉默半晌以后,李氏才结结巴巴的开口,“那个老二家的,问你个事?”

停下手里的活计,抬头看着李氏,“娘,什么事,问吧?”

“是这样的 ,我听说你这儿找人做事,按月发银子。你看让你嫂子,弟妹,侄女他们过来做事怎么样?”

因为族长加上对神灵的敬畏,李氏真不敢在昭君面前胡来。

说话的语气都有些颤抖,生怕声音大点,吓着眼前的神仙儿媳。

“娘,人已经找齐了。不需要人,再说了,嫂子弟妹她们来我这儿做事,算怎么回事,不妥,不妥。

过些日子,我与族长伯商量一件大事以后,再回复您和我爹。”

还是疏忽了,是该给婆家嫂子弟妹找份能挣银子的事情,要不 ,面子上也说不过去。

“啊,有什么事情,需要和族长商量?”

李氏一个乡下妇道人家,不觉得一个女人会有什么大事要与族长商量,哪怕被神仙点化过。

“好事,等商量过后再说。”事情还没有定下来,昭君不会说。

“哦哦,行,那我回家等消息。”李氏得到了新的承诺,在她听来就是承诺。

“嗯 ,张嬷嬷装几些点心给老太太,老太爷带回家去。”

“是,太太。”

走的时候,昭君送二老到大门口,一直看着他们的背影到看不见为止。

“弟妹,看什么呢?”远处,贾敏出门在菜园子里摘菜回家。

在老宅守孝,昭君好几次遇到贾敏,看她身子骨羸弱 ,就劝她没事的时候,阴天,不热,没有大太阳的时间出来活动活动。

采摘菜,围着水塘散散步,走动走动。

塘堤上四周都有石椅石桌,是昭君前段时间加上去的,让人走累了可以休息休息。

贾敏还蛮听昭君的劝说,最近只要阴天,或者起的很早,就在丫鬟,嬷嬷的陪伴下去特意开的菜园子采摘,或者塘堤上走动。

“嫂子,刚送走鹏宇的祖父祖母。摘了什么菜?”

贾敏不能到别人家上门做客,但在外面遇见,说说话,倒没有什么。

“摘了点小青菜。弟妹,我先走了。”贾敏这位千娇万宠着长大的国公府嫡女 ,完全被昭君给带歪了。

不说自己洗手做羹汤,但没事自己去菜园子逛逛,采摘小菜,或者在塘堤边看看塘堤里游动的鱼儿。

或者给山上的夫君送送衣物饭菜啥的。

尽可能的找事做,打发时间。

身子骨越发的康健,心情也越发的好。以前对住在夫家老宅还有一些不适宜,如今看来,老宅也还不错。

族人不错,景致也不错,重要的是,村里从他们夫妻回来的第一天,接连发生好事。

她觉得自己与夫君以后的运气都不会坏,甚至可以说会很好。

这是给自己与夫君带来好运的地方,老宅在她心中的位置又上升了一层。

“嫂子,慢走。”两人隔的远远的,都没有刻意走近。

守孝就是这点不好,好像要与世隔绝一样。好在乡下人的规矩没有这么多,只是不串门,不食荤腥,夫妻分床等。

农作,正常的去市集贩卖地里出产,都是可以的。

因为昭君的一席话,贾敏也按照乡下的规矩来守孝。她不上市集,只是在村里村道还有菜园子,山上走动走动。

这点在乡下,没有人会挑刺,也不会说什么。

回家,拿了一个自制的小鱼兜,蹲在塘堤上的码头,看见鱼就晃动手中有长长木杆的渔网兜。

动作轻盈,目标明确,左右晃动一下,一条肥美的鱼儿就跃入渔网兜中。

几位小姑娘在边上欢呼着,“婶婶,真厉害。”

“呵呵,你们也试试。”昭君已经网了几条肥美的鱼儿 ,让出渔网兜,然后看着接手的林小梅。

林小梅八岁,家里条件不好,如今跟着昭君做事。

刚才是昭君进去喊几位小姑娘出来休息放松一下。

别一天到晚的做事,适当的休息休息。

“婶婶,我给您网一条最大的。”林小梅骨架大,人小,力气大,她小小年纪以为力气大就能网到大鱼。

“好,婶婶等着小梅网的大鱼。”小姑娘需要长辈的肯定,赞美,在她们自己家里,很难得一次赞美。

“小梅,真的要网一条。”林珍珍自觉是排在小梅的身后,她们知道在婶婶家里,只要干什么,人多,都要排队。

“晓得,我一定网一条大鱼。”林小梅伸长渔网兜的长杆子,两只手抓住长杆子,打算等边上有鱼就用力晃动,兜一条大的给婶婶。

没有婶婶,她就要在家里带弟弟,做好些农活。还要受弟弟的打骂。

爹娘偏心哥哥弟弟,她就是个没人疼的丫头片子。可来婶婶家里以后,她才晓得,丫头片子也不比男娃子差(被洗脑成功)。

她也能挣银子,能养活自己还能给家里交一部分。

“珍珍,在后边儿拉住小梅的衣裳。”昭君叮嘱一句。

小梅使劲的朝水塘中前倾,很危险的。

好几次都快要掉下去。

“婶婶,我拉着呢。大妮,你也伸只手拉住小梅。”

身后的大妮也上前一步,伸手拉住小梅的衣裳。

码头另外一侧,还停着一只船。

几个姑娘也要抬脚上船,在船上拨弄着,看看荷花底下有没有鱼。

昭君带着小姑娘们玩的高兴,不远处劳作的人们,停着这边银铃般的笑声,也扬起笑容。

族中的小姑娘们,在家中的地位日渐改变,不再那么不值钱。

只是她们来昭君这里做事,家里只能得到一半的银钱,另外一半,暂时存在昭君手中。等姑娘们以后出嫁时,自己带走。

要不仙姑不收他们家的姑娘做事。

每个月自己算,存了多少银子,结算一下。

林氏一族是书香一族,但也不是人人都有素质。这不,在田里拔稻禾中的野草,野麦子的一位妇人 ,就嗤笑一声,“陈氏,真是好命,死了男人还活的这么高兴。

没心没肺的,平日也不知道忌讳,与外面是男人见面。真是……啧啧啧……”

朱寡妇气不愤,她也是寡妇,日子过得难着呢,她唯一骄傲自豪的是,她有三个儿子。

走哪吹哪,娘家兄弟,父母也愿意为她撑腰。在林家她的日子过得不算差。

只是她看不惯同是寡妇的陈氏,神仙点化又怎么了。神仙点化,她也嫉妒,也不喜欢。

几个月来,她一直憋着,憋着一口气。

她男人死的时候,不少人说她,还有婆家的公婆,大伯子,小叔子,妯娌,都背后说她是扫把星。

说是她克死了身强力壮的男人,凭啥陈氏男人林峰死的时候就没有人说她是扫把星,是她克死的林峰。

一样都是寡妇,怎么就差那么多。还有老人念叨说,多亏了是陈氏,多亏陈氏是学医的,要不然林峰那个病秧子活不到那个岁数,也生不出来孩子,留不了后。我呸,关陈氏什么事。

朱氏觉得寡妇都应该跟她一个待遇,甚至要比她过得差。

要知道,陈氏可没有她家那疼女儿疼妹妹的娘家。

朱氏婆家还没有分家,父母在基本不可能分家。

她与几位妯娌在一块田劳作,男人们在另外一块田,她嘀咕时,被婆家大嫂霍氏听到。

霍氏立即斥到,“老三家的,你胡说什么,仙姑也是你可以胡乱咧咧的。下次再说仙姑的不是,我会告诉爹娘,告诉族长。

别到时候被休回娘家,再哭哭啼啼。”

霍氏有一小女儿,正好十岁,如今在昭君的胰子小作坊做事。

虽然压一半,要到小女儿出嫁的时候再给小女儿。但也有份事情做 ,还有她巴不得仙姑扣一半。

公婆在没分家,挣的银子都要交给公中。只有闲暇时,男人打临工的挣的银子,与她们女人私底下绣花挣的银子交公中一半,其余的才能落他们小家的钱袋子。

小女儿的工钱,交一半给公中,还有一半就是小女儿自己的。

按理说,这也不是闲暇时,是整日,应该全部上交。

被仙姑这么一搞,自家女儿还能落一半,多好啊。

“大嫂,你,你胳膊肘往外拐,我说陈氏几句怎么了?我说错了吗?”朱氏不管什么事,在她看来,都是别人不对,她从没有做错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