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听,也觉得有几分理。
嬷嬷在荷包中抽出一张银票,一张三百两的银票。
嬷嬷在昭君耳边一说,昭君点头表示明白。
握笔的手刷刷的快速写了起来,这是二太太吃药调理的处方。
写完递给二太太,“按照这个方子抓药,在我们这抓药也行。去城里自己抓也行。
吃一个月以后,再来我这里复查,看看需不需要换方子。”
说完,张嬷嬷到后方的架子上,抱来一个褐色匣子。
放置在昭君面前,退后几步,垂手而立,再也不开言,也不看任何人,紧盯着地面。
“就在仙姑这儿抓,一次能抓多久的?”
“一个月的也行,十天半月的也行,二太太想抓多久就多久。只是抓回去的药要保管好,可不能让不放心的人沾手。
到时出了问题 ,我可不保证。”
说话时,昭君的手也没有闲着,伸手在匣子里拿出来一张用荷包装好的符箓。
“二太太给的诊金很有诚意,我也不是小气人。荷包内装有一枚小儿平安符,可以在危急时刻,保二太太未来有孕以后肚子一次。
哪怕是摔跤,或者是有人下毒,又或者是有刻意攻击您的腹部。只要在关键时刻,把符箓贴在腹部,就能免一次灾难。”
话一出,二太太立即抓住面前的荷包,欢喜的问,“仙姑,这符箓可愿多出售几枚?”
“没问题,还有很多品种的符箓,具体的等下可以问询张嬷嬷。”
这种事,一般都是交给张嬷嬷。张嬷嬷如今是最佳销售员,已经有几位孕妇预定了隔壁的孕产套间。
等宅子盖好,她们随时都可以入住。
推销的活,都是药房,还有几位嬷嬷推销。
昭君才不做拉低身份的事情,她好歹也是受碧霞元君“点化”的仙姑。
不说高大上吧,也不能拉低自己的档次。
“谢谢仙姑。”
之后的事情就是张嬷嬷和药房的事情。
昭君招手唤来几位家境一般的侄女。
“明儿,让你们奶,娘,来婶婶这儿一下。婶婶想与她们商量一些事情。”
“嗯,回去就说。”几位小姑娘此时猜到了什么,眼睛闪闪发亮。
“怡婷,怡芸,明儿你们也听听。”
“是,婶婶。”
小姐妹俩跟着学了好些,婶婶教她们医术,还教她们做人做事。
胆子大了不少,回去还能与祖父 ,父亲说一些自己对某件事的见解。以前的她们可不敢,这种事,女子一般是不会参与的。
张嬷嬷在药房口若悬河,不着痕迹的介绍(推荐)各种符箓还有育产套间。
何二太太被说动了心,说只要几个月以后能怀孕 ,每个月的产检,育产套间都在这儿。
坐月子也是这儿,一条龙服务一定要享受的。
产检,育产套间,月嫂,月子餐,全是昭君弄出来的新鲜名词新鲜产物。
月嫂都是招的本村的族中妇人,后日就要来统一培训。
不只是要学怎么科学带孩子,还要学怎么做月子餐。
陪训时间为三个月,三个月结束以后考试不合格的,就要被淘汰。
第30章 红楼伪神(06)
月嫂培训开始
“各位嫂子弟妹们, 今儿都签了契约,回去以后, 要保养好你们的手。
每日给我洗的干干净净, 不能让我看到手指指甲与皮肤缝隙中的油垢污渍。
身上不能有异味, 夏日每天都要沐浴洗发,春秋冬,隔一天沐浴洗发一次。
衣裳也要浆洗的干干净净,哪怕是打满补丁的衣裳都要干干净净, 可不许忽弄我。
做不到这些, 现在就可以撕毁契约, 马上走人……”
第一天, 昭君签好契约立即说规矩, 受不了的现在走人不算违约。
签契约前说,白说, 人家以为她吓唬她们, 一个也不愿意收。
来的这些年龄都在三十四岁以下,十八岁以上, 已婚。
“听仙姑的, 勤沐浴洗发,勤浆洗衣裳,绝对不给仙姑丢分。”
各位妇人好不容易有机会不用出村就能挣银子, 她们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还有, 离家近, 每天还是能回家看看, 多好的事情。
“有人受不了约束,可以现在就退出。”
昭君扬扬手中的契约。
“不退出。”
“不退出。”
“不退出。”
“……”
“行,不退出就好好学。学好了,是一门谋生的本事。”
十二位未来月嫂,只对银子感兴趣。
认真的听着,记笔记,那是不可能的,都不识字。
这就增加了培训的难度。
不过不要紧,只是多反复教教就是。
她们都喜欢银子,学习的时候强逼着自己睁大眼睛认真的听 ,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听进耳中心中,能记的清清楚楚。
第一天的培训全是关于卫生的。
怎么搞干净卫生,酉时初回家时,一人还领了一块胰子,让她们回家洗手用的。
至于沐浴用的香氛胰子,还得等些日子,已经做好,但还得等几天才能用。
昭君已经开始招收族中的小姑娘,帮忙制胰子,洗衣胰子,沐浴胰子,洗发的胰膏,洗手专用的胰子,女子专门洗内衣内裤的消毒胰子。
她控制配方,调配好,交给嬷嬷 ,然后让小姑娘们制作。
一步步的,牵着自己的又铺开了摊子。
“婶婶,咱做的这些胰子真的不摆到店铺卖?”怡婷已经开始学掌家,对赚银子有了浓厚的兴趣。
“不了,以后会有人口口相传,再说了,咱不是为了赚多少银子。
只是我自己做的这些比外面采买的放心。以后给来咱育产部住的夫人太太们用,才更放心……”
昭君可不想累着自己,摊子铺的大,会累死她。
钱财虽好,可没有一技在身来的更好。
穿越多世,她比一般人看的清楚明白,技艺才是立世的根本。
书要读,武要练,技艺要学,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即使遭遇乱世,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也对,婶婶,香胰子真好用。叔祖父家的妹妹们都说她们也没有用过如此好用的香胰子。”
姑娘家家的,最喜欢的就是能让扮靓有魅力的衣裳面脂胭脂首饰等等。
昭君笑笑,“喜欢就好。”
张嬷嬷走路极轻,又悄无声息的来到昭君的身边,弯腰附在昭君耳边说,“太太,那家人又来了。”
“让她们进来吧?”昭君一听脑袋疼,分家的公婆又来了。
每次来都是哭穷,带着一群孩子,她从没有理会过。
每一次他们来,自己就看着他们演戏,有无奈烦躁,也有哭笑不得。
揉揉肿胀酸涩的眼睛,不知道这家人又来干什么。
过节,老人生辰,她都没有小气过。礼物,银子都有给。
“是。”张嬷嬷去请林一白,李氏夫妻还有几位跟班来进来。
林一白,李氏两人不敢惹事,怕族长训。进来就耷拉着脑袋,没啥精气神,装的一点精神也没有。
“爹,娘,今儿来是来看鹏宇的还是有事儿?”
以往二老的借口都是来看孙子,休沐日不来,全是鹏宇上学的时候来的,也不知道怎么看孙子。
反正借口超烂,昭君都不想说什么。
婆家公婆不咋地,娘家的父母也不咋地。
几个月前,原主除服以后回一趟娘家,并不是看父母,是回去祭拜一直教她识字教她医术的老嬷嬷。
在娘家住了两晚,娘家父母一直叨叨家里日子穷,家里缺银子,还说让她改嫁,她们再正大光明的收一次彩礼。
反正也蛮奇葩的,昭君一点也不想与娘家再来往。
“没事儿,就是来看看你。”林一白坐在一边,离昭君远远的。只有李氏带着几个没有上私塾的小孙子坐在昭君附近。
“哦,那娘看吧。”昭君也不急,一边慢悠悠的忙着自己手中的活,也不管李氏(婆婆)。
几个两岁,四岁,四岁半的男孩,一点也比客气,在茶几上抓点心吃。一点规矩礼仪都不懂,昭君倒不讨厌他们,他们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
在白纸描绘什么颜色,都是大人和周围的环境造就的。
不懂规矩,也是因为大人们不教,甚至为了一点点便宜而怂恿孩子们,才变成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