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娘,您想买什么?”小乐乐从昭君的怀里抬起头。刚才一直用毛茸茸的小脑袋在昭君的怀里蹭啊蹭,此时扬起来,绽放着大大的微笑,像张开的小暖阳。
“去皮货店瞧瞧,买些皮子,给你们兄弟俩做鞋子,生皮做成熟皮,需要时间,做好秋冬好穿啊。 ”
昭君每年都会在春天囤积不少皮货,贵的便宜的都囤积,便宜的做鞋底。
厚实的鞋底在冬日才抗造。
里面铺上满满的厚实的毛毛,冬日即使不烤火,脚也不会太冷。
母子三,每年都要做好些双,每年还会给王父王母也做上几双。
同时,昭君还会多做一些送礼。
每年的年礼要送的人家不多,但也有好几家。
送礼要送别人稀罕的,也要送人家喜欢需要的。
用过午饭,母子三一起上街。昭君不想让两孩子只知道读书学习,不懂俗务。
死读书的书呆子,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她想带着他们在市井之间多走动走动。多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
不管何时都不能脱离普通百姓,多了解市井中的,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也能不被下面的下人蒙骗。
买皮货,但昭君不急。第一站是去了菜市,“平安,平乐,去,每一样的菜价都要问清楚,然后用低价买一斤猪肉,一斤筒子骨,还有几样蔬菜,各自去,不许一起知道吧?。”
买菜的游戏,每年都会玩四次,时间不固定。
兄弟俩一听就知道该怎么做,马上伸手找昭君要铜板。
“娘,等着,价格一定是最公道的。”乐乐很喜欢玩这种课外游戏。
“好,娘晓得。快去吧。”
身后跟着小厮,昭君找了一个能看到整个菜市的位置站着。
游戏一玩就是一个半时辰,母子三玩的很尽心。“不错,与三天前的价格相差无几。”
昭君的每一个针对儿子的训练,都是有她的目的。
孩子们也学到很多,老大平安为此悟到不少。也理解娘的良苦用心。
“娘,等下咱们还去皮货店吗?”小乐乐已经跃跃欲试,他很享受砍价的乐趣。
“去,马上就去。”
前面的车夫已经驾着马车开始驶向皮货店。
时间不算晚,下车走进皮货店,小乐乐在皮货铺战绩惊人,替娘节约二三十两银子,节约下来的银子,二一添作五,母子俩平分。
前脚进家门,后脚就开始下大雨,滂沱大雨,哗哗的下。
老天爷还真给面子,没有在半路就下雨。
老天爷,一直没有开眼。滴咚滴咚的一直下个不停,白天下,晚上歇停。
昭君也没有办法,大雨可不是她招来的。
看看天,一场天灾是跑不了的。
她能召唤来各种雷神电婆风婆,但无法阻止老天爷。
忧愁中……
连着下雨的第三天,昭君紧急招来府中的管事还有郊区几座庄子上的管事开会。
她的预感可能要成真,她能隐约感受到天气的变化。
北方,一般不会洪水泛滥,大雨过后,只怕是旱灾。
到底是一年的旱灾还是两年,三年,这可说不好。
该准备的必须准备起来,不能事到临头再想法子。
“诸位可都听清楚了,庄子上的粮食一律不能卖。庄子上的蔬菜吃不完的也不准糟践,全部晒成干菜,做成酱菜,泡菜之类好储存。
对了,廖管事你们酿造酒的粮食,在外面收,多收一些。银子不够,只管来府中支取。”
廖管事是负责酒坊的,如今的安平伯府,大大小小的铺子好些家。
酿造酒的,卖高端定制的琉璃器具玻璃器具的,卖布匹的,卖各种纸品……
酿造的高度酒,她自己还要运回来一些,留着备用,提纯做成酒精。
原本她想着把酒精提纯这事等小儿子大一些以后,把方子给他做资本。
现在看来是不成了,得提前准备。
面对这些管事的们,昭君一直都是不苟言笑,但会在福利待遇上给多一些好处。
“是,太太。”
“廖管事,你那边的高度酒酿好以后,一半要运回府中,小公子有安排。”从此时起,她在人前已经开始给乐乐铺路。
“是,太太,一半可不少啊?”廖管事皱着枯皮眉头,有些诧异的问道。
不知道要那么些高度酒有什么用,怎么吩咐的就怎么做,然后再问一句。自己也算是提醒了主家,对的住太太给的那份银子。
“知道,你不用多管,只是记住头一个月酿造的高度酒送回来一半就是。剩下的等过些日子再议。”
“是。”
眼神移至一位庄头身上,一身灰扑扑的高庄头,此时正思考着太太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天气有变,他是种田的老把式,看天吃饭,没有觉得天气有异。
只是太太做的安排,确实是有天灾时才需要做的安排。
“高庄头,我让韩大找上十来个挖井的班子。你最近除了需要顾着庄子,还得带着他们在府中的几个庄子全都跑一遍。
记住,只要能打井的地方,还有庄户们住的地方,就多打井。
能打多深,就打多深,知道吧?”
“是。”
高庄头一脸疑惑的收起心底的诧异,没有多言语。
打井是好事,难得主家大方,愿意多打井,他也没有什么可推辞的。
“对了,我记得每个庄子上都有鱼塘,记得,不要卖,一直养着,我以后有大用。”
“是。”几位庄头神色凝重,已经意识到太太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看来今年老天爷只怕不给种田的人赏饭吃,要闹幺蛾子。
“回去告诉庄户,佃户们,家里留有粮食的,一律不许卖。缺银钱也不要卖,以后说不定能救命。”
第17章 红楼惊梦(17)
开会时,两个儿子在一边旁听,他们这段时间请假在家里。
后半段是与管事,庄头一起商议一些大事,会议足足开了两个多时辰,留所有人用过午饭以后,才让他们各自离去。
等他们都离去以后,昭君才喝口热茶,又单独的与两个儿子交谈,与他们说起自己的安排。
无非是把酒精的功劳想安在乐乐身上,别说她自私,之前一直不拿出来。
之前拿出来说不定也不会多受重视,边境没有战争,最近几年全国各地也没有天灾,瘟疫。酒精真是拿出来,也不一定会有人重视,得不到她期许的价值。
她不介意多做贡献,不过做贡献的时候,她不期望是不受重视的,开始不受重视,以后推广起来也不是那么好推广的。
会有人不断的质疑,还有人会想歪主意,也许会碍别人的什么事,也不一定。
“安安,刚才娘说的事,你有什么意见没有?”
昭君尽可能的做到公平,也尽可能的听取孩子们的不同意见。
十二岁的杨平安已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古代的孩子都早熟,懂事。
杨平安神色淡定,小嫩脸上表情轻松,没有任何的遮掩,“娘,我没有意见。只要皇上愿意相信,就说是乐乐琢磨出来的。”
乐乐也是十岁的孩子,也懂,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娘,哥,这,这,好吗?我怕皇上知道责怪娘。”他也想要这份功劳,但又怕欺瞒皇上,被皇上知晓以后责罚娘。
在娘与功劳之间,他肯定要选择亲娘。
“乐乐,你别操心,这段时间跟着娘学,再多教你一些新的,等时机到了,再一起报上去。
等皇上给你的赏赐封下来以后,娘就要好好的歇歇,以后尽量少操心。”
这是心里话,确实该少操心,多休养。
说到操心,俩儿子都面露愧色,家里的一切都是靠娘一个人撑起的,他们没有为家里做些什么。
杨平安从炕另一边挪过来,靠在昭君的腿边,轻轻的帮娘按摩。杨平乐见哥哥这样,也挪过来,给娘按摩另外一条腿,小手的力气挺大,按的恰到好处。
“娘,为了咱家,您辛苦了。我和乐乐以后一定会好好孝顺您,不让您受苦受气。”
杨平安比乐乐更懂事更自立,他晓得自己肩上背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他是哥哥,是长子,承担的责任更多。
“好,我相信。你们俩都不许给自己压力,好好享受年少时的闲暇时光,等你们长大了,这样的时光是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