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昭君之开挂人生(14)

全都没有办法,无人可解她之忧。

这还不算什么,主要是外面在传她缺德事做多了,被雷神盯上了。

如今不少人家的主母,都私下说她,说荣国府二房夫妻两。

真把别人当傻子,不是继承爵位的老二,居然窃居当家人的院落。

真要追究,就是那一等将军贾赦也住不了荣禧堂。只有超品的国公爷才能居住。

贾政倒好,一个小小的五品,居然居住在荣禧堂中 。真要讲究起来,御史能参他一个僭越之罪……”

原本就不喜欢荣国府,因为昭君被荣国府二太太到处说坏话一事。平阳郡主,更是厌烦那假惺惺做好人,实则坏透顶的王氏。

以为昭君不知道,她还把王氏大年三十如何被劈的事件,详细的说给昭君听。

外面人知道的版本都是从荣国府下人的口中传出去的。

真实度非常高。

接着平阳郡主的话,昭君轻笑几声,然后说道,“其实,我那位族姑是有青云志的人。觊觎大房的爵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他们心思太昭然若揭,反而落了下乘。

仔细想想,从嫡女到嫡次子,他们是怎么宣扬的。嫡女出生在元日,嫡次子含玉而生。

先不论此时的真假,就说这些话语,在别的大臣王公府中,是忌讳是需要遮掩住的。

除了皇后所生的嫡子嫡女,谁敢如此张扬宣告于外人知晓。

我想就是诸位公主所生的子女,也不敢如此宣扬吧……”

第12章 红楼惊梦(12)

昭君的一番分析,让几位公主陷入沉思。

确实,她们的子女即使真的这样出生,哪怕是吉兆,也不敢宣扬出去。

贾政一个小小的五品,他的夫人就敢如此做,简直是蠢到极致。还有荣国府那位还健在的国公夫人也是一个没见识的蠢货。

竟然不纠正二房干的蠢事,还帮着一起干。

还把二房的心养大了 ,这可是败家之兆。

昌吉公主抿着红红的小嘴,没有说话,可是她有行动,转天就进宫告了荣国府一状,还是找的皇帝告的状。

她早就讨厌王氏,公主的亲生母亲,是慧嫔。慧嫔早年丧母,是在嫡亲舅舅张之然府中长大。

她进宫之前,与舅舅家的表妹张雨晴关系极好。

可是表妹嫁进荣国府没几年,就去了。之前的长子早夭,表妹怀有身孕,听说长子出事,差点一尸两命。

艰难挣扎生下次子,身体一直不好,没有几日就去了。

慧嫔一直在心中记着此事。她所生的昌吉公主,在极小的时候是见过那位表姨母,只是年龄幼小不记得罢了。

不记得,但不影响昌吉公主对这位表姨母有好感,小时候她时常听母妃说起在张府的往事。

与表姨母一起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在母妃的言语中,她对表姨母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

表姨母:人美,心善,温婉,可亲,有才气。

在宫中倾轧多年的慧嫔,从表妹出事,就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表外甥小小人儿,才几岁,怎么可能自己跑去府中的小水湖边玩耍。即使真的跑去水边玩耍,身边不可能没有人跟着。一般大户人家几岁的公子身边,都会跟着丫鬟,嬷嬷,至少俩三人。

身边有人,孩子就不会出事。

可表外甥偏偏出事了,还没有人发现,一直到没气息以后才被人发现,这不是阴谋是什么。

慧嫔一直有念叨,小外甥的死绝对与二房的王氏有关。

一箭三雕,嫡长孙死了,二房的儿子成了嫡长孙。

还让怀孕八个月的表妹差点一尸两命,孩子活了,大人没有活过十天也跟着长子去了。

爵位继承人贾赦,原本还不算太荒唐,从长子,爱妻去了以后,一蹶不振。

人更荒唐了。

还被老太婆逼着娶了一位小门小户的落魄户。

一切的一切,串联在一起,说那不是有人故意设计,她都不信。

慧嫔念叨的这些,昌吉公主早就记在心中脑海中。

对荣国府的二房就更加没有好印象。

听了平阳和昭君的那些话,昌吉公主自己总结了一下,想好措辞以后,就进宫找父皇告了一状。

主要是针对二房还有史老太君,她要拨乱反正。

皇帝哪里不知道女儿的意思,也不是什么大事。荣国府确实太没有规矩,是该好好整治整治。

可怜贾代善,一身无数勋功,只是子女教养的不怎么好。尤其是两位嫡子,都不咋样。

当日,皇帝下旨拨乱反正,荣国府变成了一等将军府。

将军府的面积缩小一半,另外一半封存。随行的还有礼部官员,也有宫中专教礼仪的嬷嬷随行,还带来了太后皇后的懿旨,斥责史老太君,王氏枉顾儒家长幼有序,规矩礼仪,在京城带起了一股歪风。

如有再犯,定当不饶。

贾赦再不济也是一等将军,被昌吉公主的驸马,约出去喝了茶,随行的还有贾琏。

昌吉公主的驸马,下了几贴重药,各种告诫威胁,还把慧嫔的猜测说了,这话他只说是张家查出来的,绝口不提慧嫔。

贾琏还没有完全被王氏笼络住,婚事也只是暂提。

听了驸马的话语,暗恨王氏歹毒,再也不愿意与叔婶亲近。

最主要的还是驸马说:“爵位日后是你的,但如果还这样混日子,不思进取,据查王氏用你父亲的名义在外放利子钱。几样加在一起,会被皇上厌弃,打落成比普通百姓还不如的存在。

要想保住富贵,就得远离二房,再有认真读书。勋贵子弟读书不为考功名,只为能知书达理,懂的时事。也能结交更多优秀的同窗。

如果你想进取,去张府主动联系你外祖,舅父他们。

当年,是你祖母一心偏袒王氏,拦住不准张府追查你兄长和母亲的死因,得罪了你外祖一大家子。

加上你父亲畏惧你祖母,没有主张,寒了张府的心。才多年不如你们父子来往。

万一,张府真的不理你,那就多去几次,你是晚辈……”

驸马也是苦口婆心的说,但愿贾赦贾琏父子两能立起来。

“是,小弟以后一定改邪归正,好好读书,争取得到外祖父外祖母,舅舅他们的原谅。但愿他们能看在死去母亲的份上,不计较琏多年不曾去看望他们。”

贾琏其实不蠢,相反还是个精明人。从他能处理好府中的俗务就能知晓。他性子只是因为父亲没有好好的严加管教无人引导他向好的方向转变,加上有人故意放纵他的性子,才会变的如此。

缺点被放纵,优点被掩盖,也有贾赦不作为还好色贪杯,带了个坏头。慢慢的贾琏,才变成了之后的样子。

贾琏此时心中无限愤慨,对王氏,对二房,对史老太君,都有了间隙。

“知道该亲近谁,不该亲近谁。最好是能让二房主动分家。以后他们做了什么糟心事,也牵连不到你们父子。

还有,也要与林如海大人多多联系。你们的关系还是很亲近的,往日多走动,有时间去南方走走。”

驸马爷把该教的都教了,以后还扶不上墙。他也不会再管,本来他与贾家的关系就不是什么多亲近的关系。

能如此还是因为宫中的慧嫔,还有公主。

后半段,贾赦一直没有言语,心中波涛汹涌。许多曾经年少时的回忆,涌上心间。

祖母对他的疼爱,母亲的偏心,父亲的严苛。年少时订婚以后,岳父对他的严厉,岳母的慈祥和蔼,成婚后娘子的规劝,温柔小意。

娘子在世时,他虽贪玩好杯,但有分寸。虽然文不成武不就,可也不算纨绔。

思忆起当年,心绪难平。曾几何时,他也不错,可当下变成了现如今这样。

现如今,到了他该做出改变的时候,不说变的多有出息(估计很难),至少要保住现有的家业,安安稳稳的传给儿子。

鼓励庶子好好读书,以后能出入官场,兄弟之间也能相互扶持。

贾赦,这人没有多聪明。但他有一项长处,鉴别古董是高手。

要想在这方面搂财,绝对是把好手。贾琏又善经营之道。

父子俩要是走正道,日子还是能平稳富贵。

申时,父子俩回到一等将军府,谁也没有发作,也没有说出去干了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