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戚家祖上积德,才让老二有幸娶到你这个好媳妇啊!”
戚劲给了儿媳妇一个他能想出来的最高评价。
苏梨谦虚地低下头。
戚骁臣看着旁边的妻子,既觉得父亲有夸她贬他的嫌疑,又第一次重新审视起自己的妻子来。
当将军的都十分爱惜体恤手下的士兵,这点戚骁臣与戚劲一样,都希望伤兵能过得舒心。
别的不说,如果妻子真能做成做好这件事,戚骁臣从此也会对她刮目相看。
父子俩欣赏完苏梨,戚劲开口对苏梨道:“你这个想法很好,为父全力支持你,不要动你的银子,需要银子直接去跟李叔要,多少都随你用。”
苏梨感动道:“父亲才是真正的爱兵如子,前期所需银两并不多,只是需要咱们聘请手艺师傅,再提供教习场地。父亲,您与二爷早出晚归,咱们家的练武场平时几乎都闲置着,收拾收拾当教习场所正合适,儿媳想,不如您先招募一批年轻的伤兵,就让他们住在咱们府上?”
戚骁臣觉得这主意不错,练武场在侯府东边的跨院,与内院距离甚远,不必担心伤兵们惊扰了女眷。
戚劲迟疑了:“就怕他们闹闹哄哄的,你们大哥听了心烦。”
戚劲对两个儿子一视同仁,长子受伤之后,戚劲才稍微怜爱起长子来,遇到与长子有关的事,戚劲都要多想几分。
苏梨早有准备,低声道:“父亲不觉得大哥才是咱们最该激励的伤兵吗?”
戚劲难以置信地看着儿媳妇:“你有办法让你大哥振奋起来?”
苏梨笑道:“办法儿媳想了,只是不知能不能行得通。”
戚劲奇道:“什么办法?”
苏梨摇摇头,有些俏皮地道:“容儿媳先卖个关子,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有希望就好,戚劲完全支持儿媳妇,叫儿媳妇放手去干。
又商议了一番细节,苏梨与戚骁臣告退了。
名义上的夫妻俩并肩行走,戚骁臣看着苏梨娇美的侧脸,想到她还准备帮大哥重振旗鼓,不知为何,戚骁臣越想越不舒服。回忆这段时间,戚骁臣忽然发现他的妻子与他的大哥打了不少交道,大哥送她防身丫鬟真的一点私心都没有吗?现在她提出照顾伤兵,又有几分是为了振奋大哥?
“你想怎么帮大哥?”戚骁臣问。
苏梨看都没看他,道:“这事不能提前泄露,否则就没有我想要的效果了,再说也不一定管用,二爷稍安勿躁,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戚骁臣轻嗤一声:“你对大哥倒是用心。”
苏梨居然听出一丝丝酸味,她斜了戚骁臣一眼:“爱屋及乌,他若不是二爷的大哥,我才不会管他。”
戚骁臣不信!她连碰都不让他碰,对他会有爱?看上大哥的小白脸还差不多!
“别怪我泼你冷水,外面那些伤兵家境艰难,你教他们赚钱他们有干劲儿,大哥衣食无忧,你能用什么吸引他?”
苏梨就是不说,继续卖关子。
——
有戚劲的支持,关西侯府很快就住进来了一批残兵,一共二十五个,最年轻的才十八岁,年纪大的有四十了。
在侯府总管李叔的陪伴下,苏梨带着六位师傅来检查众人的天分都点在哪些方面。
六位师傅都是苏梨挑来的,一位是木雕师傅,一位是首饰师傅,一位是教人算账的账房先生,一位是擅长各种乐器的音律先生,一位是医馆里替人推拿按摩的郎中,最后一位,是京城卖出多本当红话本的文人。
六位师傅在练武场分别摆个摊,二十五个残兵依次去尝试。
前面五位师傅李叔都理解,教人手艺的,他指着手摇折扇派头最大的写话本的文人,好奇地请教苏梨:“他们都是武夫,大字不识几个,夫人怎会想到教他们写话本?”
苏梨笑道:“您想想,文人写出来的都是才子佳人,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他们没经历过,瞎编的肯定没有亲身经历的精彩,如果这些残兵里有擅长讲故事的,那他只需口述让别人代写,只要故事精彩,都是一条生财之道。”
李叔明白了,对二夫人越发佩服。
一天下来,二十五个残兵各自拜了师父,开始比着劲儿学了起来。
戚骁臣、戚劲来比武场看过后,见大家学习气氛浓厚,都很欣慰。
比武场交给李叔看着就行,苏梨偶尔会过去瞧瞧,剩下的时间,苏梨把自己关在书房,埋头准备她送给戚凌云的大礼。
戚骁臣猜的没错,比武场那些残兵们都是苏梨的幌子,她真正想激励的只有戚凌云,戚骁臣唯一猜错的,是苏梨的动机。
作者有话要说:戚骁臣:大哥,你是不是给我戴绿帽了?
戚凌云:怎么可能。
戚骁臣:那你发誓!
戚凌云:……无聊。
第16章
残兵的就业再培训非一日之功,最先赚钱的是一对儿组合,瞎眼吴三、残腿张生。
吴三家境贫寒,他大字不识几个,但从小喜欢跑到茶馆外面听里面的说书先生讲故事,吴三二十岁的时候从军去了战场,六年后负伤,双眼失明,过得暗无天日。朝廷发的抚恤金家里早用光了,给他大哥二哥娶媳妇,两个嫂嫂一进门,吴三这个残废越来越不受家人待见,这次戚劲一招人,吴三主动投奔过来。
吴三不想学推拿,他想讲故事。
张生断了双腿,他对手艺活儿没有兴趣,开始跟着算账先生学算账,后来听旁边的吴三需要一个帮忙把故事写到纸上的,张生便毛遂自荐,愿为吴三代笔。经过当红话本文人的两个月精心培训,吴三、张生合作写了一个话本,《战场风云》!
这个话本以吴三的经历为原型,但主人公运气比吴三好多了,凭借高超的武艺、睿智的头脑一步步从一个小兵升为将军,最后封侯光宗耀祖,中间当然少不了各路美人主动献身,甘愿做他的妻妾。
两人先写了二十回投稿到书局,书局老板觉得不错,印成书摆摊售卖。
经戚劲、戚骁臣、苏梨帮忙宣传之后,这本书红了!
吴三、张生收到第一笔稿费时,戚劲做东,在侯府大摆宴席犒赏这一批残兵。
成功赚钱的吴三、张生乐呵呵的,其他残兵见了,更有动力坚持了。
宴席之上,残兵们不约而同地夸赞侯爷二爷仗义。
戚劲再次强调,这主意都是他的好儿媳宋氏想出来的,只是宋氏不方便经常抛头露面,才由他与戚骁臣四处张罗,大家要谢,该谢他的儿媳妇。
于是残兵们纷纷改夸二夫人,什么貌美心善、才貌双全、菩萨心肠的。
戚骁臣一边喝酒一边听着这些夸赞,不知不觉跟着飘飘然起来。
宋漪兰嫁给他两年多了,以前怎么没想到造福残兵?依戚骁臣看,宋漪兰这次是真的想与表妹争夺他的宠爱了,宋漪兰确实聪明,一边用半年之约分开他与表妹,一边趁此机会努力在他面前表现,吸引他的注意。
半年之约已经过去了一半,这三个月,每隔几天戚骁臣都会收到表妹送来的信。
戚骁臣不爱看信,有的话柳盈盈当面对他说戚骁臣喜欢听,变成白纸黑字,翻来覆去都是嘱咐他照顾身体,情话不见几句,戚骁臣越来越腻味,看信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三个女人,宋漪兰貌美有才华,替他挣了面子,月练夜夜为他暖被窝,只有柳盈盈离得远。
戚骁臣没有忘了他的表妹,但他现在更期待三个月后与宋漪兰圆房的那一刻。
宴席散后,残兵们走了,戚骁臣也准备回二房。
戚劲叫住了他,将人带到了书房。
“父亲有事?”戚骁臣疑惑地问。
戚劲瞪着他道:“咱们戚家帮助残兵们自力更生,外头那些大臣都夸我,我解释说是漪兰的功劳,你猜他们说什么?”
他脸色难看,猜也不是好话,戚骁臣突然涌出不好的预感。
“说,说什么?”
“他们问我,说漪兰嫁进咱们家也两年多了,怎么还没有怀孕!”戚劲气得一拍桌子,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一个个老匹夫,嫉妒我有好儿媳他们没有,便鸡蛋里挑骨头,讽刺漪兰怀不上孩子!”
戚骁臣额头开始冒汗,他就知道,父亲找他肯定没好事!
宋漪兰为何怀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