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黑衣人和左翊卫都已经死了,他们身上的线索已经断了。
缇骑要得出真相,就只能顺着周云川这条线索追查下去了。如今缇骑还在茂岭深山密林中,待消息传到山东道,最快也需要两天的时间。
两天时间,足够做许多事情了。——譬如周家将所有线索都毁掉,譬如周家所有人都逃走了。
永昭帝也知道这一点,沉默了良久,才说道:“周云川有这个胆子行刺,应该都已经安排妥当了。纵然如此,朕也要其活着!”
周云川以为不开口就可以了吗?想死,没那么容易!
汪印听令,唯今之计,就只能这样了。
这场刺杀来得太突然,牵涉太多人,他目前所能做的便只能这些了。
想了想,汪印建议道:“皇上,微臣不知还会不会有行刺事,微臣建议队伍尽快起行,一路上减少驻扎,以便早些回到京兆。”
有了一次刺杀,还会不会有第二次?算无遗策的汪督主也不敢保证。
这个时候,调河内卫的士兵前来护驾才是最稳妥的。然而,等待皇上发出命令,到大将军们集结士兵,中间又需花费好几日的时间,对皇上安全没有太大的意义。
永昭帝点了点头,下令道:“传朕旨意,午后拔营,立刻赶回京兆!”
此时,在五皇子营帐内,五皇子郑繁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柔和的脸容上偶尔闪过一丝惊惧。
第352章 监国出事
在得知周云川与永昭帝遇刺一事有关,郑繁简直难以置信。
周云川?最近深得父皇看重的周云川?怎么可能?
可是,周云川的哀嚎在营帐里响了大半夜,这绝对不会有错。
听到缇骑已在追查与周云川往来密切的人,郑繁不由得恐惧起来,脸色都微微发白。
在这一次大祭队伍里,与周云川来往最紧密的人,当属他啊!
为了拉拢周云川,他有事没事都往周云川的营帐里面跑,还一待就是不少时间。
说不定,缇骑若是拿那个小瓶子里面的东西喷洒的时候,他的靴子上也会出现点点绿色。
怎么办?他往周云川营帐跑得如今频繁,父皇会怎么看?
父皇会不会认为他与周云川有什么勾连?会不会以为行刺一事与他有关?
此时此刻,郑繁心里有说不出的后悔,后悔为何去拉拢周云川,恨自己为何会与周云川接触最多。
若是父皇生疑……
郑繁背后生起了冷汗,寒意从脚底瞬间至头顶,直令他身子发抖。
若是父皇真的生疑了,那么他这个皇子也就做到尽头了!
怎么办,怎么办?
不行,得马上前去御帐向父皇禀明一切,就算会引起父皇不喜,也总比引起父皇生疑、皇子生涯做到尽头要好!
长史许炼阻止了他的动作,劝慰道:“殿下,无须如此忧心。周云川之前深沐皇恩,在大祭队伍中的人,有几个没去过他营帐呢?皇上想必不会怪罪的。”
“殿下现在前去御帐,绝非上策。皇上正在为周云川事而震怒,听说汪督主也在御帐中,若是发皇上迁怒殿下,那么事情就严重了!”
听到许炼这么说,焦急的的郑繁才渐渐冷静下来。
好一会儿,他才点点头道:“没错,没错!本殿现在就应该安静,什么也不能做!”
无私显见私,他若是前去御帐了,那真是太蠢了。
就在回程的时候,汪印在夜半时分接到了缇骑的急信。
太子监国,出事了。
汪印接到的书信,是叶绥写的,由缇骑千里加急送来。
虽然送信缇骑到来时已是半夜,负责守卫汪印的唐玉却不敢有片刻耽搁,直接将此书信递进了营帐中。
半夜送至的书信,必定十分重要!
起来披衣的汪印心中已有所感,待拆开书信来一看,淡漠的面容仍旧带了丝震惊。
果然出了大事!太子监国出事了!
之所以会出事,正是与太子妃卫氏有关,与太子妃的娘家陈留卫氏有关!
卫家乃世家望族,先前因查户括隐和迁族移宗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虽然出了一个太子妃,却没能止住家族颓势。
叶绥在信中提及,正是因为这样,卫家为了保住家族根基,为了减少损失,就趁着太子监国的机会,与平淮署令薛兆荪勾结起来,暗中哄抬京兆物价,引起京兆动荡,使得民不聊生,卫家因此而获得巨大的好处。
此事出现得太突然,影响也太大,哪怕缇事厂与谢玠极尽所能,京兆的情况也极为危急。
叶绥送来这封书信,就是为了提前告知他,让他心中有数。
汪印将书信缓慢而仔细地叠起折起来,就像之前收到的叶绥书信一样,将它妥帖放好。
做完这事后,他才唤来唐玉,迅速下了几个指令。
唐玉应令而去,汪印却再也睡不着了,狭长的眉眼中有着显而易见的忧虑。
平淮署是太府寺属下的部门,主掌平稳物价,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京兆的物资财货。
按照国朝的制度,户部掌管全国财政,而太府掌管仓储出纳。
太府的出纳,是根据户部所行的文书执行的,户部又凭太府寺的申报审核其开支实数,以互相制约。
平淮署只是太府寺属下的官衙,属令不过是朝中从六品上的官员,怎么会弄出那么大的动静呢?
平淮署之上还有太府寺,太府寺与户部互为牵制,就算平淮署会闹出什么动静,这两者都能压下去。
更别说,京兆还有左仆射谢玠!
谢玠留守京兆,辅助太子监国,为何没能处理好平淮署的事情呢?
小姑娘的书信是在两天多前送来的,心中道会担心引起京兆动荡、百姓恐慌。
如今两天过去了,京兆的情况又怎样了呢?
他想起了与叶绥说过的国朝局势,一致认为储君之位现在不宜有动。
可是……
现在太子监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必定会影响太子的地位,那么朝局定有变化!
缇骑的急信既已送到,那么朝廷的急信想必也很快到了。
皇上知道这件事情后,会怎么样呢?
天微微亮的时候,一骑以飞快的速度朝大祭队伍疾驰而来,骑马的士兵高声喊道:“报!——京兆千里急信!”
话音才说罢,这士兵已来到队伍前方了,他立刻翻身下马,将急信传给了左翊卫士兵。
这个送信士兵已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脸上全是疲惫倦态,只是死死撑着。
就在这个时候,那匹高大的骏马突然倒在地上,抽搐着口吐白沫死了。
事实上,像这样累死的骏马已经好几匹了,可见这封书信之紧急。
听到京兆送来千里加急书信,所有人都知道京兆必定出了大事。
现在京兆有太子监国,这个大事,莫非与此有关?
永昭帝心中起了不好的预感,在打开书信一看后,他的脸色就变了,脸上八字纹深得好像会刺伤人的利刃似的。
“啪”的一声,永昭帝猛地将书信压在了桌上,神色无比震怒:“孽子!孽子!!”
第353章 返回
这封书信上说的,自然是汪印昨夜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平淮署出事了!
永昭帝心里有说不出的怒火,几乎要将急报都抓破了。
他合了合眼,胸口仍在剧烈起伏,随即下令道:“令队伍继续急进!传朕旨意,令令定国公暂时执掌平淮署!口谕即刻发京,其余事等,待朕回到京兆再说!”
正在御帐的汪印当即听令,立刻将书信交给了缇骑,让缇骑将书信立刻送回京兆。
——缇骑的速度,比军中士兵还要快半天。
定国公齐瞻竹的忠心不用怀疑,而且定国公府威势民望极深,的确是掌管平淮署的最好人选。
此刻,汪印只希望齐瞻竹能稳住京兆的局势。
此时,御帐中的礼部尚书王玉璞禀道:“皇上请息怒!此事或许太子并不知情……”
“不知情?!太子是怎么做的?不知情?”永昭帝狠声打断了王玉璞的话语,根本无法压抑自己的怒火。
卫家胆敢做这些事,太子能不知情?卫家能得到那么多好处,太子没有从中包庇?
若无太子,京兆会如此动荡?
若无太子,百姓会如此恐慌?
民为国之本,百姓恐慌,必定是因为百姓的根基受损了,卫家为了得到好处,就利用平淮署来影响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