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番外(1009)

作者:平白兄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已经不需要迟疑了,正是他们的死,让汪印迅速定下主意。

和穆太澄关寒松一样,他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京兆何以生变,而是在这样的局势之下,雁西卫该怎么办。

在骤然听到这个消息之时,他来不及去想是谁杀了韦皇后和十八皇子,他唯一所能确定的,便是要变天了!

韦皇后和十八皇子的死,意味着朝廷另一场战争开始了。

这场战争,所激烈的程度和所带来的后果,依然不弱于大雍侵略。

既然是战争,所要准备的,当然就是粮草兵马,那么现在雁州这些士兵,就是他的兵马了。

韦皇后和十八皇子已经死了,不管他们是谁杀死的,总归是一个信号:夺嫡再一次开始了!

他从皇宫中所救出来的二十一皇子郑云回,如今正躲在长公主府中,不管其是不是现身在朝廷,朝官都不可能会忽略这个人。

尤其是,他率领士兵击败了大雍之后。

他正是明白了这些,所以才决定借兵不还,而穆太澄和关寒松既然脱口而出那些话,必也是这样想的。

三人彼此看了看,最后穆太澄也笑了起来,“哈哈”道:“督主既然已经想好了,那就这般去做了。如今险途,手中绝不能没有兵力。”

韦皇后和十八皇子身死,意味着国朝生变,作为国朝的将军,穆太澄本应忧心忡忡才是。

可是,他实在忧心不起来!

他所有的忧心,已经在这些年耗尽了,尤其是在他女儿战死之后,就更加没有什么忧心之类的了。

如果不是韦皇后迟迟不发兵,他的女儿和那么多士兵就不会战死!

自从皇上驾崩之后,国朝就注定生变了。先前是国难当前,他虽然没法做什么,但依然认为韦皇后和十八皇子执权,才是国朝的灾难。

他不知道汪印先前为何不支持十八皇子争夺皇位,许是出于国朝大局的考虑,又许是因为什么,但现在倘若不争,那就完全没有理由了。

经由这一场惨烈的战事,已经证明了,留着韦皇后和十八皇子这样的人当权,才是国朝真正的灾难。

所以,他由衷觉得韦皇后和十八皇子死得好。

国朝必须要经历这样的动荡,才能涤清污浊,才能真正稳定下来,才能绵延恒久。

割肉之痛,是为了活命,国朝现在不正是如此吗?

第1462章 散尽

明明皇后宾天如此大的事情,却因为种种前因,令汪印这三个人迅速做出了决定。

也难怪他们会如此,就冲着先前韦皇后欲问罪汪印,将二十万士兵战死的事情栽赃在汪印头上,穆太澄他们就不能忍了。

就算韦皇后没有宾天,他们也一定要讨个公道的,不仅是为了汪印,更是为了那些死去的士兵!

关寒松看了看自己胸口的纱布,随即说道:“督主,穆将军,如今战事已了,我也打算率兵返回岭南卫了。”

原本,他打算多养几日伤的,但现在皇后宾天,国朝局势动荡不明,他也得尽早返回岭南卫,以稳定军心了。

他想了想,这样说道:“督主,我只带数百士兵返回即可,其余的……就留在雁西卫这里。”

此言一出,汪印和穆太澄都忍不住看向了他。

“关将军,这样……好吗?”穆太澄最先说道,他当然明白关寒松这样做的原因。

但将这些士兵留下来,并不见得就是好事。

关寒松笑了笑,道:“当初我乃无令而动,这些士兵随我而来,都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如今敌人已死,幸存的人当然要想尽办法活着。”

他返回岭南道之后,必定会遭遇到朝廷问责,这些幸存的兵将跟着他,才真是生死未卜。

只有这些士兵留在雁西卫这里,朝廷才会铭记这些士兵所立下的功劳,虽然不能说功能抵过,但起码在雁西卫这里,性命无虞。

当战事落下帷幕,“事急从权”就会成为罪名了——不一定就是如此,但关寒松不得不防。

纵如此,穆太澄仍旧还是担心:这些士兵可以把雁西卫当作后路,但是关寒松呢?其回了岭南卫能怎么办?

关寒松没有再说什么,倒是汪印开口了:“如此,也是个办法,局势未定,这些士兵留在雁西卫,关将军可以回环的余地就多了。”

当初关寒松是带着五万士兵前来,如今活着的人都没有半数,剩下的士兵就弥足珍贵了。

这些士兵没有死在战场上,如若死在了国朝权力的倾轧当中,那么让他们情何以堪?

朝廷倘若问罪,关寒松大可报这些士兵都战死了;没有问罪,待到合适时机,关寒松便可以将他们接回岭南卫了。

关寒松虽然脸色苍白,但脸上还是笑着:“正是这样没错,进可攻退可守,那些士兵……就拜托两位了。”

既知京兆有变,他也就不再耽搁了,立刻将幸存的岭南卫士兵召集起来,说了他的安排。

如同汪印和穆太澄所预料的那样,这些岭南卫士兵当然不愿意留下,誓要与关寒松共进退。

汪印不知道关寒松是怎么说服这些士兵的,但第二天一早,关寒松便来向他辞别了。

被留下的那些士兵,虽则许多人双眼通红,却都是安静地目送关寒松离开。

直到关寒松的身影再也看不见,这些被留下来的岭南卫士兵才逐渐散去,加入了演武场训练当中。

在关寒松离开之后,另外一个人也带着士兵前来找汪印了。

第1463章 留下

这个人,是剑南卫副将军袁震。

先前袁震带着近八万士兵跟随汪印前来抗敌,这八万士兵,有一些是袁震的亲兵,但更多的,是被汪印用死亡威胁而“借”来的士兵。

托汪印和缇骑之福,这八万剑南卫士兵没有太大损伤,如今还剩下将近七万人。

见到袁震到来,汪印并不感到意外。

如今战事已了,关寒松已经率领士兵离开了,现在就轮到袁震了。

汪印虽然想着借兵不还,却不愿意强袁震所难。

毕竟,袁震给了他非常大的帮助,这八万士兵是其一,那条通往云州的古道又是其一。

如此想着,汪印倒是最先开口了:“袁将军,你是来向本座请辞的吗?战事已了,雁州不日将收拾妥当,届时袁将军便可带着士兵离开了。”

他会让袁震带着剑南卫士兵离开,但他希望并不是现在。

京兆的局势太诡异,国朝的走向谁也不能预料,袁震和士兵就算要走,也最好是稍稍迟一点为好。

况且,剑南卫大将军周南并没有容人之量,此次自己和袁震几乎将岭南卫士兵全部都撬走了,周南想必已经气疯了。

袁震他们返回剑南道,还不知有什么在等着他们。

袁震朝汪印拱了拱手,然后道:“督主,我此番的确是来请辞的,却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部分剑南卫士兵。”

他不待汪印说话,便继续说道:“督主,虽然烽烟已靖,但山河尚未收整,雁西卫正是最缺人的时候,所以我想留下来。”

想了想,他补充一句道:“和五万士兵留下来,有两人人想要回到剑南卫,所以来替他们请辞。”

袁震说罢,又朝汪印拱了拱手,道:“督主,我话已经说完了。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出去了。”

“……”汪印第一次感觉到哑口无言。

袁震的话语和做法,实在出乎他的预料!

他没有想到,袁震非但不是来请辞的,还留下了五万士兵!

五万士兵,这是剑南卫一半的兵力!

他深深看了袁震一眼,心中不禁有些热,然后开口道:“为什么?”

为什么袁震愿意留下来?为什么那些士兵愿意留下来?

本座还记得,当初愿意跟随袁震的,并没有这么多士兵。

当初从剑南卫离开和现在留在雁西卫不走,袁震难道就不怕朝廷怪罪?

这个问题,袁震也问过自己许多遍,答案已经有了。

他这样说道:“督主,这想离开的两万人,要么周南的亲信,要么就是怕死之人。他们想回去,那就让他们回去好了。”

“至于留下来……现在雁西卫都没有人了,我们留下来刚刚好。”

他说得轻巧,但是汪印却知道不是这样。

袁震决定留下来,这本身对于他和对于雁西道来说,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