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绥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郑云回的答案很满意。
到了这个时候,虽然她已经重活了一辈子,但还是不得不佩服姐姐的远见。
当初是姐姐首先提出让云儿跟随他们前去江南道,正是在江南道,云儿能够真正接触到国朝的民生,真正了解国朝的读书人和百姓,知道这些人过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其后,云儿又亲眼见到江南道的大洪水,更是经历了彭城之战,因为因为见识到洪灾和战争,云儿才真正知道何为生和死。
一个人只有知道了生和死,才能敬畏生和死,才算是开始成长了。
尤其是云儿还生长在皇家之中,比旁人要经历更多的艰辛险阻。
尤其是因为姐姐的身亡,云儿经历过无比的惨痛,先前关于生和死的思考,在江南道就埋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在叶绥看来,云儿的确比其他的皇子更加适合执掌国朝。
这不仅仅因为云儿是她的外甥,更因为云儿的经历。
再者,叶绥对自己和汪印有信心,她相信若是云儿登基,朝中有那么多重臣的匡扶,定然能够成为明君。
郑云回抬头看向叶绥,这样问道:“姨母,现在问题不是我想不想当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局势……”
这大安朝的江山,对他们来说,也压根不是囊中取物呀,姨母问得……太轻巧了。
第1459章 各难
郑云回虽然不是对朝局了如指掌,但是听过孙长蕴给他讲解,再加上叶绥的提点,他很清楚现在朝局是如何险峻。
姨母问他如何想的,其实他所想……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要登上那个位置太难太难了。
那个位置,向来都是用鲜血和白骨铺就的,越是靠近那个位置,所付出的代价越大。
叶绥点点头,道:“朝局虽然严峻,却并非无法可想。不过,你还是专心在府中跟随孙大人学习。”
许是重活一世,又许是因为郑云回前世登基为太宁帝,她现在反而觉得要登上那个位置,也不是那么艰难了。
经过这么些年的博弈,不知不觉间,云儿已经有了很多有利条件。
世袭罔替的两大国公,是支持云儿登基为帝的;中枢三省主官之中,顾名璘同样是支持他的。
更为重要的是,半令率领士兵赢了大雍,立下了不世之功,声望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
永昭帝已大行,韦皇后已宾天,能威胁到云儿的人……可以说没有了。
想到这里,叶绥一时难以形容自己的心情。
高兴吗?并不,在这过程中有太多曲折苦痛了,现在的利好局面,是因为有先前那么多事情打底。
某种意义上来说,活到最后,就已经胜利了。
可惜,姐姐已经不在了……
叶绥有片刻消沉,但很快就打起精神说道:“云儿,怕是不久,你就要重新入朝局了,你要做好这个准备。”
这便是她想要和郑云回说的。
先前云儿离开宫中是迫于形势,如今形势不一样了,云儿定必要重返皇宫——她有预感这一天不远了。
定国公已经表态了,其余朝臣的表态也不会远了,就剩下那么几个皇子,有一争之力的,还能有谁呢?
十九皇子是绝无可能的,五皇子一系,是在废太子郑重时代就已经落败的了,在她看来也不会有什么卷土重来的可能。
那么,就剩下……十皇子郑瑞了。
这个局势,已经不用怎么仔细审视了,也是在韦皇后突然宾天之后,叶绥才发现,原来自己看漏了十皇子这个人。
非但是她,就连半令都看漏了。
谁会想得到,一直养在韦皇后膝下、在朝中丝毫不显的十皇子,会是最后有力的竞争者呢?
现在想这些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现在关键是接下来的举动。
云儿肯定是要重回皇宫的,但是在什么时候重回、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重回,这个她还没有想好。
定国公在出宫之后,给她传来了口讯,告知了他的决定,那就是现在就要让云儿现身,参与到皇位的竞争之中去。
定国公的意思很清楚,现在正是入局的最好时机,倘若新君定下之后,云儿再出现的话,那就成了谋反。
他说,有半令在雁西道,云儿登基为帝的把握很大。
但叶绥现在定不下主意,她得和半令先商量,或者……等待他的决定到来。
她现在心系的汪印,如今也在雁西道苦苦思索,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当中。
第1460章 有借无还
不管是对汪印还是对雁西卫的兵将来说,虽然已经打赢了战争,但是局面仍旧极为艰难。
穆太澄和关寒松正在养伤,穆宜等兵将的尸体已被收敛好,还活着的兵将们正在收拾善后。
那么多兵将战死,现在雁西卫最需要的便是休养生息,但是汪印却不能停下来。
对他来说,最危险最艰难的局面还在后面。
“督主,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在雁西卫议事厅内,穆太澄这样说道。
他的旁边,是胸口裹着着纱布的关寒松。
敛尸恤兵这样的事情,自然有属下兵将去做,穆太澄和关寒松却不能安心养伤。
战时的惨烈,战后的艰难,京兆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阴霾,时刻笼罩在他们心头。
尚未等汪印回答,穆太澄便继续说道:“我已经断了一臂,雁西卫大将军,我是不能继续当下去了。但是督主,雁西卫怎么办呢?”
他脸上满是沉痛神色,一旁的关寒松同样如此。
正如穆太澄本应被调令回京一样,在战事结束之后,作为岭南卫大将军的关寒松,本应立刻返回岭南道的,但是他没有动。
原因,自然都是和穆太澄的一样。
令他们沉痛而日夜难眠的,自然就是雁西卫如今的处境。
如今在雁州这里的,拉拉杂杂有十几万士兵,但真正可以说是雁西卫的,也就是三四万人。
——真正的雁西卫士兵,都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
现在所剩下来的,是汪印从各大卫中借来的士兵。
既然是借,自然有还,这些士兵,迟早都要还给各大卫。
如果这些士兵还给各大卫之后,那么谁来守住雁西道这里呢?
虽然国朝是重创了大雍,大雍不可能再侵略,但是诺大的雁州,同样需要士兵来镇守。
没有士兵,怎么能行呢?
可是,从各卫借来的士兵怎么能不还?旁的不说,单单就是剑南卫,汪印就从中借走了八万士兵!
即使韦皇后宾天了,但国朝要平稳,自然都要平衡各卫的兵力。
这几天,穆太澄和关寒松都在想这个问题,几乎没有怎么合过眼。
他们相信,汪印同样如此。
汪印沉默了好一会,然后才问道:“两位大将军,你们觉得雁西卫应该怎么办?”
雁西卫不是他的,但是雁西卫对他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即便大雍数十年内都没有入侵之力,但是雁西卫必须有人镇守,最好的兵将人选,当然就是经历过这一场激烈厮杀的人。
汪印正想说些什么,一名缇骑便匆匆走了进来,急禀道:“厂公,京兆送来急报,皇后宾天、十八皇子溺亡!”
汪印瞳孔瞬间缩了缩,穆太澄和关寒松则忍不住站了起来,异口同声说道:“什么?”
韦皇后宾天、十八皇子溺亡?
下一刻,他们都转向了汪印,脑中第一时间出现的,不是震惊他们之死,也不是哀叹国朝生变,而是这么一句话:
“督主,这些借来的士兵万万不能还!”
第1461章 割肉之痛
听到穆太澄和关寒松的话,汪印突然笑了起来。
他素来是淡漠的,尤其是在战场上,虽然并不杀气腾腾,却让人无比畏惧,穆太澄和关寒松印象中,他就没有怎么笑过。
这一笑,让他们惊愕异常,却又有一种心照不宣的了然。
督主明白他们的意思吧?是赞同他们的想法吧?
汪印笑罢,点点头道:“两位将军说得没有错,这些借来的士兵,当然不能还。”
有借无还,从来就不是汪印的处事原则,但是现在他打算这么做了。
在没有得知韦皇后宾天和十八皇子溺亡之前,他还在迟疑着这些士兵怎么办,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