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715)

作者: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陶氏的计划,是获得张太后默许,而张氏可谓就是那个搭桥人。

“但陶才人的想法,从来都是过河拆桥!她已经布局暗害太子妃母子性命,当得张娘娘支持母仪天下后,怎会让长子受教于寿康宫?才人说过国戚唯有陶姓一门理应再无外姓,秦、陶二姓之下,皆为臣子奴仆。”

“好个贱人,竟敢口出狂言如此跋扈!!!”张氏终于忍无可忍了。

立马就回了娘家商量诸位亲长,把陶

氏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立时五马分尸才好,曹国公也是怒火焚胸:“我说这一段儿,怎么姓陶的上蹿下跳可劲的在笼络人心,手都伸到我曹国公府门中来了,哈,原来他家女儿竟然有这样的野心!”

“祖父当立即告之姑祖母,不能养虎为患!”张氏道。

“这事虽让人气恼,不过陶氏毕竟将要临盆,这个时候,太子殿下怕也不会让陶氏出现任何闪失,再者讲,陶氏若是在寿康宫出事……真难保圣德太后会否借题发挥啊。”张氏的亲爹张由鹄问过了幕僚的意见,按抚一家老老小小的怒火。

“这事在你看来究竟应当如何?”曹国公还是听得进儿子们的劝言的。

“殿下既已不容陶氏,咱们应当与殿下商量个对策,听凭殿下决断的话……总归娘娘和咱们都不至于受到牵连。”张由鹄完全是把僚客的主张一字不漏照搬。

曹国公抬脚便走。

太子现已正式迁居慈庆宫,故而倒也不用宫里宫外两头跑,而今弘复帝已经将多半的政务移交太子处断,慈庆宫不乏接踵而至的官员,曹国公等了足有一个时辰,太子才抽出空闲见他。

听曹国公赌咒发誓一番,太子才凉凉说到:“这么说来,阴谋诡计都是陶氏在那儿一厢情愿?张公是直到今日才明白再次被陶氏利用了?”

“太后娘娘是担心与殿下从来不曾亲近过,祖孙之间因为小人居中离间越发疏远,本有想法接了皇孙殿下去寿康宫教养一段儿,可也想到殿下必定重视嫡长子,且太子妃的才德,也足够教养皇孙殿下成材。又兼……陶氏花言巧语,偏说在太子府存在被人暗算之忧,难以安心养胎,娘娘以保全皇嗣血脉为重,才决定让陶氏在寿康宫产子,当然……陶氏既说了愿意让她的子女承欢太后娘娘膝下的话,娘娘更感欣慰,可不曾有别的念头啊……说句大实话,陶氏生子生女尚且未知呢,娘娘哪能想到这么长远。”

生子生女的确未知,但这和想没想如此长远可并不存在因果关联,太子当然不会相信曹国公的辩解,不过,他当然会“接受”辩解。

于是曹国公夫人第二日就去了一趟寿康宫。

陶芳林已经将近临产,这时候自然不会仍与圣慈太后寸步不离,且听说来者是曹国公夫人,就更不觉有去“监看”的必要了,此时,她正靠在炕床上,半闭着眼养神。

苦心设置的珍珑杀局,竟然仍未将春归置之死地,不甘倒是其次,陶芳林更在意的是这局杀着究竟是怎么被化解于无形?

心里存在无数狐疑,却又不能露出端倪,就更不说直接询问圣慈太后了。

但陶芳林却并不心虚。

顾氏纵便是侥幸破局,却没有任何凭据证实此局乃她所布,顾氏不是个蠢货,当然不至于“血口喷人”,唯一担心的事就是——圣慈太后把这事泄露出去,让太子知闻这起风波原来是她“间接”造成。

陶芳林深深吸一口气。

太子对顾氏,过于执迷,这样的认知好比一盘馊臭的烂肉,摆在她的眼前,让她恶心犯呕,让她恨不能将烂肉一般的顾氏丢去猪圈狗舍。

还有更重要的是,顾济沧!

那一世太子就是因为顾济沧才中圈套,明明眼看就将登极九五,最终却落得死于伏杀的下场!

不过应当还赶得及,待她产子之后,回到慈庆宫还来得及阻止阴谋,并建议太子将计就计把所有隐患都斩草除根,如此就能立下大功,虽说有董妃在,晋国公府未曾势颓,一时间还无法母仪天下,不过这原本就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做不到速战速决。

只要争得夫人的名号,有朝一日太子克承大统,她就必然会据贵妃甚至皇贵妃之位!

若她这回一举得子,身后还有寿康宫支持,就能在三宫六院有和董明珠平分秋色的资本,而唯一糟心的就是,怎么才能把顾春归这个贱人杀之而后快。

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

陶芳林就已经临盆。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这是妇人最幸福也是最痛苦的时刻,陶芳林具备生子的经验,但她仍然会心存忧惧,好在一切顺利,她仍和前世一样并没有经受太大的险难,成功的……当宫人道出“恭喜才人喜得千金”那一刻……

“贱人休得胡言乱语!”

陶氏竟然起身抢过刚刚被襁褓包好的孩子,亲自过目。

怎么会是个女儿?怎么能是个女儿?上一世她明明生的是个男孩儿,这一世为何变成了一个陪钱货!!!

还没有缓过神来。

就听又有人睁着眼说瞎话:“不好了,陶才人血崩不止!”

陶氏这时还站在地上,固然周身的狼狈,但莫说血崩不止,她现在甚至能立时不用掺扶的步出产房,早已择定的乳母,用力才能从她怀中夺走刚刚出生的婴儿。

整片天地,摇摇欲坠。

她就快要“被死亡”,没有日后没有将来,巨大的恐慌此时才突然的笼罩下来。

但没有让她喊冤的机会了。

捂嘴,缚手,绑足,塞上车與,陶氏就这样被送出了皇城,她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恍恍惚惚,似乎又回到了上一世生命最终结束的前夕。

但她现在两眼不盲。

她把向她走来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玉冠黄带,气宇轩昂。

“殿下……殿下终于来救妾身了……”

一声悲哭才至一半,又看清了太子唇角的冷笑。

“陶才人已经死了,死于产后血崩,不过你倒还不是完全没有生机,我要知道你的所谓‘梦卜’,陶氏,那么也许你还能和淑绢一样,改姓更名的苟活。”

“殿下,你怎能……”

“我怎么不能?”太子逆着这日的秋光,越是接近仿佛面貌越是黯沉,直到陶芳林跟前。

“珍珑杀局,太妙了,你以为还能瞒住我?你早知皇上和圣慈太后会去珍珑妙处吧,因为你有梦卜之异,陶氏,你知道什么是我逆鳞,可是你却偏要触我逆鳞,你这是在自寻死路。”

太子伸手,搭在陶氏的肩头:“是死是活,看你识不识趣,我给你考虑的时间,但……”

太子转身而去,入内的是两个臂圆腰粗的太监,他们面无表情,却目露阴森。

------------

第728章 有熊出没

当陶芳林从踌躇满志沦为身陷“囹圄”这段时间,皇城内外已相继发生了几件事故。

先是关于樊二曝尸农郊一案,兰庭及顺天府仍然未曾审明,不曾断言幕后真凶即便秦王,自然也没有公开洗清秦王的嫌疑,弘复帝本身对此案件并不十分热忱——毕竟高琼满门已经获罪伏诛,皇长孙业已被夺储位幽禁南台,两件大案已然是盖棺定论,而今却忽然因为樊二之死,使得尘埃落定的案情又再生枝节,似乎还有漏网之鱼,一步步的将皇长孙及高玉引入陷井,弘复帝当然明白漏网之鱼就那么有限数条,他打心里并不愿意正视。

之所以要察,是为防万一,为了巩固储君之位,但弘复帝并不愿意真相公布朝野。

另外那位暗中和英国公世子程敏相交匪浅,此时却公然成为万忱山入幕之宾的孙崇葆,也终于有了动作。

近一月以来,京城四郊突然发生了好几起命案。

都是夜间发生,遇害的百姓无一不是壮年男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孤身夜行,结果却死于猛兽袭击,有一个目击证人,是一更夫,夜间巡更时亲眼目睹了有黑熊出没镇街,且遇害者陈尸之地也的确发现有黑熊遗留的毛发,故而京郊有黑熊出没且常常伤人的消息不迳而走,引得人心惶惶。

兰庭趁着仍在察办樊二命案的便利,对黑熊伤人案也十分关注。

据仵作勘验尸身,遇害者的确死于猛兽袭击,致命伤并非人力所能造成,不过兰庭也察觉了蹊跷之处,那就是遇害者伏尸之处并不见猛兽的爪印,连遇害者奔逃的脚印都没有遗留,且遇害者明明都是陈尸荒郊,何故那更夫却能在镇集上亲眼目睹黑熊出没?

上一篇:贵妇小日常下一篇:嫌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