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超级奶爸(218)

作者:洛山山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回,可苦了锦衣卫们,因为这次朱松他们毕竟只是挑选奏章,具体的甄别任务,还是交给锦衣卫们,让他们去调查、取证。

所以,整个应天府都是风声鹤唳,锦衣卫在四处地抓人,这就更给了之前弹劾锦衣卫的胡广等人更好的机会。

借着这次的大好机会,胡广等人大肆罗列锦衣卫罪状,简直把他们形容成了害国害民的蛀虫。

对此,纪纲、穆肃以及张辅等锦衣卫的高层,没有丝毫的反应,依旧在整个南京城中抓人、搜查,只是频率明显降低了许多。

到第十五日的时候,风闻奏事的风潮突然停止了。

暖阁之中,解缙等“风闻阁”成员全都出现在这里,一人手中捏着一份奏章。

“怎么样了?”朱棣伏在龙案上,手中的朱笔一直在写写画画着。

“四皇兄,此次风闻奏事历时半月,风闻所奏之事三百零六件,其中确有其事者三十有三,涉及胡党之事十一件”

朱松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奏章搁到了朱棣的龙案上。

朱棣没有抬头,而是直接说道:“风闻之事,牵涉胡党之事,总共有多少?”

姚广孝摸了摸光头,上前一步道:“七十三件!”

“纪纲!”朱棣抬起头来,道:“朕要你将这七十三件事,不管真假,全部落成实案。”

“微臣遵旨。”纪纲低眉顺眼地躬身应答。

正所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别看锦衣卫是大明的京卫,可实际上他们只听命于皇帝。

皇帝交代的任何事,锦衣卫的人都不会问,而是忠诚地去执行。

朱棣翻开手中的奏章看了一小会,突然笑了起来,道:“纪纲,都说你们锦衣卫嚣张跋扈、祸国害民,七十三件风闻所奏之事,你们锦衣卫竟然亦五七件。”

纪纲的嘴角微微往上咧了咧,刚要说话,这个时候朱松却是先他一步,道:“四皇兄,锦衣卫是您身边的近卫,有些事情其他京卫去做不方便,他们平日里行些隐秘之事,难免被发现。”

“你倒是会卖人情,不过”

朱棣似笑非笑地看了朱松一眼,道:“纪纲啊,此番风闻奏事,你们锦衣卫确实出了很大力,但是你们锦衣卫也该收敛一二,整个应天府,甚至是整个大明,都只知道你们锦衣卫的厉害,却不知朕尚有其他的京卫。”

纪纲心里一突,皇帝这是在说他们太张狂,有些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一向冷酷的扑克肃杀脸突然变了,他噗通一声跪在朱棣身前,口中道:“万岁,微臣知错了!”

“万岁,这锦衣卫所办之事,一向都是钦案,您”

暖阁之中的众人一个个都精明地狠,他们自然明白朱棣这是在有意警告锦衣卫,让他们明白,皇帝既然能给你权利,那随时都能够收回来!

再者,在场的众人都是朱棣的亲近臣子,彼此之间关系也很好。

听到朱棣的话,解缙等人同时开口,为纪纲求情。

“好了,朕并没有怪纪纲的意思,只是朕之前就说过,风闻所奏之事,一旦核实,朕绝对会严办。”

没等解缙等人话说完呢,朱棣就抬手打断了他们,道:“所以,朕必须给这些臣子们一个交代!”

众人默然无语。

倒是朱松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表情多少有些怪异。

“这样吧。”瞪了大概有盏茶的时间,朱棣道:“三宝,拟旨。”

三宝太监低眉顺眼地说道:“奴婢听着。”

“设东缉事厂,建衙于东华门之侧,设掌印、掌刑千户、设掌班,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颗。”

朱棣幽幽地说道:“东辑事厂,其责乃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事,与锦衣卫均权势。日后,朝廷若会审大案、诏狱之中拷问钦犯,甚至是各衙门,东辑事厂,都要派人旁听或者坐班。”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棣看着面前的众人,道:“诸卿,对于东辑事厂掌印之人,可有何推荐?”

对于朱棣的提问,在场的众人全都没有回答。

除了朱松脸上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之外,其他众人的脸上除了呆滞,还是呆滞。

东辑事厂!

纪纲愣住了,解缙、杨荣、杨士奇也愣住了。

在场的众人都不是傻子,除了足够的才华或者武力之外,他们的政治嗅觉也极其敏锐。

他们自然明白这成立东辑事厂意味着什么!

听皇帝的意思,锦衣卫和东辑事厂的责任,几乎是交杂在了一起,所谓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事,其实不就是锦衣卫稽查侵犯吗?

还有东辑事厂的人在各衙门作伴,特别是在锦衣卫审钦犯、要案的时候,这东辑事厂的人也要旁审。

这摆明了不就是在在监视锦衣卫吗?

到时候,锦衣卫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递进宫里,通禀万岁。

万岁爷这是给锦衣卫找了个婆婆管着啊!

此刻,纪纲的脸色很不好看,但同时也有一丝解脱的意味在里面。

唯有朱松脸上的表情相当奇怪,他很纠结啊,根据他的历史常识,这东辑事厂应该就是东厂,可是东厂不是在永乐十八年的时候才设立的吗?

眼下不过是刚刚改历的永乐元年,还差着十七年呢,这东辑事厂怎么就建起来了呢?

见众人都不说话,朱棣道:“怎么,你们都没有好的人选吗?”

------------

第二百六十二章 赐名郑和

脑袋中想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等朱松回过神来的时候,众人还在神?12??太虚。

看了看众人脸上的表情,朱松心下叹了口气,道:“四皇兄,您是想让宗室来做这个掌印的位子,还是从文武大臣之中选一个?”

朱棣道:“松弟,只要是此番风闻奏事未曾波及之人,不管是宗室还是文武大臣们,皆在入选之列。”

朱松点点头,下意识地撇了立在朱棣身侧的三宝太监一眼,道:“如此来说,臣弟心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谁?”这回,甭说朱棣了,就连纪纲等人都看向了朱松。

朱松倒是没卖关子,伸手一指低眉顺眼地伺候在朱棣身侧的三宝太监,道:“他!”

啊?

众人全都一懵,这回是彻底风中凌乱了。

就连当事人三宝太监都有些不敢相信,再加上这么多人全都看着他,这么多年来伺候万岁爷那静如止水的心境,也开始泛起层层的涟漪。

“不可!”没等朱棣说话呢,杨士奇最先站了出来,道:

“万岁,太祖爷曾言: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是以,太祖爷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与宦官有公文往来。”

“士奇所言不错!”

杨荣紧跟在杨士奇之后,说道:“万岁,太祖爷为遏制宦官干涉朝政,曾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若是以三宝公公做掌印之人的话,这与祖制不合啊!”

听到二杨的话,朱松不由得翻起了白眼。

心说:这俩货到底是哪拨儿的啊,若是由三宝太监来做东厂的督公,他们乃至锦衣卫的日子还算是好过,毕竟他们与三宝太监平日里关系都还不错。

若是东厂督公之位给了外人的话,怕是最先倒霉的就是这些文武大臣们。

毕竟,锦衣卫能在文武大臣、公侯勋贵的府宅当中安插眼线,那东厂的人自然也可以。

相比起文武大臣们,朱棣其实更相信的是这些出现在他前半生中的宦官们,毕竟这些宦官全都住在皇宫里,联系起来也方便。

再者说了,朱松的建议也与他不谋而合,只是具体的这个东厂掌印太监人选,他左思右想,一直没有订下个目标来。

既然此刻朱松提出来了,那朱棣索性便顺手推舟。

思索了片刻,朱棣道:“两位爱卿说得不无道理,可是你们可曾记得,洪武二十八年十二月的时候,先皇曾派宦官赵达、朱福等使暹罗斛国,祭奠已故国王,并赐给新登大宝的国王文绮四匹,以示祝贺。这难道不算是宦官参政吗?”

杨荣和杨士奇等人闻言,相互对视了一眼,心说:得,您连说辞都想好了,那我们还说个屁啊!

“再来说说三宝!”见自己的这几个心腹大臣全都不说话了,朱棣好奇地看着朱松,道:“松弟,你为何要举荐三宝来当东厂的掌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