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同人)[傲慢与偏见]富贵淑女(148)

作者:太极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达西先生的眼睛更加柔和起来,他望着小姐,低声说:“当然,我愿意为你效劳。不管什么事,痛苦还是喜悦,我都想与你分享。”

“——圣公会和一部分实权议员们已经开始作为,他们会对付主要的根基,掘掉这块腐木,能迅速得到一大笔财富和部分宗教、政治资源。”达西不掩饰的,公允的评说。

“我要办的,是其中的一根枝丫——梅里顿的马文牧师,他的父母亲,曾在家开办过一间寄宿学校,乔治安娜的前任家庭女教师就是出自那儿。我相信卢卡斯小姐的困境也与他脱不开关系,因为据班纳特太太说,卢卡斯太太现在很虔诚,经常去教堂祷告忏悔。”

“马文牧师来自伦敦,听说他一家人原本居住的地方在伯利恒教区圣玛利亚门街。”伊丽莎白的眼睛亮晶晶的,“他和伯利恒疯人院存在关系,我们到那里去要做什么?”就猜到肯定不止是参观不人道的表演,萝拉提起来时,达西先生竟然没有直接反对这种没实际意义的气话,伊丽莎白与他通信多时,她下意识的有了些想法。

达西先生摩挲着手杖,笑道:“原本是我自己,不过有你帮忙,就更容易了些。”达西写字桌的抽屉里,有一沓伯利恒的参观邀请,其实哪天都能成行。

他凑近了,在耳边轻声感谢小姐。

伊丽莎白侧开身子,又不好意思,只好佯怒的命令他别卖关子。

“我想要看伯利恒疯癫病医院近二十年的病人名册,有一些家庭教师或者小姐夫人,只因为不接受诱.惑摆弄,就被捏造各种假象关进这所疯人院。马文的父母都是狂热的信徒,在死前,已经凭借成功的信徒成为邪教的长老,连同他们的儿子在内,这一家人都只针对弱势的女性——马文父子远不如他母亲谨慎,在那个女人死后,他们的行径就越来武断放纵,才被我捉住了痕迹。”

这种可怕严肃的话冲淡了旖旎,但这一对年轻男女的耳朵根都有点发红。

“通过名册可大致推断他们犯下的罪行?还能防备来自被控制引导的信徒的报复。”伊丽莎白按着他的思路推断。

“不止,马文牧师正当结婚的年龄,他有意要选一位‘教育成功’,愿意像侍奉神一样侍奉他的小姐。那位小姐的姐姐一年前被送进了伯利恒,如果能证明她是正常的,这位女士本该是家族的继承人。”

“伯利恒的管理者很明白有些病人根本没病,所以疯人展览的时候只开放半个疯人院,被展览的都是换了疯癫症或者已经被逼疯的人。那位小姐不在展览名单里,我想探知那位小姐现在的位置——好能在她被迫害前救出人来。一旦马文牧师结婚,那么这位女士就没有留下的用处了:她不仅是家族继承人,还继承了祖父的一大笔遗产,这笔财产通过运作,可以在法律上由她妹妹的孩子来继承。”

小姐伸出两根细长的手指:“两个目的:一是记录病人入院信息的簿册,二是打听那位小姐的所在。”

一对年轻人愉快的结束了他们的旅程,光鲜亮丽的站到伯利恒疯人院气派的门口。

伊丽莎白感觉奇妙极了,有点探险的激动。

疯人院的保卫十分严密,在缴纳了门票之后,不仅不允许仆人们进入,就连一些绅士炫耀的小武器也被要求暂由护卫保管。他们的说辞是,每天参观疯人展的有不少达官贵人,一方面为了客人的安全考虑,一方面也是保护疯癫病人,免得客人被他们吓到用武器伤了他们。

小姐的伞和绅士的手杖当然不在内。

因为小费的原因,门口的仆从还殷勤的告诉他们,可以用手杖和伞来逗弄里面的疯子。

“他们比野兽表演更好看,像稀有动物那样。”他说。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奉上,终于按时完成了~开心。

伯利恒不会细写,有点太阴暗难受。

莉齐太熟悉这个达西先生了,他们通信这么长时间,几乎心意相通,一不注意就会被带歪了,不能保持冷漠。

注:手杖剑可不是欧洲十九世纪末的产物,事实上,中国汉朝就有了:“手杖剑,外形如手杖一般的剑,俗称“二人夺”,早在我国汉代就有出现。多作为不易被人发觉的兵器使用。它轻便伪装性强,剑鞘形似手杖,中藏利刃,合之为杖,二人分夺之时,则剑离鞘可做防身只用。因此被称为“二人夺”,其实就是手杖剑。”——《冷兵器大全之手杖剑》

邪教事件很快就结束啦。这个邪教,其实就是一个相信‘教育万能’的组织,妄图用“教育”的手段主宰人的思想,侵吞财产和权势,成为社会中的“神”。

莉齐现在的地位和权势不够,当她觉察到端倪的时候,其实这个组织已经在风雨飘摇的挣扎阶段,这个时期的挣扎更为疯狂,所以鼓捣“瘟疫事件”和“陶丽丝事件”想要转移火力,但事与愿违,邪教侵占的资源和财物同样引起了教会和议员的兴趣——这是合法收敛财富、扩张势力的好机会。

针对陶丽丝,是因为这所女校是他们控制私立学校教育的绊脚石,陶丽丝教育姑娘们“保有自我”,与邪教正好相反。

第92章 达西先生的醋意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因为参观展览的人真的很多。而伯利恒用栅栏围起了疯癫病人们,却对来参观的客人毫不设防,那间象征伯利恒几百年历史的摆放病人名册和“疯人画像”的屋子布置的像私人画展,随便人们进出。

伊丽莎白发现有不少人的心情同样沉重,他们不断的抱怨教会不该分发这样可怕展览的邀请信;也有贵夫人站在栅栏外面,指着一个疯癫症发作不断嚎叫摔打的病人肆意取笑;还有年轻的小姐抚着胸口和额头,好像十分可怜里面被疯病折磨的人,但那适时晕倒并恰好倒在先生怀里的动作,都说明这不过是年轻男女顺应环境的老套调.情把戏……伊丽莎白抬起头望望天空,觉得如果真的有神存在的话,那么神在俯瞰这幅丑陋的浮世图景后,也难怪会远离人间,这合该是个信仰崩塌的时代。

达西先生沉默不语,他不想告诉小姐,据教会和下议院的调查,去年只在礼拜日举办、门票只收取一便士的伯利恒疯人展演年收入就达到四百镑以上,这说明参观的人多达九万六千人次以上(注)。现在的情况更糟糕,伯利恒就像法国大革命前的比塞特尔(注②)那样成为伦敦的一种特色景点。

愤怒的火种已经燃烧起来,伯利恒敛财的疯狂就如同最后的挽歌——议会和圣公会打算在收拾完邪教之后,把关闭疯人展当做安抚民众的一项手段。可想而知,批评家们会在报纸上讴歌他们的正义、慈悲和人道,在这些正义者把伯利恒积攒的财富私吞瓜分完之后。达西很明白台面下的交易,这几乎像固有的规则似的难以打破,斗争的胜利者占有失败者的一切,而不会考虑回报给支持他的民众。这是他宁可选择扶持别人,也不自己进入下议院、谋求政府职位的原因。

一件好事的背后不全是光明,也许还有大片的阴影。达西先生只希望尽快达成目的,带小姐远离这篇腐土。他真的有些后悔没阻止伊丽莎白参与到这件事情中了,绅士深刻的反思:他无意把她当成只能精心养护在花盆里的娇弱花草,却也不该任她受尽狂风暴雨。

达西先生和小姐并肩向前走,他微微侧着身子,亲近自然的保护她不被“游客”们挤到。

“怎么不说话?”伊丽莎白说:“你以为我被吓着了?”

她的眼睛清亮:“有愚昧才有开化,我相信这种情况会很快好转。”

达西相信她说的绝不只是一句空话,因为伊丽莎白马上就说:“你觉得我开办一家疯癫症医院怎么样?像明国有的那样,尊重病人、治疗养护疯癫症的医院。”竞争会引来进步,当更多更好的疯癫症医院开办起来,治疗方法落后、对待病人野蛮的伯利恒疯人院就不会再是选择,人们对疯癫症态度的改变,能彻底消灭这种畸形的展览。

“好。我帮你。”达西脸上的神情突然柔和下来,他低声承诺。

一万句怜悯的话与流成河的眼泪也抵不过一次行动。

在那间“画廊”里,挂着许多幅大小不同的以伯利恒疯癫病人为主题的画,最早的一幅画可追溯到15世纪,被用薄板玻璃小心的框起来。根据展览室的男招待说,大部分是画家们参观后回赠给伯利恒的,还有一部分是取得重大疗效的医生请人来做的画。前者都是各种各样的病人疯狂的姿态,后者则有医生入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