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水边送别,陈嫣奏瑟,宋飞熊鼓琴,唯独他什么都没有,这是因为他压根儿不会呀!
对于陈嫣和宋飞熊奏离别之乐…哪怕是桑弘羊一惯讨厌的宋飞熊,他也不会随随便便将她和乐伎之流作比啊!说到底,他是认可宋飞熊良家女身份,并且尊重她农家学者女儿的地位的。
“?”陈嫣不太明白,眼睛里的不解是明摆着的——这是当然的了,她虽然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久,但生活圈子其实相对而言闭塞。很多她的圈子之外的东西,她依旧是现代人的思维。
桑弘羊笑了一下,但没有解释。
他大概能够猜测陈嫣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陈嫣自小长在未央宫天子之手,出入有宫人婢女环绕,平常所见所交往的都是天家贵胄、侯门公卿子女,她哪里懂得普通人世界里的道理。
别的道理也就算了,这个道理的话,桑弘羊并不觉得陈嫣有必要去理解。
桑弘羊不说,陈嫣也就不问——这是桑弘羊一直觉得陈嫣的一个好处,别人不说,她也不会追问。想到她的好性格,他也是微微一笑。
陈嫣确实不会追问,这不是她没有好奇心,只不过‘不夜翁主’的身份背负久了,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因为她注意到,以她如今的身份,若是对一件事情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么别人再不情愿,也只能说出来了。
这是摄于她的权威,或者说摄于她背后的权威。
但是这样以势压人并不是陈嫣所愿的,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这样逼人家说不想说的,那又算什么?所以她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在别人不想回答,本身事情又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她会保持沉默。
陈嫣看着车窗外草木枯黄一片,忽而叹道:“我们是在临淄分道么?”
桑弘羊的目的地在洛阳,而洛阳以此时的疆域来说,正是天下的中心,地理位置上的。周平王迁都洛邑,或许也有部分原因是这个……毕竟按照古代的政治理念,本来就应该是天子居于中心。
至于说洛邑之前的都城符不符合中心,应该是符合的。当时华夏族活动的范围还没有如今这么大,所处的其实也是他们疆域内的中心。就如同现在的中心洛阳,等到将来南方彻底开发出来,也就无法说是中心了。
洛阳既然在天下中心,自然就是四通八达的所在,从哪里出发都能通向洛阳!不过在衡定路程远近,以及路上道路的情况之后,两人决定先同路到临淄。到了临淄后,陈嫣去长安,桑弘羊去洛阳。这三座城市都是此时的超级大都市,在此时彼此时间都有非常平整方便地官道,自然方便出行。
桑弘羊点点头:“对,临淄…当初与翁主初见也是在临淄呢!翁主要在临淄停驻几日?”
陈嫣‘嗯’了一声,点点头:“这次车队载了许多布帛与丝线,想在临淄发卖看看。”
自从上次将染好的丝绸卖给商人之后,栌山庄园的丝绸再也没有出手过了,一直攒着,就是为了等陈嫣回长安的时候顺路给捎带到临淄去。倒是长安,陈嫣只打算给亲近之人带一些礼物就算了。
毕竟对比佷容易得知,长安可比临淄远,运费就很惊人了!而两边价格相比,其实并不会比临淄高太多——临淄物价是很高,但一般都是粮食等农产品价格高,布帛之类的纺织品价格却在几个主要城市里算低的。
毕竟这里的纺织品多,本来就是要行销天下的…商人过来贩运,回头去了别的城市再加价,岂不是很正常?真要是价格奇高,也不可能与其他地方的丝织品竞争了。
如果是那种专门的车队,他们有一套控制成本的办法,那倒是没什么。可是到了陈嫣这里,算一笔账,还是将货在载临淄比较划算!
其实真要对比的话,陈嫣在不夜县的时候卖给别的商人是最赚的!不用自己操心,更不会添一笔不小的路费开支——主要是这些东西都是跟着陈嫣的车队走的,和运输队的模式根本不一样,本身就花钱的多!
不过陈嫣并不打算一直做供货商,她是有想法做到下游去的。既然是这样,了解整个过程,熟悉终端市场,这都是很有必要的。前期别说只是少赚一些了,就算是亏钱,也得抗住啊!
这次她带来的货物除了栌山庄园出产的五种颜色的丝绸,还有数量不少的丝线。这些丝线都是织坊确定今年到明年春蚕出来后的用量之后,确定会多出来的。与其多出来,白白浪费了当初烘茧,还不如送到临淄去卖呢!
此时的临淄,丝线恐怕早就缺乏了吧?阴摊法最多只能延后蚕蛾两日上下出蛾,暴晒则十分损害蚕丝质量。就算鲜蚕茧上市的时候加紧功夫狠狠干,最终煮茧缫丝出来的蚕丝也远远不足以支撑全年。
要么织坊停摆,要么用质量差的蚕丝(就连质量差的蚕丝很多时候也是不够用的)。这个时候要是有质量优的蚕丝上市,那必然是被哄抢的!
桑弘羊听陈嫣说明了情况,点点头:“那我也在临淄停驻几日!”
第83章 园有桃(2)
临淄, 公元前世界里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在这个时代诞生出超出这个时代的存在, 那么有着种种‘怪现象’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她和其他城市不同?这有什么奇怪的吗?她本来就和其他的城市不是一个量级, 那么相对应的, 她产生的问题, 带来的繁荣,奇奇怪怪的产业,这里的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些和别的地方的不同,简直太正常了。
已经是‘极少数’,又怎么能要求其他部分与大多数等同?
深秋萧索,这个城市依旧是既繁忙又清闲。不过如果只说繁忙的那一面,就得去市场上看看了,这个时候的临淄市场简直忙翻了天!
经历过秋收, 各种农产品上市, 在原产地被商人收上来, 然后不辞辛苦地在此时运送到了临淄。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图临淄的超额利润么!
临淄居民也会趁着这个时候进行大采购——除非是有钱人,不然谁敢错过这个农产品上市的高峰期?这一阶段的产品多, 而且价钱相对较低。真等到天气寒冷,外地的物资更难进来(那个时候也没得进来), 临淄城里的物价就是另一番水平了!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代里,任何一个国家, 发达城市的粮价(农产品价)都是一个堪称让民众流泪,统治者沉默的问题!平常价格贵, 遇到特殊情况, 比如说极端天气、农产品歉收等, 价格能有百分之四五百的波动,能信?
在华夏,这种情况其实比较少见,因为华夏人自古以来喜欢修路、修运河。不过在公元前的西汉,交通情况显然还没有后世的完善,所以…临淄人民还是大采购吧。
好在天气也凉下来了,除非是比较特殊的农产品,不然一般都能够保存。
相对应的,其他产品的交易量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临淄是一个以手工业立足的超级大都市,各种手工业产品是很多的!每天来到临淄、离开临淄的商队都很多,他们往往往来于固定的商路,赚取属于自己的那份利润。
这些商人每天都有,除非是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不然不会减少或消失。但到了这个季节,大量平常不来临淄做生意的商队也会运送农产品,走几趟临淄。这些人贩了农产品来临淄,走的时候自然不会空着车走。来都来了,怎么能让车子走空程?随便贩点儿什么也好过什么都不贩吧!
更何况临淄还有那么多名产,到其他地方都是很受欢迎的!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有最热闹的农产品市场,那也就有相对冷清的丝绸市场。
来到临淄的商人贩货种类是很丰富的,丝绸、陶器、铜镜、美酒…这些都是‘临淄’这个品牌之下很出名的货物了。但,当然还是丝绸最受欢迎!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最好的商品就是丝绸!或许有人会说是粮食,是盐!因为粮食和食盐这些,不吃就会死,绝对的刚性需求啊!
这个问题嘛,粮食就先不说了,粮食的重要性确实无可比拟,但在这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家家户户能自己中粮的时代,粮食作为商品本就不常见,又不是所有地方的名字都是‘临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