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浅予不用低头也知道,在延庆宫内敢对自己如此“无礼”的是何人。
起先奶娘还担忧害怕,见赵浅予脸上并无愠色,便也没有阻拦。
毕竟,苏奕才是主子,她们只是下人。
赵浅予的父皇,英宗,疼爱幼女,许她同自己的皇兄们一起在学堂读书。赵浅予自幼聪慧,性喜静,除了先生教习,亦博览群书。
无事时,喜坐前庭树下,静观书。
不知何时,赵浅予身旁多了一人,她看书时,苏奕就安静地坐在她旁边,乖乖的,不吵也不闹。
赵浅予看书许久,稍乏,合上书,这才注意到自己身旁的小人儿,小人见赵浅予看向自己,向她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即便是冰山看这般笑容也会忍不住融化吧。赵浅予忍不住伸出手摸了摸苏奕柔软的头发,目光柔和了许多,“奕儿,我教你识字可好?”
今年苏奕已经五岁了,书香人家若是重视孩子三岁便开始启蒙了,但英宗似乎并没有为苏奕寻先生的打算。
这本不该是赵浅予插手的事情,但她实在不忍这般乖巧懂事的孩子泯然众人矣。
“是姐姐刚刚一直在看的东西吗?”苏奕侧着头,一脸懵懂地问。
“是。”赵浅予柔声道。
苏奕伸出肉嘟嘟的小爪子抓过赵浅予手中的书,打开,严肃着脸一本正经地仔细看着,小表情像极了翰林院里的老学士,饶是赵浅予性情清冷,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
苏奕六岁那年,英宗终于为他寻了位先生——程赐,据说曾是隐居山林的名士。
古来隐士,多是自视清高,不轻易出仕,出则朝堂拜相,大有为。
赵浅予观程赐此人,有大才,若入朝堂,就算不能居宰相,位九卿绰绰有余。赵浅予不懂,为何他甘为一个在京中无权无势的小侯爷的老师。
无论是何原因,有这样一个人做苏奕的老师,赵浅予总算安心了。
但没过两天,赵浅予决定收回她之前的放心。
程赐此人.....虽有大才,但教学太过懒散,太过随意,那么晦涩难懂的句子,你只读一遍,解释一次,奕儿怎么可能懂嘛!
程赐上课的模式就是,只顾自己说自己的,讲完就走,完全无视苏奕迷茫的小眼神。
就算奕儿是神童,但毕竟只是个六岁的孩子,你这般讲课,奕儿怎么可能懂嘛!
无法,每每程赐往延庆宫上课,赵浅予都会从旁听,课毕,再由赵浅予掰碎了,耐心与苏奕细说程赐上课的内容。
除了教苏奕习文,程赐每日还会拎着苏奕去校场练武,赵浅予不知程赐到底是如何训练的,她只知道每每苏奕回来都浑身是伤,让人好不心疼。但她却不能阻止,他是苏克的儿子,将来是要在战场上与狄戎厮杀的。
她能做的,只是吩咐婢子多备些愈伤的药材。
赵浅予知道,苏奕不属于这皇宫,总有一天他会离开,他会到北地去,他说他要驱狄戎于关外,收拾旧山河,他说不灭狄戎枉少年,他说这话时,眼里闪烁着光,神采飞扬。
渐渐地,他们或许会越来越远吧,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会越来越忙,她所能教他的越来越少,她所能帮他的也越来越少。有时候,她甚至很羡慕程赐,她也希望自己若生为男儿便好了,不为如何,只愿随他出入沙场,不求封侯赏爵,只为能同他共生死!
只可惜,她永远都去不了他向往的北地,无法亲眼目睹他那英姿勃发的模样,她这一生,怕是离不开这京畿。
第3章 公主姐姐与小将军(二)
(苏奕前世)
苏奕后来在想,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与她渐渐远了呢?
是从她嫁给王深,他随军离开京城前往北地开始?还是从他搬出延庆宫自立府门起?又或是从他有了自己的老师,不再日日跟在她身后不离?
亦或是更早,亦或是她从不曾与他亲近过,只是他一厢情愿,她心善不忍拒绝罢了。
想到最后一种可能,他心如刀绞。
他一出生便被英宗封作宣威侯,食千户,从父母身边抱养到皇后膝下。皇后身体不好,并没有太多精力分予他。
而他身边虽然有不少侍从婢女,却也只是负责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罢了。
唯有她,教他读书,教他习字,教他识礼。
即便时间隔得久远,他也永远不会忘记,如今回想起来,那记忆依旧清晰。那时的她,也不过是个半大的小孩,将更小的他抱在怀中,握着他的小手,一笔一划地教他习字,他还记得她身上那股淡淡的清香,如她这人一般,冷静自持。
“奕儿,不要走神。”即便是斥责他的话语,从她的口说出总是那么的温柔,带些无奈,带些宠溺。
苏奕九岁那年,狄戎大举入侵中原,京城派出的监军与狄戎通奸,致使军情泄露,晋军伤亡惨重。作为定北将军的苏克,为拖延狄戎速战速决的入侵计划,以身守城门,与北城共存亡。最终,城破,狄戎入城,北地苏门一夕之间为狄戎尽屠!
由于苏克的拖延以及守城时对狄戎兵力的损耗,狄戎虽破城,却挡不住自京都领精兵四十万的赵康,狄戎节节败退,晋军反攻大胜。
英宗大喜,拜赵康神武大将军,追封苏克定国公,谥忠武,其子苏奕加食三千户。
同年,皇后病重,薨。宝安公主赵浅予为母守孝三年。
苏奕不适合再居延庆宫,英宗为他在宫外另辟府邸,从延庆宫搬离。
苏奕十二岁那年,大将军赵康上书,请领兵深入狄戎,扬我大晋国威。当是时,宋学兴起,以魏然为首的寒门与以王辅为首的世家分庭抗礼,宋衡变法拉开序幕,国力鼎盛,国库盈余。
英宗大喜,准奏。
为助军威,大涨士气,英宗设乱武场,广邀天下青年一辈俊杰英才,允诺,无论年龄辈分出身,最后站在场上的人,封右将军,随军出征狄戎。
所谓乱武场,即同时百人千人在擂台上比武,不仅考验参与者的武力,审时度势,战术乃至运气都是关系成败的因素,最后站在擂台上的人判为胜者。
本次参与乱武的人中有王深——王辅的长子,世家青年一代的翘楚,但这些都不是苏奕注意到他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王深,在不久前,由太后保媒,皇帝下旨赐婚,与宝安公主赵浅予定下婚约!而且听人说,公主也很满意这桩婚事。
听到这个消息后,苏奕也说不清心中是何滋味,有些事情不是他一直无视就不会发生的,今年姐姐也已经十九了,是到了该嫁人的年纪了。
可是,可是.......
乱武场上,原本苏奕只是想会一会王深,看看姐姐将来要嫁的是怎样的人,可看见王深这世家公子哥即便是在乱武场上还一堆家卫护在身旁,颐指气使地瞎指挥,乱命令,苏奕心中莫名涌起一股怒意,这样的人,怎么能配得上姐姐!
苏奕硬生生把王深给打得在床上躺了三个月。
最后,苏奕乱武场上力败众将,夺魁首,领右将军。
帝拊掌曰大善,赞苏奕有其父苏克风采。
其后四年,北地黄沙粗粝,刀刃饮血,总角束发,稚子青涩不显,懵懂不再,少年翩翩,文武并重。
狄戎破,载誉归,铁马踏凯歌。
三年前,山陵崩,英宗逝,神宗即位。神宗年轻气盛,欲立秦皇汉武之功,给予了本次征讨狄戎的赵康最大的支持和信任,赵康不负君恩,收复燕云十六州,驱狄戎于关外,大晋中兴!右将军苏奕更是率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只身入敌营,封狼居胥,燕然勒石。
神宗登基以来,重视宋学,支持变法,任命宋衡为宰相,广纳天下寒门士子,与世家矛盾激化。
跨马高骑,汴京城门大开,两侧是欢迎大军凯旋的仪仗,赵康居前,苏奕随其右,神宗亲自前往迎接。
帝王宴上,苏奕终于得尝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人儿。
只是,为何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呢?
她过得不好,一点也不好。
即便她脸上始终挂着恬淡的笑,即便她擦了厚厚的脂粉,却依旧掩不了她面容的憔悴。
这世道,对男子总是宽容,可对女子却太过苛刻,即便这女子是最尊贵的公主。
即便知道她过得不好,他又能如何,她已是他人的妻,他没有权利去干涉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