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纪事+番外(717)

作者:绿梅枇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她说是公主,你就信她是公主?”

萧珏取出一物,左右转呈入内,是只剔红松竹梅纹盒,嘉语笑道:“盒子倒是可爱。”

“皇后要是喜欢——”

“皇后不喜欢!”周乐哼了一声。启盒看时,却是只掐丝嵌宝的金钏子,一只凤凰昂然而立。周乐不曾在这些器物上用心,因转头看嘉语。

嘉语作了个口型:“是善钟。”

萧珏道:“我得公主赐药,转危为安,感怀之下,捐赠香火钱十万余给青云寺,如今城中尽知青云寺有灵——”

言至于此,跪拜于地:“……我心之诚,日月可鉴,恳请皇后成全。”

嘉语让萧珏下去,又吩咐侍婢请袁照过来。周乐奇道:“不是善钟么?”

嘉语道:“善钟已经订亲了,难不成陛下想一女许两家?”

周乐抱怨道:“这小子满肚子坏水!”

早几年他是真不愿意和亲,如今却是真没人。

小狐狸也不知道哪里打探出来的消息,知道善钟在青云寺里也就罢了,竟还得到了她的信物。如今事情传扬出去,他一口咬定是有个公主救了他——说到底,善钟确实当得起一个公主。

真给他善钟?且不说善钟已经有了婚约,便没有,善钟也不合适——要提防萧阮使坏;

不给,这话却也不好听:善钟前朝帝女,不给加封也就罢了,把她关在青云寺里算什么——但是难道他还能宣扬那个小丫头的胡言乱语?糟蹋一个小女孩儿的名声,这种事他做不出来。

但是袁照——他娘子怎么想到的。

因又疑惑:“不给善钟他不会闹么?”

嘉语摇头道:“我的周郎这么聪明,怎么就想不明白了——这是宜都王和袁家那孩子串了场戏给咱们看呢。”

周乐听得“我的周郎”四个字,身子就酥了大半,待他娘子夸他聪明,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戏不戏,直接笑成了一朵花。

作者有话要说:

袁照吹的就是当初崔七娘逃婚,三娘给吹的《子衿》,所以崔七娘和三娘都是一听就知道其中有蹊跷。

笛子也是一支金笛。

第396章 人各有志

嘉语看着眼前的少女,水红色裙衫,泥金半臂,亭亭如初夏的莲。在她身上,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当初崔十二娘的娇憨。

不由叹息:“这些年,十二娘过得很不好么?”

便是袁照把所有可能都想过,也没有想到皇后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问她母亲过得好不好。当时怔住,然后眼泪忽然下来了。

嘉语由着她哭,到差不多了才叫侍婢打水来,服侍她净面。

“我听说十二娘只得你们姐妹两个,便猜她这些年,恐怕不是太容易。”嘉语道,“不然,何至于让你这般铤而走险。”

“便没有这些事,我也会想出人头地。”袁照低声说。

又自悔失言——她也不知道,这些不宜宣诸于口的野心,为什么竟然这么顺畅地说了出来。也许是她知道皇后不会怪罪;也许是过去许多年里,皇后姐妹给她留下的印象——她们都不是甘愿雌伏于闺训的人。

“你不喜欢羽生么?”

袁照笑了一下:“安城王很好。”但是他不是她的野心。

嘉语便不再往下问。没有问她为什么会进青云寺,如何结识萧珏,怎样问善钟要了镯子,又从哪里得来那支廿年前的金笛,在合适的时候吹响。

“我知道永昌王用了你的诗——诗写得很好。”

袁照道:“怀璧其罪。”

嘉语点点头:“如今你要去国离乡,这笔账,你还跟他算么?”

袁照跪下来求道:“求皇后让永昌王送我去金陵。”

这是要清算了。嘉语犹豫了一下:“永昌王父祖英烈,王太妃与你母亲又是手足至亲——”

袁照微笑道:“我没有兄弟,表兄送我出阁,也是情理之中。”她低着头,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十二

崔七娘和周昕说:“……除非她能攀上圣人,那就是元三娘养虎遗患了。”

周昕道:“我给阿娘惹祸了。”他没想到袁照有这等本事,逃离青云寺也就罢了,进宫——她竟能跟着李家人进宫!

崔七娘疲倦地搓着眉心:“是阿娘看走了眼……”或者也不是。一开始她看中的,不就是那个孩子的勃勃野心吗?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又要马儿烈,又要马儿驯服听话。

然而事情的走向再一次在这对母子意料之外。

崔七娘失魂落魄地听着圣旨——袁照要封公主,圣人点名要周昕送她南下!她果然实现了她当初的豪言壮语——结交王侯,位比公卿!无论它当初听起来多么可笑。

周昕几乎要疯了,他豁然起身,叫道:“不可能!圣人不会这么对我!”

“你敢伪——”

“拿下!”崔七娘轻轻两个字,戳破了周昕全部的幻想。左右仆从把他按倒在地,堵住他的嘴。崔七娘接了圣旨,恭恭敬敬送了天使出门。

“阿娘!”周昕大叫。

崔七娘按住他道:“阿娘会让圣人收回成命——你不能去,你好好儿在府里等消息。”

他还年轻,就算没了前程,他也得活着——为了她,也为了他的父亲。崔七娘默默地想,她知道周家两条,不,三条人命压在周乐身上,他会念这个旧情。但是这件事过后,圣眷还能剩下多少,却不是如今能想的了。

情分经不起糟蹋。

但是她不能不去。

崔七娘进殿,给嘉语行大礼。嘉语坐着受了,待大礼毕,方才让人扶起她。崔七娘问:“皇后为何要封袁照为公主?”

嘉语无奈道:“吴朝求娶,我家的情况二婶也不是不知道……”

崔七娘咬牙道:“琦娘今年有十三了。”

崔七娘竟肯下这个血本,嘉语讶然道:“二婶这又何必?”

崔七娘涩然道:“……不得不如此。”——难道她舍得唯一的女儿远嫁?如今南边也不知道什么情形,只听说吴主儿女甚多;宜都王人品如何,日后有没有希望……都是没数的事。但是她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去死。

嘉语道:“阿昕和阿照的过节我听说了。虽然受了些磋磨,好在没有酿成大错,便是气恼,也不至于把阿昕怎么样。是阿昕有错在先,让她出了这口气又何妨?”

崔七娘便知道袁照瞒了话:也对,她怎么敢讲她不是完璧之身——出了这等事,宜都王能不在意?又不是人人都是周乐那个傻子。她心里笑话自己糊涂了,来找皇后作什么——她该直接去见宜都王!

不不不……须得先和皇后通个气。和亲是国事,贸然搅了恐怕帝后不喜。便吞吞吐吐道:“我情愿舍得琦娘远嫁,也并非全是私心,而是阿照孩子,不能和亲——”

“那孩子怎么了?”

“想必皇后也知道,她从前住在我家里;兴许皇后以为我送她去青云寺,是因为阿昕用了她的诗……”

“难道不是?”

“也不能说不是。”崔七娘道,“皇后倒是想想,她一个没出阁的小娘子,如何肯为外人捉刀?”

嘉语心里突地响了一下。

“……奈何阿昕早已娶妻,李氏又一向贤惠。”崔七娘遮遮掩掩地说,“和亲是国事,我也是怕她误了圣人大计……”

嘉语面色微沉:“二婶。”

崔七娘心里一惊。

“袁家那孩子纵有不是,那也是十二娘的女儿,孤身一人跟你进京。女孩儿名声要紧,二婶慎言。”

崔七娘不响。方才短暂的得意褪去,恐惧与愧疚在心里交织。她知道她对不住十二娘,但是她有什么法子,她有别的路可走么?如果阿照肯退一步,她何至于出此下策?她怎么就不能好好儿在青云寺里呆着?

她慢慢儿又挺直了背脊,慢慢儿说道:“殿下明鉴,阿照不能和亲。”

这话说到第三遍嘉语才明白过来。

一瞬间的毛骨悚然,竟不能言语。她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华服妇人。她们年少时候就相识,后来在信都交锋,这一路过来,她也曾是她的左膀右臂,陪她周旋于不同派系之间,处理纷繁的事务,多少年了。

她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她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

崔七娘道:“事已至此,我情愿拿琦娘抵罪。”

“然后呢?”嘉语轻轻地问。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