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佛(系统)(49)

作者:李嘟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时越早就知道想要真正战胜匈奴人,必须想要方法克制住对方有优势的骑兵部队。

可是哪怕是时越有心发展骑兵部队,但是有个词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原始的差距不是短短一两年就能缩短的。

原本,这一场与匈奴人之间的战争胜算其实并没有外界所预料的那么大,毕竟一支好的骑兵部队,如果排兵布阵运用得当的话,以一敌十根本就不在话下。

而这个小小马蹬却能带来一个巨大的转机。

苏棠还不知道自己给时越带了怎样的惊喜,她只是随手画了个小东西,本来想是方便自己,却没想到这个似乎还有更大的用处?

别怪苏棠没想到,她之前一直都是底层人物,根本想不到这层。

有句话说的,所站在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就不同,如果苏堂能够想到这个层面的问题,那么她会用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公布出来。

而不是这样,几乎是被人上赶着鸭子上架。

苏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只要救人攒功德就行,她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一直都是站在这样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她想要帮助时越达成心愿将会变得其路漫漫。

时越的心愿是希望海晏河清,苏棠要想出上一份力,那她自身的格局就必须大。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如果没有赛诸葛发现这其中隐藏着的机遇,那么苏棠就会活生生放过了这个绝佳增长己方实力的好机会。

时越是个纵马高手,但是他用了马蹬之后都觉得轻松不少,没更别提寻常人用了。

马蹬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人上马,更重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

这一点,是苏棠没想到,但是也确确实实会让时越的骑兵部队增加实力的一个东西。

小东西大作用,就看在谁的手里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了。

苏棠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立功了。

苏棠经过这一次的轮番轰炸,大概也知道了这个小小的马蹬,别看不起眼,作用可不小。

也好在当初,苏棠心血来潮的时候,没有找外头的铁匠帮忙,否则的那次将带来不小的风险。

毕竟现在这个东西,说起来也算是奇货可居。

时越如果能抓住这个时间差,然后在暗地里训练骑兵,这么一来话,战斗力能够提高一个非常大的档次。

苏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了头等大功臣。

时越看着手里的这个小小的铁器,已经能预料到这个东西会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没想到的是,苏棠除了对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神秘事情有用之外,这样随手的小发明也能给他们带来这样便利的东西。

时越看苏棠的眼神都变了,如果说之前还能保持着平常心,但是现在他觉得苏棠就是一个行走的宝藏。

随时随地都能给他不一样的宝贝。

苏棠被时越盯得后背发毛,时越看她的眼神非常奇怪。

“如果以后还有其他想法,可以找我。”时越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如果找不到我的话,那就去找赛先生也行。”

苏棠点点头。

但是总觉得,时越好像误会了点什么。

至于是什么东西,苏棠一时半会也说不清,只知道他看她的眼神怪怪的。

苏棠后来看到养猪户看自己的小猪崽时,才恍惚想起,时越当初看她的眼神非常类似。

都是有种期盼她能长大,或者是说在期待着她能给他带来更大的惊喜。

惊不惊喜,苏棠不知道。

但是她只知道,军营中的兵器部最近是忙得热火朝天,苏棠买没走进都能听到里头传来了铛铛的的打铁声。

已经有一批成品马蹬送到前线,供时越手下的精兵配上了。

根据前线反馈,苏棠知道这个小小的马蹬带来的方便以及便利却是无穷的。

双边马蹬进一步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骑兵成为主战兵种,用于大规模作战,他们能够以一敌十毫不夸张。

尤其是一个优秀的骑兵,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不是不是人数能够弥补的。

骑兵培养不易,因为入门难见效慢,骑术需要长年累月不停地磨练才能有所小成,但是在战争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去让一个骑兵成长。

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收到最大的效果。

马蹬出现,让这个成为了可能。

苏棠设计的马镫使用铁制成,为的是使马镫更牢固,不被脱落。

虽然成本不低,但是收效同样也是能够看到的。

苏棠得到的消息来说,第一批马蹬安装上了之后,时越亲兵的战斗实力成功提了一个档次,骑兵始可以靠双脚控制平衡在马上冲、刺、劈、击,大大提升了骑兵战斗力,

而且,安装上了马蹬的马匹也更容易让新手学习,也大大增加了时越手下骑兵的数量。

这一点,苏棠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

此举简直堪称是一举多得,让苏棠想要低调下去都不行。

赛诸葛几乎是隔三差五地就到苏棠这来喝茶,就想看看她还有没有什么新点子。

苏棠倍感压力,已经重申了很多次,上次只是凑巧而已。

赛诸葛哈哈大笑,“你这一凑巧,不知道帮将军办了多少好事。”

苏棠最近也大概想明白了,所以说送礼不在乎贵,也不在乎多少,重要的是能够像是打瞌睡了正好有人送枕头来,送到恰到好处那才是正好。

时值金秋,过了盛夏之后,便是热秋。

秋老虎还虎虎生威,最后一波余热还笼罩着大地,但是勤劳的农民已经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开始忙着秋收了。

这是这个时候,也是北方的异族最躁动不安的季节。

匈奴人不擅长的农耕,他们喜欢从草原上索取食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一直都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习惯了听天由命,习惯了不劳而获。

不像汉人,在他们的观念之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晚餐。

这也是双方无法调节的矛盾所在。

两方互为邻居,但是一方勤劳农作,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顿饱饭吃;另一方不说是好吃懒做,但也不会想到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互相都有的吃的时候还好,但是患寡不患均,一旦一方没有,而另一方没有的话,那才是真正灾难的开始。

而恰好,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匈奴人作为北地离晋国最近的邻居,但是这个邻居却不是一个友善的好邻居。

现在是金秋,收获的季节。

晋人都在忙着秋收割麦子,辛苦了一整年就等着现在秋收,然后囤积粮食为之后的寒冬做准备。

敖冬,在北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更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村落的大事。

他们要将一年辛苦获得的收成都化为酬劳,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去换生活必需品,为之后的冬季做准备。

晋人这边就像是勤劳的蚂蚁,一点点囤积粮食,为没有粮食时做准备。

而匈奴那边却是打算不劳而获的流氓,时时刻刻准备着抢粮食。

说是流氓,自然不能指望他们来抢粮食时能有多友善。

匈奴人天生骁勇善战,住在边外文化底蕴没有晋人的丰厚,他们只知道单纯的满足自己的谷欠望。

手段极其恶劣,甚至可以说是丧尽天良。

北地的百姓受尽了匈奴人的欺虐,一旦到了秋季,便是战事频发的时期。

百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却时常被骑在马背上的匈奴人一抢而空。

到头来,忙碌了一年却是一场空。

这无论换做是谁都不乐意,更不愿意的事情,匈奴人靠着自己的强大的武力让他们不得不服。

所以北地的百姓们,个个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那便是的士兵。

养成了人人皆兵的剽悍民风,在北地这也是一道靓丽的民俗风景。

但是,哪怕百姓们已经自强自立,奋力反抗,还是抵不过匈奴人的铁骑。

匈奴人擅长打游击战,他们通常都是小股兵力作战,一旦冲到哪个村子,那么那个村子就倒了大霉了。

这一年的收成就没了不说,常常还可能伴随着人间惨剧的发生。

上一篇:中宫娇宠下一篇:姝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