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起、掩埋、遗忘!原来,他终究是在你心底扎了根!”离忧抬头望着天,冷笑数声,“阿箬,那你可还记得那日刑场之上他都做了些什么,他可曾有一瞬间的表现是要救你阿爹,你可还记得宜州广场上那张通缉令,他掌权监国的第一件事便是对你赶尽杀绝,一条活路不留!”
“你别说了!”阿箬捂着耳朵,痛苦地吼道,这些事她未有一刻忘记,更无需旁人来将那伤口再次撕开。
见她痛苦模样,离忧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紧紧地攥着拳头,走到阿箬面前,他本想开口说两句安慰之语,可话到嘴边又觉得过于唐突,于是只得伸手轻轻环住阿箬,女子一边哭泣一边抽搐,也未曾将他推开。
第680章 复立(一)
良久,阿箬终于止住了哭泣,身体也不再颤抖。她伸手拭去了脸上的泪痕,说话却还是带着浓重的鼻音,“离忧,我知道错了,以后不会了。”
离忧愕然,他没有料到阿箬开口第一句会如此平静地——道歉!
“你不必……”
“这些都是我的问题,我既要报仇,又岂能被过往私情而影响呢?这样的事,以后再不会发生了。”
离忧松开了手臂,心里五味陈杂,半晌,却只答了一句“好”。
阿箬静静地看着他,眼眶红肿得厉害,“你找我何事?”
离忧望着她,愣了一下,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答话。
蜀中雪天,他本就是来找她温酒赏雪的。但眼下情形,这目的倒显得不合时宜。
“我……是来告诉你,明日一早,我们同去诸葛家,商讨要事。”
“商讨要事?”阿箬有些发懵,但很快她就意识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时候到了?”她试探性的问道。
离忧点点头,“时候到了。”
……
次日清晨,阿箬在离忧的陪伴下来到了诸葛宅。诸葛有我早已在大厅等候,他看阿箬的神情依旧淡静冷漠,面对此,阿箬也只能付之一笑。
“诸葛先生,不知今日唤阿箬前来,有何吩咐?”她沉声问道。
诸葛有我瞥了她一眼,“看你模样,似乎哭过一场。”
阿箬瘪嘴,却还是坦然回答:“前程虽如幻梦,却也不是轻易能够放下,总要哭过几场、发泄几番,方能明白昔日之愚蠢与荒谬。”
闻言,诸葛有我的脸上不禁漾出了一丝微不可见的笑意,“想来,你是想通透了。”
“通透不敢言,至少心肠比往昔更硬上几分。”阿箬面无表情,说的却句句是实话。
诸葛有我仰天大笑,在场的却没有一个人明白他为何笑得这样夸张。没有任何人阻止,也没有任何人质疑,阿箬就那样静静地站在大厅中央,等着笑声敛去。
“既然如此,我也就放心将蜀中一切交给你了!”诸葛有我忽然道。
这回,即便镇定如阿箬,却也有些不明所以,她一脸惊愕地看向离忧,只见那人神情却十分平静,似乎一早便知道此事。
“先生,什么叫'将蜀中的一切交给我'?”阿箬忍不住沉声问道。
“离忧,你没有告诉她吗?”诸葛有我问道。
只见离忧作了一揖,而后对阿箬说:“师父说将蜀中的一切交给你,便是将蜀中所有的兵力、财权、粮草全都交于你调度支配。”
阿箬有些惶恐,她不明白诸葛有我为何会做出这样的牺牲。
“你也不必惊诧,这些东西,本就是当年我要交与兰儿的,这二十多年,也算我替她保管了!”诸葛有我淡然道:“不过,我有两个条件,你需得答应我。”
“先生请讲。”
“第一,我要你据蜀中之势,复立西楚,登位为帝!”诸葛有我一字一顿,讲得十分清楚。
阿箬微微颔首,这一点,她早有心理准备,于是答道:“据蜀中之势,复立西楚之帝,实则,是诸葛一族公然叛逃大兴,先生都不怕,我又何惧?”
诸葛有我点点头,又道:“这第二件事,我是替离忧讲的。”
阿箬心头咯噔一声,似乎已预感到了什么。
“既登地位,便当履行当初的婚约,与我之徒,逐凤楼主离忧,共结连理!”
第681章 复立(二)
阿箬愕然,这个要求,既是预料之外,亦是情理之中。其实,当初她苦求离忧带她报仇之际便已隐约感觉到,自己无论如何是绕不开这一关,可是当真的面对之的时候,阿箬又觉得甚是惶恐。
离忧盯着她,终还是开口解围道:“师父,阿箬刚遭父忧,此事谈及婚事怕是有些不妥,请师父给她一些时间……实则也是给徒儿一些时间。”
听他如此说,阿箬有些愧疚地抬起头,而诸葛有我却是看戏般将离忧打量一番,而后摇摇头,叹道:“痴儿!”
“还请师父成全。”离忧再劝。
诸葛有我扭头不看他,答道:“既如此,也需元姑娘给我做个保证。”
阿箬有些懵,“如何保证?”
“我也不逼你,你只需答应我,除非离忧自愿,否则,你永不可放弃与他之婚约。”
说了等于没说。
阿箬垂首,以她如今这情形,又有何心思论及儿女私情,“先生明鉴,我如今心如死灰,不想再言婚嫁之事,我感激先生助我谋事,可若先生非要揪住此事不放,我宁愿您收回许诺,放我离去。”
阿箬的声音沉稳淡静,却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感。离忧听之微微一怔,一旁的诸葛有我却是先惊后笑,最终出乎意料地说道:“果然如出一辙呀!”
“什么?”阿箬没听明白。
“罢了罢了,我本只是试你一试,如今看来确是个很有主张之人。”他瞥了一眼离忧,终是不再纠缠此事。
……
次日,阿箬亲自起草诏书,昭告天下,她将继任女帝复立西楚。随后,诸葛有我以族长之名,亦发布文书,表明支持立场,公然叛逃大兴。
二书一出,一时间,天下之士尽皆哗然,他们有的嘲讽,说这是痴人说梦;有的担忧,说这是祸乱之始;但更多的,却是出奇的静默。要知道,这两个,一个是江湖传言中的大兴太子的心上人,一个是四大家族之一淑妃娘娘的兄长,众人看不透,总觉得他们这种联合有些荒唐。
消息很快传到了帝都,群臣表面上垂首静候,其实各个都调动起全身感官在揣测着太子殿下的反应。群臣之中,不乏明白就理的,心中早已预演了上千遍事态的走向,只盼着太子殿下能一如既往沉稳应对。群臣之中,当然也有毛躁不通的,他们摩拳擦掌似乎当即就要请旨领兵平乱。
太子静静合上奏折,双手压着桌檐,深呼吸了一口。
“殿下!”复出的曾为炯率先开口。
“讲。”
“是否需要核实消息的来源,看看是否属实?”
“不必了。”司马笠后来也查得个七七八八,他知道,那日带走阿箬的人,正是那个逐凤楼主,叫离忧的。只是,他几乎将中原翻了个遍,却没料到,她居然西行去了蜀中。
“殿下,诸葛先生向来不问世事,如今竟公然叛逃,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曾为炯和世人的印象倒是一致,九州之内,谁叛逃他都信,可偏偏诸葛有我叛逃一说,他觉得很是疑惑。
第682章 承命
司马笠握拳凝思,却又听得曾为炯缓缓开口问道:“殿下,此事,是否需要去后宫请示淑妃娘娘?”
此问一出,全场一阵骚动,凉州卓氏谋逆,皇帝将卓贵妃打入冷宫,自那司马策逃到凉州过后,似乎还未曾做出过什么出格的举动,不过凉州至中原的各大要道却已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前例如此,皇帝却迟迟没有对淑妃做出任何处置,因而众人都十分关心。
然而太子的态度似乎也不甚明确,“此事隐情重重,本王还要再禀告父皇。”
“殿下,先人有云,天下未动蜀先乱,蜀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进可攻退可守,若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们坐大,想来定是难以对付,若他们再与北边凉州叛逆相勾结,整个大兴西境便危在旦夕呀!所幸,那诸葛有我也还没到为所欲为的程度,此中时候,咱们不若先行招安之策,不能,再派重兵压境!”提议的是兵部尚书,出于专业素养,他倒是看得更为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