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各地都有吃泡菜的习惯,但吃泡菜的习惯、腌泡菜的材料都不一样,有的地方也叫咸菜、酸菜。有的地方分得很清楚,有的地方是不分的。
吃泡菜就像地方的水土一样,有地方的记忆味道,有的人离乡多年,吃到一口家乡的泡菜,泪如雨下。各地的泡菜是不一样的,东北叫酸菜,喜欢用大白菜腌;巴渝喜欢腌泡椒、酸角豆;西南比较能吃辣,喜欢泡大红辣椒;广府那边吃的味儿轻,吃梅菜。
做泡菜的坛子和水,都是有讲究的。老妈妈挑坛子都会仔仔细细的翻看,坛子有没有砂眼和裂痕。泡菜的水叫母水,也就是老盐水。一坛子老盐水就和老卤一样,是会传承下去的,女儿出嫁,做母亲的就会送一坛子老盐水,供女儿做泡菜吃。你们吃过卤水么?”
顾安喜问道。
小兵李全由连忙回道:“吃过!”他的嗓音黏糊糊的,说完咽了口口水。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回:吃过。只有二林一言不发,一双眼睛亮晶晶的看着顾安喜。
顾安喜笑道:“这就是了,你们吃的卤水是不是有的咸有的淡,还有的说不出来的好吃?这就是老卤水的好处,有些老卤水熬了一二十年,每天熬,每天都加进去新的材料,煮出来的卤鸭卤鹅都特别好吃。那些味道是多重、层次的,吃这些卤味,就像是吃一二十年卤煮过的鸡鸭鹅猪一样,每一口都觉得香。”
营帐内顿时响起大片大片的口水声。
第一百零二章 大战前夕
顾安喜笑着继续道:“老盐水的道理和卤水一样,越久味道越醇厚。就算是同一个地方,每家做出来的泡菜都不一样。
泡菜与卤水不同的是,卤水只是做卤煮摊子的人会做,而泡菜则是家家户户都会做。在农忙的时候,在不想做饭的时候,去泡菜坛子里夹上几根泡菜,就能美美的吃上一顿饭了。这时候的泡菜,是一顿安稳舒坦的饭。
新婚夫妇在第一年秋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腌泡菜。嫁做人妇的少女会学着母亲的样子,仔仔细细的挑选品相好的白菜、萝卜和辣椒,仔仔细细的洗干净,再鞣制,然后把这些东西放进老盐水里面,合上坛盖子,再封好水,放点盐巴。等到冬天,就能吃了!
其实泡个十来天也能吃,这时候的泡菜还很硬,口感很是爽脆,一口下去咔嚓咔嚓的,味道也很淡,用来和面吃很好。”
营帐里的口水声更甚,他们大多是十来岁就出来当了兵——太晚不收!军队怕年纪大的孩子吃几年军队闲饭偷摸跑回家,年纪小的好管教。
顾安喜的描述让他们一下就回忆起儿时的记忆,酸口或辣口的泡菜,就着米面吃,甚至是偷摸着拿了几根,净口白嘴的吃。
“不过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方大牛心里一动,下意识的问道。
“对,就是梅菜扣肉。”顾安喜笑着继续道:
“这道菜是广府那边菜,你们可能没听说过。梅菜就是那边的干咸菜,但放的盐不算多,所以味道很轻。
梅菜用大肥肉一起蒸,肥肉的肥油都流到梅菜里面去了、这样蒸出来的梅菜扣肉肥而不腻,一口气能吃三大‘张’,对了,梅菜扣肉的大肥肉是论‘张’的,一张有巴掌大,小拇指粗细那么宽。”
顾安喜说完,这些小兵连忙举起自己的手,在篝火下仔细地看。想象一张这么大的肥肉吃起来是什么光景。
方大牛感叹道:“能吃这么大一块肉,那可真是美死了。”
其他小兵纷纷应诺。
顾安喜却是笑道:“这道菜最好吃的不是大肥肉。”
“不是大肥肉还吃什么?”小兵们纳闷了,还有比大肥肉还好吃的么?
顾安喜理所当然的说:“当然是梅菜啊!”
“啊?”小兵们傻眼了。
“梅菜扣肉,梅菜在前,当然是梅菜更重要啊。”
小兵们面面相觑,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顾安喜又说道:“梅菜混着肥肉里面的肥油,沾了荤腥。梅菜又是特别吸味的菜,一起蒸的酱油、卤料都没白白蒸走,而是留在了梅菜里面,而梅菜吃起来干爽又不肥腻,吸收看肉油和汤汁,味道还特别好,当然是里面的重头戏了。
梅菜口味偏甜,混着荤腥格外好吃。在广府,若是宴请宾客,吃这道菜的人第一筷子夹的绝对是梅菜,而不是肥肉。
这道菜最讲究的是梅干菜,肥肉嘛,五花肉和大肥肉都可。但梅干菜可不能马虎,需得选当季最新鲜的梅菜腌制,很看重材质。切段还是切粒、切菜状,都是有区别的。
所以去吃宴,宾客吃一嘴梅干菜,就知道设宴人的水平和功夫。”
小兵们张大了嘴,美美的想,那论张算的大肥肉,那融入了汤汁和肉油的梅菜又是如何的好吃,顿时觉得刚吃过饭的肚子又饿了。
他们除了想这些吃的,还对吃过这道菜的顾安喜无比的羡慕,羡慕她能说的头头是道,也羡慕她见多识广,吃遍四方。
二林在旁听了一轮,这时候才饱含殷切的问道:“小将军,你说的这些你都吃过么?你肯定吃过吧?”
顾安喜想了想,然后点头:“我说的当然都是我吃过的,不然和你们讲也没什么意思。”
二林充满希冀的说道:“我以后也想像小将军你这样,能走遍大凉的山河大川,能吃遍大凉的米面菜肴。”
顾安喜鼓励道:“你能这么想就很好,有自己的目标,就有努力的方向。不过你可要加把劲了,因为我也没吃遍大凉。”
“啊?”二林挠挠头,“小将军都没吃遍大凉,那我肯定不行的。”
顾安喜正经道:“人的一生贵在追求与坚持,没有第一步就失败的。”
二林依稀听得出来这是鼓励的话,也诚恳的点点头:
“我会加把劲的,等我找到了张叔,就和他说我的志向。”
张叔就是他的养父,在他十岁出头的时候调去了西北边境。
他说的意志坚定,也很诚恳,其他小兵居然没有出言调侃。要知道从顾安喜“讲故事”的那天,二林就说自己要到处去看看,做一个像小将军这样的人。可是二林在这些新兵里面年纪最小,当天就被调侃:小将军是什么身份,你个新兵蛋子是什么身份,你也想当小将军?
二林不知怎么辩解,一张脸涨得通红。
如今这些新兵们都没有再嘲笑调侃他了,一张脸在篝火的映照下忽隐忽现,不知在想什么。
或许他们暗地里非常羡慕二林,至少能将自己的想法毫无顾虑的说出来。
其实他们这个年龄的男人,又怎会没有一颗四处闯荡的男儿心呢?
二林抬起头,发现营帐里气氛不对,于是笑道:
“好哥哥们,怎么都不说话了?莫不是都没吃过泡菜,你们不说我可往下接了啊。”
话题都是由顾安喜做开头,然后一个个接着讲下去,有什么说什么,听过的神鬼异志、民间传说、所见所闻都可以讲。二林年纪最小,见识最少,一般都是在旁边听的,没有讲的份,如今竟然调侃起他们没话讲了!
于是兵哥哥们顿时不干了,调笑道:
“二林,我吃咸菜的时候,你丫还没出生了!”
“咸菜谁没吃过啊,二林你吃的咸菜保管没我多。”
……
营帐里的气氛很快又变得欢快热闹了起来,二林待在角落,一张稚嫩的脸浮现出认真的神色。
顾安喜看着这个年纪最小的新兵蛋子,忽然有了种奇妙的感觉。
她觉得二林在一瞬间长大了,长大了许多。
她欣慰的想着。但她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人期盼着她长大,也期盼着她不要长大,她欣慰的觉得二林长大的同时,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比二林大。
他们并不会聊到很晚,因为军营里面有宵禁,到点了就要睡觉。
顾安喜当然不和这些新兵睡大通铺,她去慧静那儿睡。
如此,他们行军了将近一个月,终于来到了大西北。
其实按照行军速度的话,大概二十五天就能由金陵到大西北,不过路上整合三军、搬送辎重,花了不少时间,所以比平常多走了十来天。
顾安喜每天都有使不完的精力,天天骑着羲和乐呵乐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