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荣华(146)

作者:千秋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袁氏的神色不大好,昌平侯夫人和袁大奶奶看见宁氏,脸也僵了下来。

只有宁氏,似乎对这尴尬的气氛浑然不觉,一脸关切地上前扶住昌平侯夫人,开口道:“您受伤了?”

昌平侯夫人笑了笑:“一点小伤罢了,四夫人已命人去请了太医。”

宁氏却摇头:“外伤最讲究个时辰,医治得越早越好,否则流血过多,是要伤元气的。听说您还崴了脚,那就更不得了,拖得越久,越难痊愈的,”顿了顿,“家父从戎,战场上刀枪无眼,难免有受伤的时候,因此宁家对跌打损伤上头颇有些秘法密药,您若不嫌弃,就让我为您先行止血,再慢慢等太医不迟。”说着,也不等其他人说话,径自扶着昌平侯夫人就往里去了,嘴里只是柔声说着:“您小心门槛,慢着点儿……、”

剩下袁氏和袁大奶奶立在当地,深深对望了一眼。

因着宁氏过度的热情,不仅为昌平侯夫人止血、上药、更亲自拿了红花油替她揉搓伤脚,又时不时地出声让袁氏递个什么,搞得袁氏既不能支走她,也不能自己借故离开。

好容易等她忙活完一切,便有丫鬟端上净盆来请她净手。

“看样子并未伤着骨头,不过还是要等太医看过才知道。”宁氏一面用帕子擦着手,一面道。

“辛苦二弟妹了。”袁氏一脸的感激,“看这时辰,太医想来也快到了,二弟妹不若先回去歇着罢,改日我再登门道谢。”

宁氏嘴角一勾,展颜笑道:“我又能有什么事,倒是大嫂,紧着陪亲家夫人是要紧,不必专门送我。”

袁氏的逐客令下得简单又直接,并没有半分要亲自送宁氏出门的意思。

场面一时陷入尴尬。

昌平侯夫人忽然轻咳一声:“玉儿,我这里没什么大碍,倒是你大嫂今日受惊不小,你还是陪着她去歇一歇罢。”

玉儿是袁氏的小名。

袁氏反应极快,立刻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开口道:“您伤成这样,我怎能离了您半步?”顿了顿,望向宁氏,目光恳切,“二嫂,还劳烦你带我嫂嫂出去坐一坐可好?”

这却是个不好拒绝的由头。

宁氏顿了顿,刚要说话,就听门口一个清脆的声音:“太医没有到,二嫂还是在这里守着亲家夫人更稳妥些,至于大奶奶,不若随我去梧桐院坐坐?”

众人循声望去,便见一个窈窕身影俏生生地立在门口,不是婧怡还有谁?

……

“……然后太医就来了,重新看了伤口,开过药方,煎药喝药闹了一通,妾身派去昌平侯府的人也回来了,是同昌平侯爷一道来的。”

沈青云刚从外面回来,正听婧怡说着白日里发生的事情。

“什么时候和二嫂走得这样近了?”他问道。

婧怡弯了弯眼睛:“二嫂曾和我说过一句话,”顿了顿,“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沈青云能明显感觉到,自从那日说了不会与娜木珠成婚后,妻子对他的态度就有了些若有似无的改变,虽仍不像从前那样亲密,但语声柔和、表情自然,一颦一笑间还常带着些狡黠。

就像现在,只是微微一笑,却仿佛是一把小钩子,一下下勾得他满心里痒痒。

“嗯。”他别过眼,避开了婧怡的目光,沉声道,“二嫂不错,你可以同她多多往来。”

婧怡应了一声,一双眼仍是盯着他,半晌才道:“看今日的情形,袁家有十万火急的消息要递给大嫂……四爷肯定知道是什么事情,对吗?”

沈青云一愣,婧怡从未如此直接地过问过朝堂上的事情。

他想了想,自觉此事并无任何不妥之处,便点头道:“是蒋家出事了,袁家不过是一个传声筒。”

婧怡一愣,想起前两日成国公夫人登门的情形,皱眉道:“可妾身看成国公夫人的样子并不十分焦急,反倒是今日的昌平侯夫人,很有些火急火燎,若非如此,也不会想出自残的法子来。”

沈青云摇头:“昌平侯亦牵连其中,袁家不心急是不可能的,至于成国公那里,”他沉吟着,“多半是怕我有所察觉,不过……”他微微挑眉,露出了一个不屑的表情,转眼看见婧怡,神色忽然一顿,接下来的话就没有说出口。

婧怡却早知道了他的底细……成国公出事,多半也是他的手笔。

既然对外大权在握,家里这一打乱摊子,肯定也是要收一收的。

而沈青云扳倒蒋氏的方法,就是扳倒整个成国公府。

第131章 登基

成国公跑南洋做海船生意,是全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事情,且蒋氏一族行事一贯张扬,对自家的财大气粗向来不避讳。

而蒋氏在娘家的生意里参着一脚,是武英王府人尽皆知的秘密,她明面上一心礼佛,不理府中俗务,更将中馈交给了庶子媳妇,由得方氏从中大捞油水。

说到底,不过是每年几千两的银钱她根本看不进眼罢了。

松鹤堂里的下人最清楚,前两年成国公夫人半年才来送一次银票,这两年头上,几乎每过两三个月就要来一次。

“蒋家和太子走得一向亲近,太子谋反,成国公是出了不少力的,”沈青云表情沉郁,“主要还是钱财方面,据我所知,蒋家每年给东宫的供奉就有一百万两,更遑论此次招兵买马,成国公出得是大头。”

婧怡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跑海船竟有如此滔天的利润?”

能给东宫每年一百万两银子,自家肯定留得更多,这样看来,说成国公府富可敌国,也不为过了。

沈青云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道:“蒋家的银库可比户部的大上许多。”

婧怡皱眉:“既然成国公伙同太子谋反,新帝大可以谋逆罪论处蒋家,斩首也好流放也罢,总能将银钱收没,国库不就一下充盈了?”

沈青云闻言一愣,随即抚掌大笑:“不错、不错,让你做个女皇帝也是够的了。”

婧怡瞪了他一眼:“四爷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可不要拉上妾身。”

沈青云笑道:“夫人说得是,”笑容一收,正色道,“新帝早有圣旨,太子与他骨肉兄弟,谋反只是一时糊涂,如今已然伏诛。至于一干牵连之人,新帝宽仁,允其洗心革面、改过自新,凡能一心为朝廷者,皆不予追究。”顿了顿,接着道,“为此,成国公倾举家之力,已向户部缴纳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算是向新帝投了诚。”

从没听说谋反不被株连九族,还能花钱消灾的。

婧怡望着沈青云,没有说话。

沈青云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开口解释道:“新帝和我的恩怨你是知道的,他欲将我除之而后快,就要积蓄自己的势力……拉拢我的宿敌就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既然如此,蒋家此番又是出了什么事?”

沈青云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这两年跑海船的商人多,京城的公卿之家亦有不少跟风,虽也有进项,总不免遇上风浪折损,又或遭逢海盗劫掠,算来盈利并不丰厚。唯独蒋家的海船,不仅趟趟顺风顺水,且从未遇上过海盗,这本是靠天吃饭的活计,几十年的老水手也未必就能如此万无一失,蒋家的运气也未免太好了一些。”

婧怡听出他话中有话,皱眉道:“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猫腻?”

沈青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道:“镇国大将军前阵子在福建缴匪,诏安了一个投降的海盗头子,那海盗头子说出一个海上交易的大秘密,”顿了顿,语声渐沉,“海盗常年雄踞于东海之上,以劫掠过往海船为生,生性剽悍且熟识水性,若说有谁最了解海上的天气变化,非这些海盗莫属。不过,海面广阔无垠,也并非每一艘商船都能遇上海盗,许多人家眼看着成国公府赚得盆满钵满,一时红了眼,明知前途凶险,也提着脑袋纷纷下了海,只是满载而归的少,有去无回的多。”

婧怡听得很认真,见沈青云停下来,便问道:“然后呢?”

“原以为是那些人家运气不好,不是遭遇风暴翻了船,就是和海盗狭路相逢,不仅没有淘到金,连命都搭了进去。直到镇国大将军诏安了那海盗,事情真相才水落石出……原来东海上并非只一群海盗,而是有大大小小许多伙,这些海盗彼此争夺地盘,不仅时常为过往船只的归属权大动干戈,彼此之间也会火拼、厮杀,乃是多年的世仇。而这些海盗之中,有一伙势力最大、地盘最广,却并非其如何剽悍勇猛,而是他们勾搭上京城某位权贵,自此就得到了许多商船出海的日期与航线消息,只要计算好时候,就能在海上守株待兔,一劫一个准,所得钱财,则与那权贵五五对分。”

上一篇:梧桐寂寂卿无语下一篇:待君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