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涛家里的条件虽然在城里不怎么样,可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行车还是他结婚的时候买的,用的时候也小心爱惜,现在虽然有几年了,却仍然油光蹭亮跟新的一样。
要不是跟莫小林处的不错,上次买砖瓦的事儿莫小林办的也很讲究,知道他的为人,不然都不能这么痛快的把车借给他。
即使如此,仍然不放心的叮嘱了两句:“你们乡下山路不好走,你技术行不行?可得骑着小心点儿,别摔了。”
可能也觉得自己说话不好听,又一脸肉痛言不由衷地继续道:“我也不是心疼自行车,它在怎么稀罕也是个死物,坏了也能修,我是怕把你摔着了,毕竟你这身板可不怎么结实,摔得狠了,还得上医院,你说这大喜的日子多晦气呀!嗯…那个啊……是吧?”
说到最后也发现自己的话太假,结结巴巴有点儿尴尬的挠了挠头,都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莫小林本来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后世的自行车实在是太常见了,他还没有转过弯来,也没法儿理解这时候的人对自行车的执念。
可看到秦涛不放心唠叨叮嘱的样子,也发现自己有点儿莽撞了,这时候的自行车估计比后世的奔驰宝马还要稀罕,别说借出去了,就是自己用都小心谨慎的怕刮着碰着。
秦涛能借给他已经很给面子了,不放心的叮嘱几句才是很正常的,莫小林压下心里不合时宜的难堪别扭,陪着笑脸答应着。
虽然他已经后悔冲动的出来借自行车了,可因为别人叮嘱几句就气恼反悔那就太得罪人了。
最后莫小林虽然借到了自行车,却没有了最初高兴激动的心情了。
回到办公室,莫小林心不在焉的上着班儿,翻着报纸。
上辈子他虽然身体不好,跟家里人也不亲近,可因为家里有钱,从来没有缺过啥少过啥?还没有经历过这种低头陪笑脸跟人借东西的难堪,心里有点儿转不过劲儿来。
转眼又想到莫大娘昨天出去借钱借票,转了好几家,是不是也像这样低着头陪小心,笑着给人说着好听的话,想着这些,莫小林心里更难受了。
他从来又没有现在这样想赚钱过,他想让家里人过上让人羡慕的好日子,不想莫大娘这么大年纪了还为了他对别人弯腰低头。
他有知识,有文化,知道未来,了解机遇,还有个神奇的空间,对自己很有信心,并不觉得赚钱会有多难。
相信过不了多久他就能多赚点儿钱改善家里的生活,再看看能不能在城里帮几个哥哥找找临时工,带领全家奔小康。
畅想了一下未来,莫小林还是回到现实继续看着报纸,在心里构思在他刚写完大纲的书稿。
上班儿虽然有工资,可一个月那点儿钱又要吃饭,又要给家里上交,早就安排好了,剩不了多点儿。
现在的莫小林刚刚激起了赚钱的,想多写点儿稿子,多赚点儿钱。
可转过头忽然就被一盆冷水泼了下来。
他看到报纸上登出来一则消息,说是破四旧,废除资本主义的尾巴,以后所有在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散文,,新闻创作都不发稿费了。
莫小林被这个消息惊得心里拔凉拔凉的,老天爷可真会选时候,在这个他刚决定上进赚钱的关键时候,给他来了一个当头棒喝。
上辈子他对这混乱的十年了解的不多,还真不知道这时候还有不给发稿费这种骚操作,这让人还怎么有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唉~!”莫小林想到他写完了的大纲,刚刚开了个头的,不由得长叹口气,颓废放下了报纸。
写文章赚稿费的路子算是废了,以后就算恢复,还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去呢?这十来年是没有希望的。
还得想个其他来钱的方法,赚点儿外快才行。
现在的莫小林真正体会到了,人穷志短这句话的心酸憋屈!
这个年代管的太严,出个门儿都要介绍信,上黑市卖点儿东西都要偷偷摸摸的,更别说做生意赚钱了,而且现在国内还有不少敌特在活动,要是因为太奇怪被人盯上可就出□□烦了。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名堂了,莫小林有点儿丧气,刚刚还在想赚钱容易呢,这马上就打脸了。
最后想了想还是只有靠空间了。
用心神在空间里看了看,里面的果树还是一棵棵小苗苗,至少得一两年才能有收获。
玉米,红薯,小麦,花生什么的倒是都有点儿,看红薯倒是长得不错,应该能挖了,看来得找时间把它收拾出来,拿到黑市去卖了去。
玉米也开始抽穗了,再等两个月也能收获,可当初随便撒了点进来,也没有多少,这点儿东西就算大丰收,也最多100斤顶天了,麻烦不说也值不了多少钱。
而且空间里的东西又杂又少,还都是新鲜的,季节也不对,拿出去卖的话风险挺大,看来明年得注意一下撒种的时间。
莫小林觉得自己可以学一学做饭了,看宿舍楼这边很多单人宿舍,也都是自己买了个炉子煮饭吃的。
自己做饭的话不仅不用去黑市担风险,好些东西可以直接从空间拿出来,煮了就吃,也不用担心晒干的问题了,这样可以直接把吃饭的钱和粮票儿省下来,不管跟人换东西还是攒下来就都方便了。
钱还好说,粮票在这个年代可是硬通货。
诶!还是安分点儿吧!抽个空去买个炉子,自己学着做饭吧!先就这样将就着,等以后空间里的水果出来了再想办法卖钱。
第26章 红烧肉
没有了外快赚的莫小林,这时候也没有心情构思了,把心思重新放回了工作上,翻起了上个月郝部长拿给他的一叠会议记录,准备总结一下,写一篇有针对性的思想报告。
在他认真工作的时候,办公室的人也陆陆续续都来上班了。
“哟!小林同志!相亲回来了?怎么样啊?成了没?”办公室的秦大姐刚进办公室,给莫小林打了招呼就好奇的问道。
由于莫小林在别人准备给他介绍对象的时候都拿这次相亲当挡箭牌,所以大家都知道他这个月是回家相亲了,有人问并不奇怪,说清楚了也好免得以后总有人关心他的终身大事儿,给他介绍对象。
莫小林也干脆的回答道:“成了!我娘今天都跟我一起来买东西来了,明天就去走礼!待会儿还要去找郝部长请个假。”
听了这话,秦大姐神色夸张的对莫小林笑着打趣道:“哟!这么急,还要请假亲自走一趟,看来对人家姑娘挺满意呀!是哪儿的人呢?”
结了婚的大姐大妈们都喜欢打趣未婚小青年儿们,莫小林早就习惯了,一点儿也不扭捏的回道:“是茶山公社的。”
“哦~!难怪这么中意呢!听说茶山公社的山水好,采茶的姑娘们都长得很好看呢!”秦大姐感叹了一句,又继续说道“结婚的日子定了吗?到时候可得给我们带喜糖过来啊!”
“年前有几个好日子,还没有定具体是哪天?不过您放心,到时候肯定给你们带喜糖的。”都已经快结婚了,对秦小慧这个对象莫小林也很有好感,说起结婚的事儿也坦然了起来。
听莫小林说起快要结婚了,除了周玉梅小声了哼了一声,不屑的瞟了莫小林两眼,办公室的其他人都跟莫小林寒暄了两句,道了声恭喜。
这时候郝部长也从外面走了进来,听说了这事儿,也满眼笑意的恭喜了他两句。
莫小林趁机说了请假的事儿,郝部长也很好说话的批了假,还关心的问他定亲的东西买好了没?买东西的票券够不够?跟个和蔼的长辈一样,跟他那张严肃的脸一点儿也不搭。
跟郝部长相处了几个月,莫小林也了解到他是一个认真负责又实事求是的干部,不喜欢来虚的。
虽然知道他不是说的客气话,可莫小林定亲的东西已经准备齐了,还是婉拒了他的帮助,真诚的感谢了一番。
因为同事们真诚的祝福,领导的亲切和看重,这么一打岔莫小林也不再纠结赚外快的事儿了,化悲愤为动力,把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认真负责写起了他的思想报告。
或许他以前真的心思太杂了,上班儿时间也总是忍不住想他的稿子,一直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任务在完成,根本没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