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驸马要造反+番外(35)

作者:岭南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江步峰后悔的不行,不得不从其他几地调来些兵马,亲自领兵追了去。

可是一夜间,两方兵马都不见,江家难以起事,容国难以应战,出现了很荒唐的局面。

两位始作俑者却带着各自的人马来到了早先准备好的营地里,这儿是一处深山,一但入了山,江临城与叶楚非相继设下迷阵,两方兵马皆出不去,除非两人共同破开迷阵。

而叶含玉被江临城亲自解了绳索,江临城并向她道歉。

叶含玉到了这山窝里看到了叶楚非,再前后一回想,终于明白了所有事,原来两人一开始就勾结在一起了,阻止江家造反,同时阻止容国灭江家。

外头到底乱成什么样子,除了江临城和叶楚非,谁也不知道。

就这样,叶含玉与江临城这一处山窝里过着平静的生活,转眼过去三个月,终于有了正确的消息传来,忠勇侯回了燕北镇守,而容国也只派了禁卫军过来修缮了一下城门,安抚了百姓。

同时皇室并没有打算追究忠勇侯的罪行,两边都很奇怪,着实是各自的儿子都不见了,他们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找回儿子才是,然而没有半丝线索,这么多人马,说不见就不见,除非他们事先做好的准备。

而在这小山窝里,原本对立的两方兵马却称兄道弟的在一起喝酒打猎,还卸甲种田,很是和谐。

叶含玉看向两人,问两人以后的打算,叶楚非便看向江临城,笑话他说道:“若不是江大公子沉迷于美色,也不会有今日的和谐,不过也多亏得江大公子的主意,不动一刀一枪,天下就太平了,百姓不必受战乱。”

江临城倒也不反驳,的确,要是没有叶含玉,他或许就真的随父起事了,事后是成是败都难说,毕竟叶楚非也不是吃素的,民心虽不稳,但也不是这么好夺位。

“接下来,等各自都歇了火气,就轮到咱们威胁他们的时候了。”

江临城补充了一下。

叶含玉奇怪的看着他们,“怎么逼?”

“若是他们都不放权,我们就不出去了,就在这儿甘心种田,让他们都没有了儿子,且怎么办吧,实在不行,我还能出门一趟,将他弟弟江临月也给绑了来。”

两个不听话的弟弟呆一起。

叶楚非说得很轻松,江临城却是随他,若能天下太平,那自是再好不过。

叶含玉噗嗤一声笑了,她感觉自己穿越过来后,生活像过山车,起起落落,若不是她心态好,她怕是得恨江临城和叶楚非一辈子。

好在两人都疼着她,事情平息下来,两人都很诚恳的向她认了错。

外界荣帝已经没脾气了,得知燕北忠勇侯也失了一个儿子,知道不是忠勇侯将太子扣下的,他也就放了心,开始着人四处寻找,也不知两儿子在哪儿。

半年过去了,某日夜里,江临月在燕北侯府莫名失踪,这一下江步峰终于失了耐心,开始向各地传了消息,先前大儿子所说的,将忠勇侯之位传给二儿子,他同意了,他愿意退下来,辞了这官。

而荣帝却是收到了两个儿子的信,大儿子竟然没有死,却绑走了二儿子,二儿子写来的是求救信,说被大哥给关押了,逃不出来了。

荣帝当真是又喜又忧,当初失了一儿,头发都白了大半,如今得知大儿子没死,他什么都愿意了。

听了国师的话,不出征,这一场浩劫也就这么过去了,还当真是真的,既然大儿子想让自己退位,他也同意了,不如退位下来,好生休息一下。

当两人都同意了要求后,终于叶楚非和江临城都出现。

叶楚非将弟弟叶楚凌带了回来,并将他杀兄的罪证也一并呈上,荣帝到这时才知道兄弟二人竟然早已经生了二心。

嫡长为尊,福王不该起了反心的。

福王叶楚凌夺去王位和封号,贬为庶人,以后陪在帝王帝后身边尽孝,待二人百年后,他再回到民间去。

而叶楚非却登基成帝,立江凤美为后,正是容国太平盛世的开端。

后来史记上记载着,若没有叶楚非的强势归来,容国将不复存在,而后来的太平盛世,却也离不开驸马江大人的辅佐,江大人变法,深得民心,而他本人一生为驸马,虽参与朝政,却没有官职,待税政平稳下来,将权交给了丞相大人,而他却成了闲散驸马爷,带着长乐公主四处云游。

此为后话,眼下叶楚非登基,燕北之地,江临月成了忠勇侯,江步峰退下后上书朝堂,写下三页责己书,从此往后,江步峰归老吴郡,不再参与任何朝堂政务。

而江临城和叶含玉却在燕北暂时管制着弟弟江临月,不容许他造反,同时带着弟弟走上正途。

一日夜里,叶含玉收到京城大哥叶楚非的来信,信中还有一封信,说是容朝第一国师写给她的信,她可不认得什么国师。

不过在她展信一看后,只见里头写着几个字:“既来之则安之。”

莫非她穿越的身份这位神秘的国师算了出来不成?这么神乎的呢?不过她能穿越过来,想必这世上也有这种无法解释的神人,她应该存着敬畏之心,再说她早已经做好了既来之则安之的打算,自是不可能再回去了。

第33章 怀孕了(番外)

泰兴三年初春,从燕北往京城的官道上来了一队车马,跟着的护卫都是禁卫军,通行无阻,走在官道上,被不少人侧目,不过很快有人传出,这是驸马和公主的马车,正是从燕北回京城。

于是不少走商们悄悄地跟在了后头,跟着公主的车队,那一定不会被山匪打劫,他们行商的最害怕遇上劫匪,不想千里迢迢,生意都做不成。

这些禁卫军是乔装了一番的,看着像是普通押运的护卫一般,走在官道上,除了燕北来的那几支商队跟随着,倒也没有别人了。

然而他们还是在这一夜黄昏被人打劫了,那些商队苦不堪言。

泰兴元年那会,还有不少捣乱的起义军,也是江家军起事留下的后患,各地方军没少平乱,随即这些起义军隐居山林,偶尔出来抢劫,今个儿撞枪口了。

江临城怕是都没有想过谁还敢打劫他的,着实过份,瞧着自己在公主面前面子都要没了,直叫叶含玉坐着看好戏,他倒是提着剑飞身而出,带着几名心腹,将那山匪追到了老巢。

这些山匪也不敢次次都出山打劫,即使抄了他们的老巢,也没有看到几粒粮食,比底下的平民百姓过得还要苦,今个儿若不是无米下锅,也不会打劫到公主的车队里来。

那些走商见人被扣押,心下一喜,货物追回来了,清点了一下,一样没有少,只是从那山寨里抓出来的人当中还有老弱病小,倒让这些走商们百思不得其解。

江临城看着这些人,动了侧隐之心,细查之下,几个头目曾经跟过江家军起事,江临城有些惭愧,问起叶含玉怎么处置。

这会儿长乐公主才从马车中出来,外头的人看到美貌的叶含玉,皆是呆了呆,原来长乐公主长这样的,这与驸马当真是郎才女貌,如同一对壁人,当真是养眼。

叶含玉看着那些老弱,想起三年前的那一次动荡,还真应了那一句成王败寇,江家那一次若没有江临城阻止,或许也能成,毕竟她二哥还有心夺位呢。

江临城不想叶含玉为难,于是下令,“全部杀了吧。”

那些人本以为能有条活路,听到这话,都急了起来,有的人都哭了。

那些走商们憎恨这些劫匪,可是看到这些老弱病小又生了怜悯之心,皆纷纷看向长乐公主。

“等一下。”

叶含玉看向江临城,小声道:“要不,给他们一个良籍,就在那山里种地,做个好百姓,如果他们不肯再说。”

江临城扬起唇角,就知道她心软,于是按着她的说法再次下令。

纪海几人看向公子,这朝令夕改的毛病已经得了三年了,在燕北也是,二公子做的不好的,只要长乐公主一说,二公子必定得受罚,倒是二公子后来变聪明了,只有讨好了嫂嫂才有好日子过。

山寨里的百姓纷纷向二人下跪行礼,一脸的感激。

他们藏在那山里头,多想做一个普通的百姓,可是当年跟着起事,本想大干一场的,后来便成了流寇,现在成为山匪,官府衙门都缴了几次了,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可也不是长久之际,如今终于获得良籍,前程往事不计,他们终于能光明正大的做回普通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