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我最丑[年代](88)

“那是,这多好啊,离的近好。”张月英念着,连忙招呼米多和金多回去。

两人谁也不想回去,想在这个院子里帮忙,张月英就自己走了。

回去的路上张月英后悔死了,恨自己怎么就没提前想到这个房子,早早占住,让张月萍和关喜东在这里住该多好,真的一墙之隔啊,实在是太近了。

可是人家已经捷足先登了,就算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张月英不能想啊,本来还想着关喜东如果能住进来,好多不方便的事隔墙一喊就行了,这下,没希望了。

又想到了刚刚那个男孩子,孔卉的弟弟,生的真好,说话也有礼貌,不急不慢的,很有教养,这以后嫁到这样的人家,也是享福的。

和房子没有缘分,只能作罢了。

张月英带着遗憾走进堂屋,正想和李强说,就见李苗坐在堂屋里,眼睛红红的,还有王月容也是。

张月英一进屋,李苗立刻站了起来,忙喊了声:“嫂子。”

张月英吓一跳,从她嘴里听见一声嫂子还真的不容易啊,尤其是站起来叫的。

王月容在一旁又说:“月英啊,这苗儿在这里过年,又给你添麻烦了,你看,让她住哪儿,我去好给她收拾收拾。”

张月英听了,说,“就米多那个卧室有地方了,不过也不知道麦多什么时候回来。”

李苗一听麦多的地方,连忙摆手:“嫂子,我不用,我记得咱家有个行军床,我哥以前的,在哪里放着了,我睡堂屋就行,就那个行军床就行了。”

李苗说完,张月英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啊。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更,晚九点吧。

第62章

张月英看着李苗,这个今年已经三十二岁的女人,不知道什么时候眼角也生出了细纹,和年轻时不一样,虽没有生孩子,可身材也在岁月的磨砺中开始走了样。

这个世界对谁又是公平的,对谁又是不公平的?

李苗这么一个人,自小在王月容身边长大,上面两个哥哥,王月容和李自新偏疼她许多。可日子长了,养成了一个娇惯的性子来,什么也不愿意干,只想依靠父母。长大了嫁了汉,穿衣吃饭,可没穿多久也没吃着什么,那汉就入狱了。李苗和那人离了婚,自此回了娘家。

张月英在张家,因为黄冬梅一直想要儿子,人也比较强势和精明,所以张月英每每看着她妈的个性,在家里和左邻右舍处的并不太好,向来都是不受气不肯退一步的人。黄冬梅的性格看在眼里,张月英打小就不想再做她妈那样的女人,她一心一意的想着奉献于家庭,而不似黄冬梅,在家里说了算,死死压制着男人张中华,动辄就嫌张中华不能干,没能耐,挽起袖子就要亲力亲为。怕的是左邻右舍,笑话她是个绝户,生不出儿子来,便想在其他方面争一个强。

而这个世界上的男人绝大多数都是懒惰的,他们像孩童一样不肯长大,除非有家里逼着,有人逼着,他们才慢慢生出责任心,才渐渐懂得什么是男人的义务和职责。也才可能挑起本该属于他们的担子。

而张中华,就在黄冬梅这个厉害的女人手里,在这个嫌弃他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的女人手里,人还没有懂得承担,便已经放弃了,后来就完全躲在了黄冬梅的羽翼下,贪酒下棋,人生恣意。

后来有了张月萍,黄冬梅的心就更不在家里了,公社里每年拿先进,评奖励的都有她的名字,是个能干的女人,也是个有能力的女人。

但对于两个孩子和张中华来说,她并不是一个好妈妈和好妻子。

张月萍几乎是张月英一手带大的。

虽然张月英比张月萍大不了太多,但那时已经能帮助黄冬梅带孩子了。

她喂她吃饭,带她玩耍,甚至帮她洗衣服。

那个年代,都是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长大的,张月英也是,所以她养成了这种性格,付出型的性格。

张月英此刻看着李苗,又想起她刚刚结婚时,李苗还小,那么小的一个小姑娘,水灵灵的,叫她一声嫂子后,便藏到了王月容的身后。

张月英的确是看着李苗长大的,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就那么长大了。

此刻,张月英才发现,那个孩子,竟也已经三十二岁了,没有家庭和孩子,跟着已经年迈的母亲过日子,眼角处都是皱纹。

他们相处了二十几年,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二十几年。

张月英突然想起了一些孩子,那些孩子是自卑的,是不受重视或者生活的并不顺心的,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想展示自己的存在感,不停的哭闹,就是像让父母,让身边的人多注意她一点,再多注意她一点。

李苗或许就是这种。

“行军床就在金多床下面放着呢,你去拿吧。”卧室里传来了李强的声音。

李苗听见了,立刻应了一声,“行。”

说完,王月容便站了起来,却被李苗阻止了,小声道:“妈,我自己拿吧。”

王月容脸上讪讪的,看一眼张月英,然后对李苗点点头:“好。”

一九七五年的冬天特别冷,似乎比往年的冬天要冷许多许多。临过年的时候,又下了一场雪,这场雪下完了,引的大家都在叫好,瑞雪兆丰年嘛。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雪竟然从年二十八开始下,一直下到了大年三十,中午的时候,外面还在飘着雪花。

可是对于李家来说,这又是一个比往年任何一年都要温暖的年。

这一年和以往过的一样,又不一样,不一样的就是,李苗这个姑姑,终于懂事了。

人感觉欣慰的时候,身体也会跟着变暖,因为心是热的。

红县的传统和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大家都是年三十夜里吃年夜饭,可红县不一样,他们都是在中午吃一顿好的,丰盛的,吃完中午饭后就开始包饺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包上个一下午,下午四五点就要放鞭炮吃饺子了,不管别的,就在比看是谁家放了第一挂鞭炮,过年第一响。

中午这顿饭准备了好些样,最重要的是李自新做了蒸碗。

这蒸碗不好做,有鱼、鸡块、排骨,每样都裹上面炸了,吃的时候再上锅蒸,蒸的时候放花椒和八角,再用酱油和醋调味,蒸上满满一锅,一碗一碗的,蒸好了,把盘子放到碗上面,然后一倒,碗和盘子的位置互相颠倒,再把碗轻轻抬起,那圆圆的蒸碗就倒扣在了盘子里。

蒸好的肉块不管是什么都很香,却又不腻,还有醋的一点点酸味,上面再撒上葱花,一端上来,所有人都流口水了。

这人会吃,一般就会做,李自新就是个爱吃的,所以很多菜他都会做,只是苦于没有食材,尤其是那几年。可这一两年,经济开始复苏,也没有那么多糟心的事儿了,李自新就重新捡起了这些手艺,过年了,大家好好吃一顿。

李金多仍然是最馋的,看见蒸碗上了桌,使劲的咽口水,却不下筷子。

李自新低头喝一口酒,指了指盘子,“咋不吃?”

李金多摇摇头,“爷爷还没吃呢,奶奶也没吃。”

“吃吧吃吧。”李自新说。

老人就是这样,做好了饭,就喜欢看着孙男娣女的吃,一边看她们吃还会一边满足的笑,好像自己不吃都能饱了一般。自己倒一杯酒,慢慢砸,一杯酒砸完了,孩子们也都吃饱了,自己这才动筷子,尝一口这一年来的辛劳和幸福。

李金多得了爷爷的令,可还是不敢吃,看一眼李强,李强便对他爸说:“你先吃一筷子,要不然他们不敢吃。”

李自新哼一声,“也没见你小时候那么多规矩,这倒好,看把孩子给拘的。”

话虽这么说,可依然特别高兴,看孩子这么懂事,十分满意。

李自新夹了一筷子后,立刻放了下来,又端起他的酒杯慢慢的砸了起来。

金多这就不怕了,终于可以动筷子了,这一筷子下去,就捡来了一个排骨。

炸过的排骨再这么一蒸,外面面皮又香又筋道,带着面香油香还有汤汁里的各种作料香,在往里就是嫩嫩的肉肉,咬一口肉汁肆意,又软又嫩,李金多这么一口下去,突然嗷了起来。

米多就坐在他身边,连忙问:“怎么了怎么了。”

李金多闭着眼睛,使劲皱着眉,手还捂着嘴,一边努力的嚼一边说:“咬舌头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