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茵,其实蒋郁并没有那么可怕,只不过那人面容冷淡,时常给人以一种压迫式的距离感,记得当年我初见蒋郁的时候,也曾为这种距离感深感困惑,而后经历很长的时间段之后才发现,那不过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方童在简茵面前耐心地诠释蒋郁。
“你们两个一定从很小的时候就彼此认识了吧?”简茵听过方童有关于蒋郁的大段剖析之后忍不住想要对其进一步了解。
“正式认识的话是在十一岁那年。”方童不加思索地回答。
“方医生,可以为我多讲一讲蒋郁过去的事吗?”简茵试图借助方童拨开一直笼罩着蒋郁面容的云雾。
“可以的茵茵,不过那些过去的记忆,确实很久远了。”方童眼里闪烁着简茵无法解读的情绪。
第 32 章
十一岁那年方家生了些变故,父母离婚时母亲何方念选择了方童,父亲方维选择了夫妻二人共同的房子和积蓄。
父母办好离婚手续不足一个月,母亲何方念因为抵不住种种流言蜚语被迫携方童迁往位于北方的陆城,同时将方童转入其即将任职的一贯制学校。
浅唐学校提供给何方念居住的公寓与蒋郁家在同一层,何方念带着方童住在走廊尽头处的406,蒋郁母亲胡梦清带着蒋郁住在走廊另一端的401。
大概是同病相连,两个带着女儿生活独自生活的单亲母亲格外投缘。
胡梦清是浅唐学校高中部的数学老师,何方念是浅唐学校高中部的语文老师,何方念得到这份工作很大程度取决于胡梦清的推荐,除工作以外,胡梦清在生活中也给予何方念母女许多额外关照,譬如每逢亲戚朋友送来好的食材,胡梦清都会把饭菜做好一齐端过来,两家一同享用,方童就是在那种情形之下第一次见到蒋郁。
那时蒋郁在浅唐学校初中部已是极其出色的典范,那人成绩好样貌也好,行事低调不张扬,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是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期望拥有那种完美的孩子,相比之下方童则太过普通。
虽然两个人在年纪只相差了两岁,何方念却一直教育方童在相处的过程中要绝对尊重蒋郁,方童对母亲的要求深信不疑,因为彼时在方童与许多同校学生们心中,蒋郁确实是需要抬头仰望的角色。
平素方童和那些玩在一起的朋友们会嘻嘻哈哈,调皮捣蛋,会上课走神,值日偷懒,会忍不住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可蒋郁从来不会,蒋郁是像机械般轨道般精准永不出错的异类,蒋郁是人人都想要成为却无法成为的大人,那个人身上有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还有许多成年人都无法企及的自律高度。
凭籍绝对的出色,蒋郁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中都拥有同大人们平起平坐的权利,这对普通十几岁年纪的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思议事情,年少时孩子们面对种种苛责常常期盼平等与尊重,而这种方童只敢在想象中偷偷描摹的平等待遇蒋郁自小就拥有。
方童见识过胡梦清与蒋郁平日里的相处,胡梦清把蒋郁完全当做一个朋友来看待,两个人之间遇事一起商量,彼此心疼并支撑着对方,年长的一方从来不会摆出家长身份居高临下的施压,年幼的一方亦从来不会摆出孩子的姿态索取关爱,那是一种方童完全无法想象的生活状态。
那几年何方念常在私下情不自禁地表露出对胡梦清的羡慕,纵使当时年幼,方童仍旧明白母亲其实羡慕的是胡梦清能拥有蒋郁那样闪耀的孩子,虽然母亲从来没有明说,方童依旧能清晰地感觉到母亲的心思。
每逢假期两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何方念总是用一种又爱护又欣赏的眼光呵护着蒋郁,而后再用一种认命而又嫌弃的眼神无声地打量着方童。
十一二岁那个时间段方童一次次为母亲那种复杂的眼神所伤,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方童都无法感受到快乐,两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方童常常忍不住对比两人间的言行,到最后连同作为观望者的方童也逐渐被蒋郁这种反常的气质所吸引。
胡梦清常常讲希望方童和蒋郁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何方念也对此抱有同样的期望,可方童对此却有些胆怯,面对这样完美得不合常理的异类,方童总觉得站在平地上抬着头仰望比弓着腰一步一步攀爬靠近更加适合。
一日胡梦清和蒋郁照旧带着餐食来到方童家中做客,用餐中途离开餐桌去盛饭时,方童感觉到何方念又开始用那种幽幽的失落眼神望着自己,端着米饭回到餐桌,方童瞥见何方念筷子放在碗边,正驻着下巴用一种十分怜爱的眼神看着蒋郁,那一瞬间方童忍不住也跟着母亲打量起蒋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