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味糖(5)

作者:歪柒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时愿看不惯,不时吱声阻止:“妈,你能不能歇会?”

“歇什么?我又不累。”时慧玲走路似阵风,所到之处都能揪出抹布、废纸或用过的茶杯。她手脚麻利,目不斜视,每次经过父女俩面前便习惯性嘱咐:“不早了。”

“想去哪玩?”方卫荣又斟了一杯,“一家人难得聚齐,我跟你妈都请好假了。”

时愿面露难色:她手上的项目已经进入尾声,不出意外的话,顶多再混一周她就得上新项目。可目前和相熟的经理们聊下来,无缝链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没客户意味着不能替公司赚钱,她连提交考勤单都格外心虚。

考勤单笼统概括成两类:计客户费(行话“掐钟”)和摸鱼。

年终测评和升职最大的考量是「利用率」,由服务客户时间决定。过去半年,时愿勉强维持了94%,如果下个项目迟迟未定,她必须更积极地做培训,帮经理们草拟项目提议,多刷存在感。

“远途算了,周边转转呗。”她心系岌岌可危的KPI:“方梨还有好几个研讨会要开,肯定没时间。”

“是她说好不容易公费回国,让我们一起去玩玩。”

“……”

方卫荣一口饮下茶水,无事一身轻地甩甩胳膊,“十点喽,睡觉。你们姐妹俩的事,自行商量解决。”

时愿脸上浮现一团愁云。从小到大,她最怕扫方梨的兴。她悻悻地挪回卧室躺倒,拍了张墙角的乐高展示柜:【在干嘛?】

方梨从不是会秒回信息的人,对待邮件永远比信息积极。

时愿不作期待地锁屏静音,直到第二天睁眼才看见回复:【做牛马。】

时愿:【最近请假有点悬,附近转转?】

方梨这会倒回得很快:【行啊。】

时愿:【苏州?扬州?周五去周日回?】

方梨:【都行。我在查资料,晚点再说。】

这么容易就搞定了?时愿难以置信地重读了遍对话,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弦外之音。她懒得瞎琢磨,跳下床张口就喊:“妈!我饿了!”

时慧玲正擦着厨房玻璃门,满头大汗。她随意将袖子撸至肩膀,胸口湿了一大块,“喏,买了生煎和锅贴,还有冰豆浆。”

时愿二话不说打开空调,满脸无奈:“不用天天擦,我昨晚差点撞上去。”

“闲着也是闲着。”

“……”

时慧玲转身洗了个冷水脸,虽年过五十,面颊饱满,皮肤依然白皙。唯独那双手不作美,布满老茧和褶子。“昨天去人民公园,给你物色了几个对象。”

时愿认真吸溜着生煎包里的汤汁,得空才回应:“哦,资料发我。”

“发邮件?”

“昂,微信占内存。”她转眼又拿起一个:“好吃。”

时慧玲忙完了,终于肯在她对面落座,又连忙探出手调转风向:“别对脖子吹,老了有你哭的。”

“……我晚上还在家睡。”

时慧玲兀自感叹:“昨天聊的都不错。你看看人简历,选合适的接触接触。”

时愿不假思索:“好嘞。”

时慧玲一向只管介绍资源,不管后续发展,很像赚了介绍费便跑路的无良中介。她对两姐妹的婚恋状况始终持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按部就班,早点结婚生娃,没什么不好。可现代女性觉醒又告诫她,婚姻多半是场诈骗,不一定非体验不可。

时愿敏锐洞悉到时女士的内心纠葛,便不在这件事上和妈妈较劲。她灵活巧用辩证性思维,纯当帮忙完成妈妈的KPI,并取巧地将任务拆解成抽盲盒式交际体验,每季度和1-2个异性陌生人聊聊天。

人越长大社交圈反而越窄。工作将人快速解构重塑,改变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好友们一年到头碰不上几面,渐渐的,对彼此认知定格在一刻。哪怕亲切感和熟络劲还在,却没有即时的共同经历做支撑,只能聊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当心神主要被工作和琐事占据,人也不知不觉培养出一种惰性。没精力维系所有的老朋友,更没兴致主动结交新的。

时女士的KPI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时愿干涸的社交土壤。朋友难交,不如试着找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搭子,合则聚,不合则散。

时慧玲会心一笑,暗自欣慰自家女儿虽迟迟没着落,态度却相当积极。她陡然想起什么,咻地起身:“我待会还得去一趟人民公园。”

“去干嘛?”时愿吃饱了,满足地嗦嗦食指,“候选人不够?”

“今天有英国专场,给方梨物色几个。”

时愿噗嗤笑出声,第一时间找方梨通气,脑海中预演了一场腥风血雨。

第3章 有兴趣?

世事无绝对,时愿预想中的腥风血雨并没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