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西北[70年代] /七零炮灰女配觉醒后/七零炮灰女知青(229)

“对对对,我也觉得他们知青懂得也忒多了,虽说咱们整个村儿受苦受累了大半年,每天干完地里的活儿再去干工程上的活儿,回到家里累得都干不了婆姨,不过辛苦了这么久,总算把水引到了咱们村儿,这下咱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水用了,咱们想用多少水,就用多少水,这搁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啊!”

......

村民热情高涨的议论声,听得乔希瑶脸蛋红红,她说了一堆客套谦虚的话,想了想,趁这个当头问周围的人:“大叔大婶儿,我也不跟你们讲虚话,你们也看到了,没有我们知青大胆提议,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头脑,设计出最好的挖山修渠路线,各种火炮炸山的份量,还有向县里申请相关的技术人员来帮忙,这堪比愚公移山的挖山修渠引水工程,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就是读书认字,学习文化的力量!我看你们家里许多小孩儿都没读书,就在村里打鸟斗狗,没个正经事儿做,你们难道就不想让他们读书认字,让他们跟我们知青一样,考个好点的文凭,找份好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干出一番大事业,又或者像解二哥一样,被村里推荐选进部队当兵去?现如今,城里那些工厂招工人,初高中以上文化的特别受欢迎,一个工人赚得工资,能养活一大家人哩!”

这年头,文化程度越高,越会受到迫害,但大学以下的文凭,反而安全的许多。

就如乔希瑶所说,现如今县级以上许多工厂招收工人,都优先录取初中文化学历以上,那些目不识丁或者只认识几个字的工人,在近几年,不断被精简返乡务农,只留下一些技术工留在原来的岗位。

而这年头当兵,不像建国以前,只要三代清白,一腔热血就能报名当兵,七零年代虽然人人都可以报名参军,但需要进行政治背景审核调查,还需要有一定的学识文化,经过村上及公社、县级以上的相关部门进行走访,确定身体无残疾、无犯罪记录等等,才能选拔为新兵。

成为新兵后,还得在当地武装部进行一个月的新兵训练,达到部队审核要求,才会正式发放军装,成为军人。

而军人入伍的前几年义务兵期,工资是很低的,可若是表现优异,被提拔成军官干部,工资和各种福利就会翻倍的涨。

去县里的工厂当工人,或者入伍参军,是乡下人家最希望家里孩子走得路,因为走这两条路,孩子们不会饿到肚子,还有余钱余粮养活一家人。

但就如乔希瑶所言,时代在进步,城里招工,部队招兵,都要求年轻人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目不识丁的年轻,注定要被淘汰。

村里许多人之前并不重视让孩子们读书学习,认为他们就是在学校整无用功,浪费家里的钱粮,经过挖山修渠的大事以后,再加上乔希瑶这一番话,许多人听得心里蠢蠢欲动。

有人犹豫道:“不是我不想让娃子去读书,是公社学校太远哩,我们白天要下地干活,没时间接送娃子上下学,光靠他们自己走去学校,得走两个多小时,来回就要四个多小时,夏天还好,没啥问题,这秋冬两季,路都给冻上,要摔出个毛病,到时候看病的钱都给不起咧。”

“是啊是啊。”其他人附和:“不是额舍不得钱给娃子去上学,是上学麻烦不说,娃子也不一定读得进去。再说了,读那么多的书,考再好的文凭有啥用,不跟城里那些知识分子一样,要到咱们农村来干活儿,有些还要被打成臭老九,关牛棚哩。”

......

面对众人的议论声,乔希瑶淡淡地说:“要是咱们石水村能开个小学就好了,那样孩子们不用大老远的去上学,你们也不用接送孩子,孩子们受过教育,就不会整天在村里调皮捣蛋,要是能读进去书,考上镇上的初中,读完初中,不就能去县里的工厂上班了嘛。”

众人听得一愣,很快回神,纷纷说:“对啊,额们怎么没想到,别的村儿都能开小学,咱们村儿怎么就不能了,咱们村儿不是有这么多有文化的知青嘛,让他们当老师,教额们孩子读书,不是正正好!”

其实老一批的知青们,每年都会跟村里的干部们提议开小学,让知青当老师教孩子,只是每回村干部都让知青们自己去劝说村民们,让孩子读书。

那时候的村民认为孩子读书是无用功的观念根深蒂固,不管知青们怎么劝说,他们都不为所动。

如今因为知青们带头修好水渠,解决了石水村祖祖辈辈缺水用水困难的问题,让村民们见识到了文化的力量,乔希瑶这么一番婉转劝说,不少思想还算开朗的村民们动了心,吃完饭,纷纷找到解志提一嘴开小学的事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