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西北[70年代] /七零炮灰女配觉醒后/七零炮灰女知青(126)

舒曼笑而不语,有些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舒曼本就比一般人心思敏锐,这些日子下来,解堰对乔希瑶的态度,明显和别人不同,关键这两人都还不自知,也不知道这两人对彼此究竟存了什么样的心思。

作为一个旁观者,舒曼不会多言多语,也不会有别的动作,感情的事情向来是两个人的事,别人插手不得。

就好比她跟付凯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付凯旋喜欢她,她偏偏觉得付凯旋顶多对她有好感,两个人志趣相投,对于付凯旋明里暗里的示爱,她也选择性的忽略。

毕竟她是从现代穿书来的人,对所谓的爱情,没有这个时代的人接受的那么快。

在她心里,真正的爱情是要两个人经历许多事情,共同渡过许多难关,刻骨铭心,而不是随随便便

相处几日,就爱上对方,那样的爱,也太廉价了。

这一天,地里的活计明显比秋收时段少很多,村里所有社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感到轻松,下工后回家烫个脚,舒舒服服地睡了过去。

夜里,乔希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海里一直记挂着今晚要下大暴雨的事情,一直警醒着不肯入睡。

可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世界强行修正剧情的缘故,原本精神抖擞,无比警醒的她,到了后半夜,忽然觉得困意上涌,整个人不受控制地昏睡过去,浑然不知,外面已经变了天。

‘轰隆’一声,一道细碎的惊雷响起,紧接着一阵狂风吹起,吹得陕北黄土高坡上种植稀疏的树木沙沙作响。

很快有雨从黑沉沉的天空砸了下来,从稀疏的雨滴,到逐渐变成倾盆大暴雨,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天边像漏了一个大洞,暴雨如千军万马之势,轰然咆哮着从天边砸了下来。

雨水凶猛,雷电却细无声,大抵是因为秋季,秋雷不如夏雷轰鸣,整片黄土大地,只听见雨水砸在大地的巨大声音。

第65章 暴雨

狂风骤雨, 吹打着窑洞木头做得窗户哐哐作响。

一向睡眠浅的解堰被风雨声吵醒,联想起白日里村支书在大队部开会,说城里新下来的两个大学生知青, 学过地理气候知识, 告诉他们这两天可能会下一场大暴雨,让大家提前做好防雨积水冲垮的准备。

解堰翻身起床,穿上一件迷彩外衣,外套一件从县里劳保部购买的仿军用雨衣,出门把放在院子里的凳子、没收的黄芪药材等等,一一端回屋里。

上了年纪,睡眠同样浅的王桂英,听见动静也清醒过来, 点着一盏煤油灯, 站在堂屋门口,一只手遮挡着被风吹得摇曳晃动的煤油灯, 一边往院里看。

看到解堰在院中忙活,她抬脚往院子走,“堰儿, 药材收完没有?”

“药材收完了, 雨太大, 妈, 你别出来, 小心淋着雨生病,我去检察牲畜鸡圈房。”解堰从杂物间拿出一大块油布,冒雨去把有些漏雨的鸡舍盖上。

王桂英收回脚,站在堂屋门口,看着雨水如瓢泼一般从天上泼下来, 雨水砸在地上噼里啪啦响,不多时就打出许多小泥坑,很快汇聚成河,哗啦啦地往地势低的地方流去。

“妈,你在看什么呢。”被吵醒的解嫣,揉搓着眼睛,走到她面前问。

“看下雨,这么大的雨,我都有多少年没见了。”王桂英瞧着小女儿就穿着里衣出来,外套都不披一件,连忙把自己身上的外套给她裹上,母女俩离逐渐加大的雨水远了些,坐在堂屋桌边道:“从前我年轻的时候,天天盼着老天爷下雨,下得越大越好,那样庄稼都长得好,咱们挖得旱窖也能填满水,家里不缺水喝,咱们陕北黄土地实在太干旱、太缺水了。可真要下大了,又叫人害怕,陕北的黄土质地疏松,颗粒细小,具有那什么直立性、含碳酸钙,遇到水容易溶解和崩塌,又没个草木遮挡,雨下太大,咱们村儿怕是要出事。”

解嫣把身上披的衣服拉拢,一脸惊奇道:“妈,你对咱们黄土成分还挺了的啊,连钙化、直立性都知道。”

“我那叫了解吗,那是被逼的,谁让你在家里没事儿就看书,天天在我面前念念叨叨什么地理文化历史知识,一天能说好几遍,我想不记住都难。”王桂英没好气道。

城里的形式越发严重后,县里的高中和市里的大学都已停止上课,解嫣打小就聪明好学,每年读书都是年级第一名,十四岁就已经读完初中,可以考高中了。

奈何高中停课,解嫣在解堰的影响下,不愿意跟那些打着清四旧、破迷信,是主席伟大战士的小红兵四处搞破坏,干脆回到家里务农。

当然,解家不缺钱,解堰和王桂英很多时候都不让她下地干活,解家不缺她那点工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