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得有道理。”夏文君赶紧给贺老捧场。只是内心忍不住吐槽:您可真是,正话反话都被您给说了,我们还能说啥啊。
不想见人的时候,就说吵闹会影响养病。想见人了,就说叽叽喳喳的声音听着开心。
他一松口,来他院中求学的人,立马暴增,小院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变得浓厚。
夏文君也趁此机会,把族中有读书天分的小郎君都叫来了。
“贺老这里的藏书比家中更多,有不懂的,也能和大家讨论,然后拿去询问师兄和老师。别浪费这个机会。”
夏文君伸出两根手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威胁道:“我会一直盯着你们的。谁要是敢偷懒,我就回去告状,让你们父母揍人。”
她的标准,在族中是出了名的严苛。几位族兄的脸上的表情都有些难受,询问道:“怎么文博和文轩没来?”
“他俩不爱读书,来干什么?”来当搅屎棍吗?
这个理由很强大,几位族兄不敢反驳,而且去听大儒或者大儒的学生讲课,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他们只能老实的跟在夏文君身后,去贺老院中旁听。
“好多人啊。”一到目的地,几位族兄就忍不住咋舌。
“这无用阁里,只有我和几位师兄有固定的位置,其他人都是随便做,你们自己找地方坐。老师讲课的时候,把不懂的记下,课后有自由讨论时间,也有老师的答疑时间。”
贺老还在养病期间,精力不足,只在上午上一节课,剩下的就交给几个徒弟。
他的名声本来就很大,现在又允许这么多学生旁听,在平安郡的清名就更盛了。
在贺老的名声传出去之后,朝廷将要举行科举的圣旨才发下来,这个时间差,可谓是打得极好。
“朝廷真要举行科举了?”夏云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从凳子上蹦了起来,“难道咱们这个皇帝鬼门关走了一场,开窍了?这么多年了,怎么就忽然想起科举了呢。”
“这事儿贺老他们不是早就开始谋划了吗?”夏文君回道。她刚看出猫腻的时候,回家可是说过的。
夏云林忍不住反驳,“贺老他们这群人说的话,要真这么管用,早科举了,哪能等到现在。”
“除了贺老他们的张罗。自然也有形势的缘故,这些年世家越发张狂,皇帝估计也忍不下去了。”夏文君倒是不挑,说道:“不管怎么回事,只要能多举行几次科举选才就是好的。”
她最擅长考试了,周考月考高考,换到这个赛道卷,哪怕她不能亲自去考,也能培养出一堆能考的学生。
夏云林激动的在房间里转圈圈,说道:“要是我夏家的孩子考了第一名,或者多考几个出来,我夏家岂不是混出头了!”
搁这个圣旨出来以前,夏家的未来是肉眼可见的惨淡。有了科举,夏云林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觉得自家未来可期,很快就能逆袭。
看夏云林已经开始畅想未来,夏文君忍不住提醒,“爹,您睁开眼看看,咱们族中那么多小郎君,有哪个是能考第一的料?连我都比不过,还跟天下英才比。这一届科举,咱就甭妄想了。”
“你这孩子,你没考过你不懂,考试不仅看实力,还看运气!”夏云林誓死守护自己的美梦。
第34章
甭管自己实力怎么样,读过书的都觉得自己有希望。
等了多少年了,才等来这么一个机会,不试一试怎么行呢。
整个夏家,除了夏云林他们已经做官的两兄弟,其他的兄弟叔伯,全都重新拿起了书本。
“这才像书香世家,以前大家那游手好闲的模样,像个啥嘛。”夏文君对这个结果非常欣慰。
要是后世那种人人平等的环境,躺平也能好好生活,夏文君也不会替家里的咸鱼觉得焦虑,偏偏现在的底层人,生命都得不到保证,不往上冲,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脑子聪明的都那么努力,笨鸟怎么可以不动弹。
不说其他地方的人,光是来贺老院中蹭课的年轻人,各个都不简单。
夏文君看书看几遍就能记住,李十一郎更甚,他过目不忘,只是夏文君从小时候就十分自律,显得知识的积累更多而已……霍长安则是精力旺盛到可以不怎么睡觉,哪怕累了一天,闭上眼眯一会儿,再睁眼就是精神抖擞……吴六娘不用费心练字,字都写得极好,过些年必定会成为一个书法大家……
连这群有天赋的人都在努力,没天赋的人不拼一把,那是肉眼可见的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