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婆婆的种田日常(94)

作者:月华丶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大家坐都,都坐。”王秀兰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热情的招呼着人坐。

那些人心不在焉的落坐,盯着她满心好奇的追问:“秀兰说说你这是怎么回事?”同时他们的眼神还不断的偷瞟着刘秀。

她脸上的笑容不变一副无奈的口吻:“嗨,我哪有银钱买石磨呀,这石磨我表姨买的。”

说完还懊恼的拍了一下脑门:“瞧我这记性,都忘记了还没给大家伙介绍我表姨。”

她走到刘秀身边,高兴的给大家伙介绍道:“各位这是我太姥舅家的表姨刘秀。”

“你太姥舅?”好复杂的关系啊!

众人一脸懵,脑子里一团浆糊,一时间没理清这层关系。

“就是…!”

她一阵叭叭的解释后,大伙才恍然大悟的弄明白了这复杂的关系。

他们有心想提醒她是不是找认错了人,可见刘秀那张脸时就打消了怀疑。

加上他们一家子祖传的大力气。

这是一家子没跑了。

刘秀脸上带和蔼的笑容,客套的说道:“以后大家都是邻居了,各位一定常来坐哈。”

胡秀丫他们见她一脸慈祥,说话也和气,是个好相处的人。

于是都笑着客气的应道:“一定一定。”

胡秀丫是个憋不住话的人,见刘秀和善浑身散发着一种亲切感。

就忍不住心中好奇问道:“秀表姨村里有石磨,干啥费那钱买石磨呢?”

胡秀丫男人跟蒋远彬是一个辈分的,所以她跟着王秀兰一样称呼刘秀为姨。

蒋安村的人都是从南州逃荒过来的,逃荒途中受了多少苦难才到了金阳镇安家落户。

老一辈年纪稍大一点的人在逃荒中伤了根本,这些年来都陆续去世了。

王秀兰上一辈的老人,蒋安村现在只剩下几个了。

除了那几个老人,现在就是刘秀的辈分最高了。

刘秀一脸惆怅的叹了口气:“家里两个孩子要念书,家里又没个进项,老身带的银子总会有用完的一天,这不就想继续做以前的豆腐手艺添个进项。

这豆腐天天都要做,总不好天天去用村里的石磨,于是就自家买了一个石磨磨豆腐。”

嚯哟…!

胡秀丫几人惊的一下瞪圆了双眼。

从刘秀的话中她们听出了两个意思。

听她话的意思,这刘家表姨是带了不少的银钱来的。

关键她会做豆腐,而且现在要把这个手艺教给王秀兰一家。

所以才会买了一个大石磨。

刚刚他们还以为王秀兰家多了一张嘴,是多了一个拖累,以后日子肯定过的更难了。

哪成想这刘表姨是个金娃娃呀!

不仅自已带着不少的银子,还有豆腐手艺傍身。

这以后只要他们家不大手大脚乱花费,这卖豆腐的银钱足够他们一家生活了。

他们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秀表姨你可真厉害,还会做豆腐。”张梅花真心羡慕无比。

刘秀不堪在意一般摆摆手:“嗨,家传的手艺勉强能糊口而已,不值一提。”

然后满脸正色的对几人说道:“还请各位街坊邻居以后多多照顾照顾生意哈。”

“哈哈,会的会的。”胡秀丫他们尴尬的打着哈哈,回的敷衍。

这豆腐六文一斤,可不算便宜,一个月能买上两三次都不错了。

哪能有那多余的钱常常买哟!

“大家乡里乡亲的,以后来买豆腐都比街上便宜一文钱一斤。”王秀兰说道。

“秀兰敞亮大气。”几人心中的那点嫉妒酸意因为她的这句话而消失。

“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去干活了,就不打扰你们装石磨了。”张梅花第一个出声提出离开。

八卦消息都打听清楚了,也没继续留下的必要了。

纷纷告辞离开了。

“豆腐做出来了通知我一声哈秀兰。”一个嫂子出门时吼了一句。

“好的,到时候挨个通知你们。”

等人走后,他们这才打扫清理那块安放石磨的地。

他们家房子是个三合院的形式。

中间是堂屋,堂屋进去是蒋姝睡的一间小睡屋。

左边是蒋笙睡得屋子,屋子外面是王秀兰的屋子。

左边里面那间是蒋鸣夫妻的屋子,外面是厨房。

石磨就放在厨房外面屋檐旁。

厨房屋檐下那一块都放了柴。

他们要把柴挪走,地面清理干净,用锄头铲平整。

院子就从院门到屋大门口铺了一条石板碎石小路,院子其他地儿就没铺了。

想着如果下雨后推磨肯定地面会泥糊糊的。

反正现在手中有点钱,王秀兰想着干脆就一次性把院子里全铺上石板。

后面又一想这茅草屋肯定也住不了多久,到时候建新房子一起铺石板,就打消现在铺石板的念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