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白菜,莴笋,也非常大棵。
一棵能当他们种的三棵。
就说那莴笋吧,叶片大又绿还没虫眼,茎杆就只比她手腕小一点,两根就能炒一大碗。
他们种的莴笋叶片小还发黄,还有不少的虫眼,茎杆大的比大拇指大一圈,小的比大拇指还小,剥了皮就更小了。
白菜一棵就够他们一家人吃一顿了,可见有多大。
羡慕啊!
她什么时候才能种出这样的菜呢!
王秀兰在一旁看见她一脸羡慕向往的样子,默默的撇开了眼。
她很想告诉杨小燕,如果没有化肥什么的,她一辈子都别想种出这样的菜来。
三月中旬的天气在十多二十度样子,上锅蒸了的稻草一下午并没有完全晾干水分,因此就不能用来做霉豆腐。
好在温度不高,豆腐放一两天也没问题。
第二日一早,蒋鸣踩着晨曦就去田里挖了一些泥巴,又去上脚弄了一些石头回家,准备做一个放大铁锅的灶。
王秀兰不会做灶,就跟杨小燕一起去地里移植豆角苗南瓜苗那些苗。
刘秀负责挖地打窝,杨小燕一边带孩子一边拔苗,她就负责栽苗。
三人分工合作,干的也快。
等忙到半晌午时,那些苗都移栽的差不多了,这时晨雾彻底散去,她就背着蒋希阳回家去晒稻草。
蒋鸣毕竟年轻,从没有砌过灶,只是以前瞧见别人家里砌过而已。
真要上手他还是有些不行。
于是就去请了他堂大伯蒋远明前来帮忙,顺便指导。
王秀兰回到家时蒋远明正一边砌灶一边教蒋鸣一些细节要领。
她跟蒋远明不熟,模仿着原主的语气神态简短又客气又带着一丝疏离的说道。
“今天麻烦大哥了。”
蒋远明脸上露出一点不悦,他虎着脸,语气有些严肃的说道:“我们是一家人,以后不要说那些外道话。”
她赔笑一声道了一声是,又说了两句话后就忙着去晒稻草了。
中午有客,王秀兰晒完稻草就去把刘秀喊回家做一起做中午饭。
干农活的人都比较能吃,于是王秀兰炒了四个菜,煮了满满一大瓦罐精米干饭。
一个莴笋炒五花肉片,一个清炒炒土豆丝,一个蒜苗回锅肉,一个小葱拌豆腐,
这肉还是前天买的,就剩下最后一点了,今天中午就完全一起炒了。
蒋远明看着他们做饭,那眼皮是一跳一跳的,谁家做饭会这么丰盛啊。
就帮一个小忙而已,还都是一家人,哪里用的着如此客气的做两个肉菜。
他们这几个菜油也放的足,大多数人家就算过年也没吃的这么丰盛吧。
他以为王秀兰是为了招待他才舍得下如此大的本钱。
心里即是感动又是肉疼为了他竟如此浪费。
第86章 制作之前
蒋远明认为王秀兰家供养两个人进学,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越到后面费用就要的越多。
光凭一个豆腐生意支撑两人念书还是有一些艰难的。
总不能一直用刘表姨的体已钱吧。
蒋远明相信她是做不出来这种没脸没皮的事的。
所有该节约的还是要节约,他又不是别人,哪里就用的着如此奢侈丰盛的款待。
一家人嘛,随便吃一点便饭就是。
如果不是怕王秀兰心里有负担,他甚至都还想回自已家去吃饭呢!
他脸色复杂心中五味杂陈,既高兴王秀兰对他这个大伯哥的看重,又自责因为他竟如此铺张浪费。
便语重心长的劝诫:“弟妹咱们都是一家人,平时咋吃就咋吃,不必如此客气的为我做这么丰盛的菜肴。”
王秀兰嘴角有些抽搐,有点一言难尽的看着他说道:“这肉割了有两天了,再不吃就坏了,就算大哥今日不来,我们也会把这些肉炒了的。”
蒋远明一副我懂的眼神,摆摆手说道:“今后可别如此见外了,不然以后我可不敢来你家吃饭了。”
肉用盐腌制好放着,哪里就会坏了。
显然他以为王秀兰这话是为了宽他心才会故意如此说的。
他又懂了!
王秀兰见状也不再解释,误会就误会吧。
蒋远明不愧是老把式,当天就把灶给砌好了。
灶台是按她的要求放了石板在上面。
石板好打理,又干净又平整。
这块石板还是刘秀下午去镇上买回来的。
也是她家没有工具,不然刘秀就能凿一块石板出来。
刘秀脚程快的很,来回一个时辰都没要到。
当时蒋远明看着背若无物一般,轻松无比背着石板归来的刘秀,差点没把他眼珠子给惊掉。
从那时候起,他对刘秀随时都非常敬重。
在他心里刘秀是个深藏不露非常厉害的人。